Cut News

cutting some news for collection.

Thursday, October 27, 2005

新鮮世/英國節目教女人馴服老公.... 當狗教就對了!

2005/10/18 16:38

記者陳國華/編譯

許多當太太的人,都很想讓老公能乖乖聽話,在英國就有一個專門教太太如何訓練老公的電視節目,收視率相當高,您知道她們是如何讓老公變乖的嗎?只要把老公當成小狗教就對了!

這個名為「讓老公聽命於你」的電視實境節目,邀請訓練狗的專家來教導太太如何對待老公。每一集還會邀請一對夫婦參加,拍攝他們相處的情形。但問題是,要如何對待狗才是對的呢?

馴狗師威爾斯帶了一隻狗狗現場示範,並糾正來賓密雪兒太太說:「妳這樣叫小狗太無趣了,妳應該興奮一點,這樣聽起來會更吸引人。」

了解「馴夫」密訣了嗎?原來專家認為,對待老公就要像對待狗兒一樣,平常多點讚美和鼓勵,他們就會變得百依百順。不過,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要餵飽老公的胃,這樣才能抓住他的心。密雪兒表示,男人是非常本能的動物,你只要讓他們高興,他們就會照你的要求去做。

專家還提醒,當狗要跑走的時候,你最不該做的就是去追它,因為你追得愈緊,狗兒會跑得愈快;對待老公也是如此,別窮追不捨,適時適地的讓他有自己的空間,他就會變得更依賴你。

新鮮世/當小老婆是什麼心態? 泰國研究生當論文研究!

2005/10/20 15:30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你知道什麼樣的原因或環境讓人願意做小老婆嗎?小老婆真的喜歡當小老婆嗎?泰國法政大學1名研究生的畢業論文就以小老婆的心態、感覺與行為模式為主題,訪問了6名在泰國北碧府的小老婆,此舉引發各界關注。

泰國法政大學研究生蘇帕瓦蒂以「小老婆:決定過程與調整研究」為題,一共訪問了6名30歲到52歲身為小老婆長達3年以上的婦女,他強調並不是要藉此對小老婆進行道德批判,僅是希望瞭解他們的生活與心態。不論這種行為的對與錯,蘇帕瓦蒂認為小老婆的存在是一種事實,與其去對她們的存在進行批判,倒不如深入了解它們的生活情況以及動機。

論文中的6位小老婆,家庭背景都十分相似,也幾乎都有不愉快的成長過程,如父母分居、或曾經入獄,這種女性往往因為男性一時的溫情而同意委身做小老婆。中央社報導指出,研究中發現,她們的丈夫,在年齡上都比她們大10到20歲,另外,婚姻曾經失敗的經驗,也很容易導致她們成為小老婆。

論文中指出,事實上6名受訪者都不大喜歡小老婆的身份,因此往往十分孤僻,不大會與親屬、朋友聯絡,她們通常也不會自稱是小老婆,最多只會承認自己是眾多老婆的其中之一。

Tuesday, October 25, 2005

兩岸婚姻質量提升:自由戀愛增多 擇偶渠道多元

新華網北京10月17日電(記者陳鍵興)在此間召開的“關懷兩岸婚姻與家庭”研討會上,有關專家提出,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兩岸婚姻已達20多萬對,婚姻已成為兩岸關係的一項重要內容。近年來,兩岸通婚的擇偶渠道日趨多元,自由戀愛比例增多,成婚心態理性化,婚姻質量提升,婚姻結構進一步改善。

  17日,由中國社會工作協會舉辦的“關懷兩岸婚姻與家庭”研討會在京召開,來自海峽兩岸的婚姻與家庭方面的專家、學者近70人與會。

湖南省岳陽市慈善總會副會長王伊亮在探討中指出,近20年來,祖國大陸經濟和社會事業飛速發展,已成為台灣同胞投資、探親、旅遊的重要地區,兩岸通婚人數隨之持續增加,擇偶範圍也不斷擴大,已從起初的沿海地區延伸到內陸諸多省市。湖南的兩岸婚姻數量自1989年的第一例以來已達2萬多對,

王伊亮認為,近年來兩岸婚姻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婚姻質量的提升,具體表現為受利益驅動的“老夫少妻型”婚姻不斷減少,婚姻當事人為青壯年、高學歷者的“年齡、地位相稱型”婚姻增多;自由戀愛比例增多,功利色彩淡化,成婚心態趨於理性化;在性別結構上也不再是女方清一色來自大陸。這些轉型有助於兩岸婚姻家庭的穩定。

中國社會工作協會理事周吉祥在介紹滬臺婚姻狀況時指出,婚姻當事人雙方年齡差距正在逐步縮小,雙方的文化層次也有明顯提高。2005年1-9月的最新統計顯示,293對(586人)滬臺婚姻中,35歲以下的有294人,佔50.17%;年齡差在5歲以內的有100對,佔34.1%,年齡差在10歲以內的有90對,佔30.7%。同年1-7月登記的228對滬臺婚姻中,台灣居民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男性150人,女性18人;上海居民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女性114人,男性16人。

周吉祥還提出,兩岸婚姻中擇偶渠道也更趨多元化,過去主要是親友介紹,現在擴展到了社交、商務活動中相識以及在海外留學時相識等等。此外,婚後雙方留居上海的比例增多,原因是看好在大陸特別是上海的發展潛力和生活、工作條件。(完)

英國經濟學家調查婚姻發現:愛情與文憑有關

英國最新科學研究顯示,穩定完滿的婚姻,更多是建立在彼此相當的教育基礎上。出身、財產、外貌等要素,都不如畢業學校和主修專業來得更有說服力。這可不是空穴來風,英國科學家們對幾千對婚姻伴侶進行研究和調查得出結論:二人的學歷文憑是在哪拿到,比起父母是不是屬於同一階級、成長情況是否相近都要重要得多。60%以上的穩定婚姻,都基於相似的學歷背景。

這項調查是由善於計算的經濟學家們開展的,在調查後,他們以數學模式給出了研究成果———“相配方程式”。這個方程式顯示,在嫁給受過高等教育的男人的可能性方面,受中等教育的女子比那些只接受了基本教育的同性要大22倍之多。“其實整個教育系統可以被看成一個婚姻市場,”科學報告說,“年齡相倣的男女在這個大市場裏尋找可以相配的異性”。

調查的對象,是必須出生於1940至1970年間、擁有至少一個孩子的夫妻。調查詳細列出他們各方面的指數,如社會背景、受教育情況等等。結果顯示,受教育情況是最具決定意義的因素。他們當中59%具有相同的教育水準,而男方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佔29%,女方學歷更為驕人的僅佔12%。有趣的是,這個調查結果還顯示出不同的人們在結束學業後結婚生子的速度———這居然與我們想像當中的不同: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群,速度最快,學歷較低的男女則時間略長。此結果得到了一些婚戀專家的支援,多位資深的感情和婚姻顧問也認為事實就是如此。

作者:屈楊

離婚雜志鼓勵伴侶分手惹爭議

http://www.jfdaily.com 2005-10-22 13:18:46 稿件來源:新聞晚報
  晚報訊目前,在德國新問世了一本雜志名為《玫瑰之戰》。它描述的不是大多數雜志所倡導的志同道合的兩性婚姻,而全是麻煩不斷的“破敗婚姻”,它鎖定的讀者群,就是德國日益龐大的離婚大軍。在擁有8000萬人口的德國,每年有大約20萬人解除婚約。所以,離婚成為這本雜志的唯一主題。它所覆蓋的離婚程序,包括從選擇文書到分割財產的各個方面,每期雜志都將闡述一個中心主題,是一本地道的“離婚指南”。
  從這本雜志中,男性可以從其中讀到有關如何烹煮意大利細面條的手藝和如何熨燙衣物的本領,而女性則可以從中學到如何“回到調情的一面”。另外,心理學家、臨床醫學家以及會計師提出了很多大篇幅的分析論述。目前,該雜志的第一期發行量達到了35000冊,它提出的問題是為什麼這個國家正在經歷一次離婚潮 ───這種趨勢應該歸咎于不斷攀升的失業率以及離婚問題在法律途徑解決中的更加快捷。慕尼黑一位名叫馬格瑞特‧塞爾弗德的婚姻顧問說:“2004年是德國有史以來離婚案件最高的一年。我認為在雜志中教人如何離婚並不是件好事情,除非它能提供一些人們如何挽救兩性關系的建議,才有其存在的價值。”她擔心,這種雜志可能會鼓勵人們與自己的伴侶分道揚鑣。

60分鐘提升婚姻關系

http://www.jfdaily.com 2005-10-22 13:17:17 稿件來源:新聞晚報
  英國著名人際關系和家庭關系專家羅布‧帕森斯的名著《60分鐘提升婚姻關系》,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引進出版。羅布‧帕森斯是英國最成功的律師培訓和咨詢公司創建者,他與職場人士接觸時發現,那些職場成功人士在“經營家庭”方面很失敗。帕森斯希望通過此書,為人們提供一些事業與家庭方面的平衡原則與技巧,並提出婚姻關系的十種具體目標。
  ●目標1培養有效交流。盡量每周都留出一個夜晚供夫妻兩人獨處,用心靈傾聽。經常一起散步,並給對方留有獨處的空間。
  ●目標2擠出時間和對方交談。有人結婚已經20年了,可在這20年里,他們竟然抽不出20分鐘安靜地聽對方說話,這是大部分婚姻崩潰的原因。
  ●目標3學會爭吵。夫妻吵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夫妻吵架有“三大雷區”:對人不對事;拿出老掉牙的“炸彈”;總是希望贏得“爭吵”。
  ●目標4接受不能改變的,不要試圖去改變對方,這樣只能讓雙方都變得傷痕累累。
  ●目標5趕走幽靈。過去的事情可能會隨時跳出來,我們要學會分辨什麼是陳年舊事、什麼是痛苦的記憶、什麼是微不足道的意見───這些都是昨天的東西,今天卻又跳出來剝奪我們的愛。我們還要對自己的伴侶開誠布公,告訴對方我們過去所受到的傷害、經歷的傷心事以及受到的挫折。他們有權知道這一切。
  ●目標6愛子須明智。不要讓孩子成為夫妻感情中的絆腳石。
  ●目標7坦誠地和對方談“性”。性雖然是婚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是衡量愛的砝碼。
  ●目標8處理債務。理性處理財務問題,不要為錢所累。
  ●目標9為了孩子。“為了孩子”而勉強呆在一起,並不總是好事。但“為了孩子”是個共進燭光晚宴的很好理由,並承諾不在孩子面前吵架。
  ●目標10走出誤區。真愛只是一種感覺,單靠感覺來維持愛情是不可能的。任何婚姻都會經歷至少有一方感覺不到愛情的階段。

浙江白領族嘗試週末婚姻 平時是戀人週末是夫妻

在傳統婚戀生活仍佔主流的今天,另一種新的婚姻方式——“週末婚姻”悄然地在浙江白領中滋生起來。

  “週末婚姻”是指夫妻平時分居,只在週末和節假日才共同生活。目前浙江一些人開始選擇“週末婚姻”這種方式,且大部分是年輕人。

  家住杭州的林女士說:“我和丈夫結婚兩年多了,我突然覺得有點‘窒息’的感覺,
相對獨立的空間還是越來越小,朋友也越來越少。因此,我現在選擇‘週末婚姻’這種方式,並不是說我反對傳統的婚姻模式,而是覺得這種方式是更好的選擇。這至少能給我們更多自由的空間,又能保持一定的新鮮感。”

  顏女士和她丈夫阮先生成為週末夫妻,並不是故意營造“小別勝新婚”之感,而是情非得已。顏小姐在杭州市區工作,而阮先生則在郊區下沙工作,由於下沙的房價他們可以接受,所以也沒考慮太多,就把家安在了那裏。

  這樣顏小姐就受罪了,每天往返花在車上的時間就接近兩個小時,而由於工作比較累,每天當她回家以後,發現阮先生正在上網,飯菜都沒做,還等她回來做,兩人免不了就爭吵起來。久而久之,夫妻感情為此也淡漠了下來。

  兩人都發現了這一情況,都不希望事態繼續嚴重下去,因此他們也步入“週末婚姻”的行列。兩人分開以後,生活得比較自由隨便,平時兩人晚上常打電話交流,過的生活有點類似於平時是戀人,週末是夫妻的感覺。這樣一來,夫妻關係反而親密多了。

  “很多人告訴我,‘週末婚姻’這種方式,可以讓他們選擇什麼時候真正想和另一半共處。實際上,夫妻間存在一種相互再次選擇和希望自由的感覺,這種感覺可以減少對婚姻承諾的恐懼。”杭州一電臺主持兩性話題的主持人說。

  據了解,這種新的婚姻方式剛出現時遭到了不少人非議。很多人覺得這種方式會破壞夫妻間的感情,長久不了。但嘗試過的人則表示,如果這種婚姻是建立在可靠愛情的基礎之上,那這種婚姻的夫妻關係要比傳統形式的夫妻關係更加牢固。

民調:僅四成八民眾認為婚後比婚前更幸福

(中央社記者吳素柔台北二十五日電)民調顯示,六成二民眾認為目前的婚姻是正確選擇,僅四成八民眾覺得自己婚後比婚前更幸福。台灣美滿婚姻促進會將結合長老教會等單位,五年內成立一百五十個「社區家庭幸福關懷站」,提供婚姻家庭教育的機會和關懷服務。

台灣美滿婚姻促進會今天舉辦「國人婚姻態度問卷調查發表暨社區家庭幸福關懷站簽約儀式」記者會,總統府資政高俊明、內政部長蘇嘉全、立法委員林岱樺、「社區家庭幸福關懷站」代言人吳阿明、玄奘大學應用心理系教授邱英芳等人出席。

根據內政部資料,台灣離婚率逐年攀升,民國八十五年離婚對數和結婚對數比為百分之二十一,去年已達百分之四十八,反映出社會變遷對家庭與婚姻經營的衝擊,值得政府重視。

蘇嘉全致詞時開玩笑說,林岱樺是否因為高離婚率,所以不敢結婚;其實只要看到高俊明夫妻鶼鰈情深,就會很羨慕。林岱樺表示,政府稅負措施對單身者較有利,有變相「鼓勵同居」之嫌。

台灣美滿婚姻促進會委託學者於九月一日至十月十日進行「台灣婚姻態度調查」,有效樣本為八百七十份,主題包括民眾對「婚姻的態度」、「親密關係經營知能調查」、「已婚者的婚姻經驗與感受」。

民調發現,約五成民眾「擔心對方不懂我的心意」;四成民眾表示不了解異性;六成二民眾認為目前的婚姻是正確的選擇;四成八民眾認為婚後比婚前更幸福。差異分析也顯示,男性對婚姻價值有較高評價,但在婚姻經營上問題較多。

中國青年婚姻觀呈多元 : 網婚閃婚隱婚

【大紀元10月25日訊】(大紀元綜合報道) 中國青年婚姻觀念越來越開放,網婚閃婚隱婚等新潮婚姻觀念和行為正沖擊著傳統婚姻家庭觀念。有調查顯示,對婚姻的這些新現象,41%的公眾表示理解,27.5%的公眾表示擔憂。但一些社會學專家忠告,對待婚姻要慎重。

婚姻本是人生中一件大事。一個婚姻關系的締結,不僅僅代表兩個個體的結合,更連接了兩個家庭及各種社會關系。近些年中國冒出的眾多新式“婚姻”正沖擊著這些傳統婚姻觀念。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最近實施的一項調查顯示,分別有84.2%、73.4%、68.2%的公眾聽說過“網婚”、“閃婚”、“不婚”,隻有“隱婚”一詞知名度不高(36%)。

據報道,今年8月份進行的這項問卷調查,在近一個月時間裡收到有效問卷1803份。受訪者中57.6%為男性,35歲以下的佔84.4%,大專及以上學歷者佔86.6%。調查也顯示,62.7%的公眾認為“如果不結婚可以過得很幸福,當然可以”,隻有21.4%的公眾仍持傳統觀念。

“網婚”是指網民在網上“結為夫妻”甚至“共同生活”的一種虛擬游戲式的婚姻。如今它正成為青年人一種新游戲。

虛擬世界正異化著人們的現實生活。在某知名IT外企做銷售的大鵬,無聊時也會在網上找幾個“老婆”過過癮。盡管很快就厭倦了,但他認為,“年輕人就應該多試一試,畢竟那隻是虛擬的東西,誰也不會當真,好玩而已”。

對此,近一半(48.8%)的公眾認為可以理解,還有22.2%的人反對:“婚姻這麼嚴肅的話題怎麼可以玩虛擬的呢?”

令人擔憂的是“網婚”游戲者的低齡化。據悉,上海一家公司推出“愛情公寓”網站,創辦僅一個月入住用戶已達到10萬人左右。其中住戶以20歲至25歲的女性居多,最小的16歲。

有網友認為,“網婚”這樣的虛擬情事對人們的最大傷害就是它在不知不覺中,讓你自以為情感空間大大拓寬之時剝奪了你的時間——每天浪費掉你數小時的現實生命。

而“網婚”的危害更多的是影響現實中正常的婚姻生活,對此,68.7%的公眾表示認同。據媒體報道,山西某公司職員趙先生准備起訴妻子重婚,理由是妻子在網上和他人進行了網婚登記。

認識短短時間就閃電結婚的“閃婚”,目前也成為一些新潮男女追逐的時尚,並有上升的趨勢。據媒體報道,長春市的小湯和小黃認識7小時後就登記結婚,這打破了此前13個小時的“閃婚”紀錄。

但婚姻顧問卻對此投出反對票,認為“閃婚”非常容易引發離婚。婚姻顧問孫東海介紹,他接手的離婚官司中,有40%是因為婚前對對方不夠了解,而在這其中“閃婚”的人佔了10%。

天津市社會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汪潔說,婚姻畢竟不是游戲,兩人一旦締結婚姻就要承擔生育、相互扶持、照顧等責任和義務,更要增加一份對家庭和社會的思考,不然“閃婚”迎來的隻能是“閃離”。  

對於“閃婚”,年輕人大多表示理解,上了年紀的人則反對,認為這是違背傳統、不冷靜的行為。

調查數據也顯示,51.5%的公眾不支持“閃婚”,認為婚姻必須經過慎重考慮,34.1%的公眾支持“閃婚”,認為隻要雙方情投意合就可以結婚。 46.8%的公眾認為“閃婚”雙方缺乏充分的互相了解,必然導致“閃離”。

與“網婚”、“閃婚”不同的是,選擇“不婚”的人很早就有。隻是以前的“不婚”人士大多是由於種種客觀原因而不結婚,而如今的“不婚”族不結婚的原因更多的是追求個性及單身自由。

“不婚”族的增多使傳統的“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傳統婚姻家庭觀念受到嚴峻挑戰,62.7%的公眾認為“如果不結婚可以過得很幸福,當然可以”,隻有21.4%的公眾仍持傳統觀念。

除了有“不婚”族的真單身,還有一群“隱婚”族的假單身。“隱婚”是一些人選擇隱瞞自己的已婚現狀。外企、媒體以及從事營銷工作的員工是隱婚高發人群。

四川省社科院教授胡光偉說:“職場上對已婚女性的歧視,使許多女性選擇隱婚,將自己置身於自我保護狀態。在許多單位,不論是男女員工,單身就意味著更多升職、進修和培訓、調動的可能。”

除了職場激烈的競爭之外,希望保持良好的異性環境,也成為“隱婚”理由。

對於“隱婚”現象,超過一半 (52.5%)的公眾表示可以理解,兩成(20.7%)公眾認為不可思議,還有16.4%的公眾表示反對。

反對者認為,“隱婚”隱去了婚姻神聖的一面。自人類婚姻制度進入固定伴侶階段以來,人們通常會通過隆重的儀式來宣布結婚的信息。“隱婚”是種不誠實行為。在商務公司工作的陳小姐說:“有意無意地隱瞞婚史,讓自己在男人心中成為‘一切皆有可能’,享受被人寵愛的樂趣,這顯然是對感情的不專一。”

對“隱婚”的質疑不僅僅是在道德層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民法專家楊立新曾經表示,婚姻狀況不屬於個人隱私範疇,應向社會公示。

華盛頓觀察:走向晚婚 美國的婚姻地圖差異巨大

  美國人口統計署在2005年10月11日公佈了一項最新的調查結果:美國人的婚姻習慣存在強烈的地區差異。東北部的夫婦們奏響婚禮進行曲的年齡比其他地方的年輕人要晚,中南部的猶他州則是早婚的先鋒。同時,美國南方人是最不願意在沒有“結婚證”的情況下住在一起的。

  “晚婚和美國人教育程度的提高有非常密切的聯繫。同時,婚前同居的普遍也讓人們將婚姻推遲。”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社會學副教授錢震超在接受《華盛頓觀察》週刊的採訪時說,“還有,身處‘紅色州’或是‘藍色州’對你的婚姻觀也有影響。”

  作為華裔學者,錢震超比較道:“我肯定中國有類似的晚婚狀況。但與美國相比,它有兩個不同點。中國的同居現象沒有美國那麼普遍,即使一直在增加當中;另外,家庭的影響力雖然在減弱,但中國的家庭觀還是比美國人要強。”

  結婚年齡也有“紅”“藍”之分

  “今天,美國男性的平均結婚年齡是26.7歲,而女性為25.1歲,比10年前均晚了將近一歲。”美國人口統計署生育和家庭統計科主任馬丁·奧康奈爾(Martin O’Connell)說。

  幾乎在美國每一個州,男性都沒有女性那麼著急結婚。以至於女同胞們抱怨道:美國男人結婚太晚了,特別是那些高學歷的。這種趨勢導致更多的女性獨身,或不得不在生育年齡過去之後才披上婚紗。

  但錢震超並不認為晚婚是“男人的錯”:“目前,美國大學畢業生的人數中,女性已經超過了男性。這批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畢業後自然不會馬上結婚,而是把找工作放在第一位,因此無形中推遲了婚齡。從20世紀40、50年代到今天,美國男性與女性的平均婚齡差一直都是在2歲左右,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相比於性別差異,區域差異則是顯而易見的。東北部和沿海地區的美國人要比中西部、西部和南部的人更傾向於晚婚。在紐約、新澤西、康涅狄格和麻塞諸塞各州,男性的第一次結婚年齡的中值為29歲,而女性為26或27歲,比內陸的阿肯色、愛達荷、肯塔基、俄克拉荷馬和猶他諸州要晚上四歲。如果以紅藍分界,自由派勢力較大的加州、伊利諾伊、密歇根、明尼蘇達和威斯康星的情況都符合“東北模式”,流行晚婚。

  “從某種程度上說,我覺得‘紅’、‘藍’州的婚姻觀之分是有道理的,但並不能絕對地說,所有晚婚的人都來自‘藍色州’,而‘紅色州’的人結婚年齡就早。”錢震超對《華盛頓觀察》週刊說,“總體而言,住在“紅色州”的美國人信教的更多,家庭的控制多,流動性則更少。”

  所謂流動性少,錢震超舉了這樣的例子,“對中南部的猶他州而言,喜歡到外面闖蕩的人可能早就去了大城市,而該州地處偏僻,外面的人一般不太會大舉遷移到此。於是,這裡人口移出的人口要大於移入的,居民多是世代居住於此。他們的親朋好友都在這裡,家庭聯繫強,子女受父母的影響也大,很容易導致結婚年齡相對偏早。”

  “宗教對於早婚的影響一直都存在,但是人口署在調查婚姻狀況時,往往不牽扯這一項,讓我們很難評估二者的直接聯繫。”他解釋道。

  一年前布希總統競選連任時,美國的“紅色州”居功不小。他們高舉自己的保守旗幟呼應了布希堅定的右翼思想,以至於美國呈現出一派“右傾”的局面。然而,提倡家庭觀的保守派們並沒能擋住年輕人晚婚的步伐。從全國的婚姻走勢來看,美國人自1970年以來結婚年齡就開始不斷推遲,只是中西部沒有美國東北部和兩大海岸來得明顯罷了。

  未婚同居普遍了

  在美國,沒有哪的年輕人比猶他州的夫婦更願意早婚了。那裏的平均結婚年齡是女性21.9歲,男性23.9歲。在“晚婚主義”流行的東海岸,尤其是首都華盛頓,青年男女平均要等到30歲時,才履行這樁終身大事。

  “大城市都傾向於晚婚。”錢震超對《華盛頓觀察》週刊說,“主要的原因首先是教育。大都市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更多,更注重自己的事業發展,因此,談婚論嫁的時間就被拖延。其次,大城市的年輕人更有脫離家庭和父母的約束,自主生活的願望,有更多的人婚前同居。對他們而言,同居有婚姻的所有好處,卻不需要履行長期的承諾,也不必將彼此的家庭和朋友捲入其中。”

  事實是,美國東北部和西部的同居家庭比例要比南方高。東北角的緬因州是全國未婚同居比例最高的地區,7.3%的家庭是由沒領結婚證的情侶組成。中南部的阿拉巴馬則以3%的比例排在這一名單的最後,可說是美國婚姻觀十分保守的一個州。

  火努魯魯的新婚夫婦斯戴西和安孫·薩拖-蘇吉摩托(Anson Sugimoto)今年都是28歲。他們晚婚的原因是希望能在喜結連理之前雙雙在夏曼納德大學(Chaminade University)拿到碩士學位。結婚之前,他們已經同居了三年。

  “我們兩人都只是想確定對方是否適合自己。婚姻總是我們的話題,我們經歷了整個繁瑣的婚禮準備過程,唯一等待的就是畢業證。這也可以給我們足夠的時間來計劃婚禮。”持有心理諮詢碩士學位的戴西說。有意思的是,她丈夫的碩士專業正是婚姻和家庭治療。

  基於此,負責這項調查的人口署研究員簡·戴(Jane Dye)說:“在晚婚的流行趨勢中,我們很想知道,是否因為人們獨身的時間增長,或是和一直和戀人住在一起,因此結婚時間被推後。我們已經發現,在晚婚州,未婚同居的家庭比例更高。也許這說明,人們走到一起的年齡並沒有什麼改變,改變的只是結婚的時間。”

  錢震超同意這樣的說法,並補充道,“同居往往是社會走向發達的一個副產品。西歐的同居比例──如瑞典──比美國還高。當同居仍是社會一小部分人的行為時,我們的研究成果表明,同居後再結婚的夫婦離婚比例更高。但你並不能說這是個必然現象,如果當同居成為社會上大部分人的婚前選擇,成為人們自然而然要走的一步時,結果可能就不一樣了。”

  除此之外,各州在青少年的生育率上差異也很明顯。在紐約、新澤西和麻塞諸塞州,只有5%的新生兒母親是十幾歲的少女。而在內陸的路尼斯安娜、佐之亞、阿肯色、密西西比、新墨西哥等州,比例則高達10%以上。

  “晚婚必然導致晚育的趨勢。長期下來,對於整個社會的老齡化和人口減少都有影響。”錢震超將眼光放遠,“但社會發展並不是直線前進的,也許當這股潮流發展到某一時刻,趨勢會發生一些改變。這一點對我們來說,總是個未知數。”

婚姻到了樂齡 越看越不順眼?

● 黃涓(文)

何漢聰(圖)

  一對老夫妻,老太太向來生活節儉,用錢非常謹慎,買東西經常選擇一些價格較便宜的,老先生對于老太太的消費方式十分不以為然,認為太太專撿便宜貨,結果更不合算,因為便宜的東西很容易就壞了,到頭來花費更多,更加得不償失,于是夫妻倆經常為這點別人看來的小事吵吵鬧鬧,日子過得很不開心。

  另有一對老夫妻,老先生經常在財務上幫助兄弟,日久之后老太太很不滿,她認為老先生只懂得照顧自己的兄弟,沒有為老婆孩子設想,兩老因而經常為此事起爭執,甚或要走向分手。

近年來,樂齡夫妻離婚有日漸增加的趨勢,許多人不解的是,相伴几十年的老夫老妻,走過人生几十年風風雨雨,多年的婚姻應該有牢固的基礎,但為何老來卻互不容忍,甚或各飛西東?

  

五六十歲離婚第二高風險群

曹氏基金會華美培訓中心資深培訓師王勁說,近年來老夫妻離婚的確有所增加,事實上五六十歲是離婚的第二個高峰期,第一個高峰期是結婚的兩年內。

  王勁說,究其原因,很多時候是年輕時累積的問題太多,比如過去點點滴滴的矛盾沒有很好地化解、溝通,結果漸漸形成了大隔閡,最終造成感情疏離。

王勁曾在家庭服務中心和輔導中心從事多年輔導工作,她說,許多老夫妻在多年共同的生活中,積累了不少矛盾,但是長期生活下來,沒有清理掉日積月累的不滿情緒,日久之后就變成感情上的“毒素”,如果處理不當,沒有及時“排毒”,就可能將不滿、抱怨,累積成偏見,最終引發起“大爆發”。

  她以上述那對買“便宜貨”的老夫妻為例子說:“其實案例中的老太太已經作出改變,她已經開始買些價格較貴,品質較好的東西,但是老先生對太太的成見太深,他認定太太就是這個樣子,即便她已經嘗試改變,但老先生也不這么認為,這是長期的成見造成。”

  夫妻有矛盾并不奇怪,但有些人年輕時因兒女而克制著,如果克制得太利害,年老了“忍無可忍”就變得“無所顧忌”,最終,彼此不把對方放在眼里,毫無顧忌地由著性子來,再嚴重的話就是走向離婚。

  王勁說:“很多老夫老妻,年輕的時候對彼此有所不滿,往往不及時澄清或是將話說清楚,許許多多的負面情緒一直放在心里,或是假裝沒有發生過,日久之后就成問題。”

增進夫妻感情簡易5招

那么,如何才能化解危機呢?

  王勁說,夫妻之間不開心的時候一定要坦白拿出來講清楚,盡量做到心里不再懷恨,也就是排清“毒素”,才不會變成日后吵架的導火線。

王勁說,婚姻關系不但需要時常“排毒”,更需要多多“進補”,才能維持住幸福美滿的婚姻狀態。

  許多樂齡夫妻的婚姻之所以亮起紅燈,與其說婚姻中愛已褪色,不如說,很多老夫妻以為“老夫老妻”了,不需要再“談情說愛”,結果夫妻之間感情越來越淡,最后溝通不良,也不懂得另一半究竟在想些什么。

  王勁說,老夫妻維系關系,增進感情的最好的辦法是適時“進補”。她說,夫妻的“進補”之道有5方面:其一,為對方做點事情,比如,偶爾為對方煮一頓美味可口的晚餐,讓對方高興一下﹔其二、偶爾贊美對方﹔其三、共度美好時光,例如一起到公園散步、一起旅行或是做一些大家都喜歡做的事情﹔其四、偶爾互贈禮物,讓對方知道你心里有他(她)。其五、親密接觸:除了性生活之外,也可以是拉拉手,一起出外時牽著彼此的手。

工作坊

為您的婚姻“排毒進補”

──丰富樂齡婚姻

11月23日 ( 星期三 ) ,下午2時至6時

女皇鎮社區圖書館(入場免費)

帶領者:王勁、何慧貞

詢問電話:64717742

Monday, October 24, 2005

網路包養 風靡粉領 打罵由妳

「包養個男人來玩玩!」近來成為大陸白領女性最熱門的休閒活動,妳可以包養一個「男寶寶」,隨便疼愛他或殺了他!聽起來驚世駭俗,原來這是一種網路虛擬互動遊戲,才推出幾個月就在中國各大城市的女性白領階層中,造成大流行。
據東方網報導,這個名為「養男人俱樂部」的遊戲,其實是一種變相的網路交友,「女主人」可以從幾十萬名等待領養的名單中,領養一到數個「男寶寶」,根據心情隨意親吻、責罵、鞭打、甚至殺死男寶寶。
報導指出,這個遊戲是從台灣紅到中國去的,因為能滿足女性的「權力欲望」而大受青睞。
24歲的保險業務員李小姐說:「在社會中遇到很多壓力,這樣發洩一下,心情會好很多!」

已婚男女 逾4成出軌 婚外情趨普遍 離婚率達19%

【綜合外電報導】中國近年來性觀念日趨開放。前天在重慶召開的中國首屆性醫學論壇上,中國性醫學專業委員會一份調查報告指出,近半數已婚男性曾發生婚外情,女性婚外情的比例也超過4成,調查也發現,在離婚人口中,因婚外情離婚的男性達6成7,女性達5成6,顯示婚外情是中國婚姻的最大殺手,婚外情越來越普遍,更造成高達19%的離婚率,而離婚率最高的北京市,每2對新人就有1對離異。

據人民網報導,中國官方的性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馬曉年,去年對中國人的性健康狀況做了網上調查,從總數近10萬名「知識層次很高、收入中上等、居住在大中城市、有上網習慣、大多數在40歲以下」的男女調查對象中,發現中國人的性觀念愈來愈開放。
在男性已婚者中,有過婚外情的比例高達47.4%,更有13.5%保持長期的婚外性關係;女性已婚者出軌的比率也高達42.7%,不過女性保持長期婚外情的比例較低,只有7.5%。
這份報告也指出,中國人十分重視婚姻中的性行為,認為性在婚姻關係中非常重要或重要的受訪者,高達95.5%,認為可有可無或不重要的,只有4%。另一方面,調查也發現中國有大約4分之1(24.9%)的人口,對自己的性生活質量不滿意。

性知識跟不上性開放
但即使性觀念日漸開放,中國人對於性事上的問題,仍然羞於啟齒。調查發現,當發生性問題時,只有8.2%的男性和7%的女性願意向醫生求助。
相反地,選擇上網查詢的男女比例高達44.2%、32.9%;也有36%的男性和31.1%的女性寧願自己翻書找答案;更有29.5%男性與39%的女性從來不求助。這個現象顯示中國人的性知識不夠健康,也跟不上性觀念的開放程度,專家認為,中國急需建構一個健康和諧的性知識傳播環境。
在這場性醫學論壇上,除了婚外情的議題,也有專家針對267名男性進行性行為調查發現,其中61人從不使用保險套,77人偶爾使用,兩者合計比率高達51.7%。專家表示,中國男性不愛戴套,感染愛滋病的危險性很高。更令人擔憂的是,受調查男性中有5人表示,如果自己感染了愛滋病,會把病毒傳開!不健康的性行為和扭曲的報復心理,形成中國大眾健康管理的不定時炸彈。

Friday, October 14, 2005

交大愛情事務所 幫「好人」追女友

【記者彭芸芳/新竹市報導】

「你想追女朋友嗎?」「想談場浪漫戀愛嗎?」這些都是交通大學社團「愛情事務所」的宣傳標語。成立一年多的「愛情事務所」,讓交大校園變得風情萬種。

「愛情事務所」創社社長是電子物理系三年級的李嘉文,他對交大人老是被戲謔是「好人大學」很生氣,「好人」是大學生流行的用詞,就是男生追女生時,女生都會委婉的拒絕說:「你是好人,但是…」讓交大人受傷。

社員之一的李將碩說,有人以為「愛情事務所」是「把妹社」、「曠男社」、「婚友聯誼社」,事實上,社團的目的是給躊躇不前的戀人信心和勇氣,讓處於熱戀的戀人保持熱呼呼,陪情感冷卻的戀人度過冰冷倦怠,幫助黯然神傷的戀人走出情傷窗口。

在諮商中心老師張翠芬指導下,他們學著幫同學追男友、女友,一起上兩性課程,「就當是愛情義工,增加自己戀愛經驗。」

上個月李嘉文與李將碩、馬明青、鍾淑婷、陳昱璇5人組成「surprise」小組,第一件「業務」是幫社員的東海大學同學「小彥」設計女友小毛20歲生日,讓小毛留下難忘的回憶。

這場20歲生日的surprise安排在新竹玻璃工藝館前,「愛情事務所」幫小彥想出最適合小毛的生日禮物ipod,並預錄愛情告白,現場灑上心型酒精膏,準備好蠟燭、鮮花和卡片,當現場氣氛營造出來時,心型火光亮起,浪漫音樂輕奏著;小彥深情地對女友說出「生日快樂」,小毛喜極而泣,投入男友懷裡,社員們忍不住歡呼任務成功!

【2005/10/14 聯合報】

女生追男生秘笈:愛情進攻 你需要一個絕妙開局

你對一個男孩迷戀已久,非常想主動地採取一些行動了嗎?下面的方法能讓他知道你的心思,同時又不會讓你看起來像個十足的傻瓜!

給一個愛的眼神

嘿,管眼睛叫“心靈的窗戶”可不是白叫的。當你的眼神在他身上多停留幾秒鐘,你發出的資訊就是:我看見你了
,我喜歡你。不過現在的問題是:不是所有的眼神交流都能達到這種效果。你發出的訊號必須恰到好處。試試這一步,那個溫柔的、毫不設防的男孩永遠不會知道是什麼打動了他。現在——迅速地看他一眼,注意不要盯著他(這樣似乎有點神經兮兮),慢慢地讓你“不經意”的一瞥形成一個從上到下的角度,即從他的眉毛下頜骨最後到下巴。每隔幾秒鐘看一下他的眼睛(甚至可以給一個俏皮的微笑)。接著,繼續“掃描”他的臉(這個需要做得快些,只用大概二到三秒)。他會意識到你在觀察他,但又不會覺得被死盯著不放。

奏效原理:

由於你一句話也不用說,這個技巧再容易不過了,最害羞的女孩也可以一試。

用“碰一下就跑”的技巧

沒有什麼能像一點點肌膚相觸那樣讓他知道你在乎他。不過在行動之前,要知道這種接觸是很有技巧的。要是用力過猛,你可能會把他嚇跑。你要做的是一個快速的非言語的暗示,表明你希望和他走得更近。例如,看排球比賽找座位時從他身邊擦過,他沒有辦法知道你撞上他是不小心還是其他什麼,但是這會讓他注意到你,並且琢磨一下。或者,運動會以後,碰一下他的胳膊肘,說“跑的不錯”,然後就走開。每一次接觸都要迅速,不要超過一分鐘。這樣他不會覺得討厭,但會開始注意並考慮你,循序漸進地,你已經進入到他的私人空間了。

奏效原理:

你不必完全展露你的愛慕之心,只需要讓他感到好奇,在幾次近距離接觸之後,即使是再蠢鈍的男孩也會注意到你。

說一些恰到好處的悄悄話

想讓談話更親密嗎?其實做法很簡單:只要說話的時候比平時稍微輕柔些。這時男孩不得不湊近些聽你到底說了什麼(多好的機會,他會聞到你身上那股性感的香水味)。還有一個很酷的技巧是問問題時帶上他的名字。不要問“你看過新的哈裏·波特嗎?”試著問“阿傑你看過新的哈裏·波特嗎?”加上他的名字立馬讓你們的談話變得親密了許多。和他談話時,留一些小小的暗示,表示你在留意他的個人生活。

奏效原理:

一旦他回答了那些問題,他會開始琢磨為什麼恰恰是你對他了解的那麼多(這點他以前可沒有多加注意)。如果男孩反應平淡,就要求你慢慢積累對一些簡單事情的興趣——然後繼續攻關啦。

建一張神秘的網

用Email聯繫時,可能開始的時候是一本正經,但可以很快地發展成打情罵俏。你可以問些關心他的問題,像“你覺得這次考試你考的怎麼樣?”這樣你就能把對話持續下去。要是你的網路情人上鉤了——太好了,給一個挑逗性的回復“我要去參加一個party,但不想一個人前往,你能陪我嗎?”不要把話寫得像妥斯托耶夫斯基的小說一樣長,玩得酷一點(不管你是多麼想穿過螢幕見到他),始終保持他的好奇心,讓他想從你這裡知道的更多。

奏效原理:

你的心上人看不到你,所以完全不必擔心你的臉紅得像只蘋果。你也不用當時就絞盡腦汁,想出些機智詼諧的話,因為你有的是時間。寫一封回信。如果他並不配合(笨蛋,掃興!),迅速地打一句“拜拜”,然後抽身而出吧。(摘自《伴侶》)

也許有人愛上你的笑容:英文愛情10句經典箴言

1) I love you not because of who you are, but because of who I am when I am with you.
我愛你,不是因為你是一個怎樣的人,而是因為我喜歡與你在一起時的感覺。 

2) No man or woman is worth your tears, and the one who is, won‘t make you cry.
沒有人值得你流淚,值得讓你這麼做的人不會讓你哭泣。

3) The worst way to miss someone is to be sitting right beside them knowing you can‘t have them.
失去某人,最糟糕的莫過於,他近在身旁,卻猶如遠在天邊。

4) Never frown, even when you are sad, because you never know who is falling in love with your smile.
縱然傷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為你不知是誰會愛上你的笑容。

5) To the world you may be one person, but to one person you may be the world.
對於世界而言,你是一個人;但是對於某個人,你是他的整個世界。

6) Don‘t waste your time on a man/woman, who isn‘t willing to waste their time on you.
不要為那些不願在你身上花費時間的人而浪費你的時間。

7) Just because someone doesn‘t love you the way you want them to, doesn‘t mean they don‘t love you with all they have.
愛你的人如果沒有按你所希望的方式來愛你,那並不代表他們沒有全心全意地愛你。

8) Don‘t try so hard, the best things come when you least expect them to.
不要著急,最好的總會在最不經意的時候出現。

9) Maybe God wants us to meet a few wrong people before meeting the right one, so that when we finally meet the person, we will know how to be grateful.
在遇到夢中人之前,上天也許會安排我們先遇到別的人;在我們終於遇見心儀的人時,便應當心存感激。

10) Don‘t cry because it is over, smile because it happened.
不要因為結束而哭泣,微笑吧,為你的曾經擁有。

中國老百姓的10大慾望

  1更多的錢:72.68%
  
  多達7成的人毫不猶豫地把“更多的錢”作為他們心目中最大的慾望。不過中國人大都對自己的收入保持著神秘和低調的作風。家庭的收入和女人的年齡一樣,永遠是秘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一個希望更多,一個希望更年輕。

  2環遊全世界:65.12%
  
  看微縮世界之窗是十年前的國人旅遊世界的心態表露,如今的中國人,更喜歡拿著護照,舉起數碼相機,在世界各地的標誌性取景地拍下留念照。

  3中國世界第一:54.09%
  
  這個慾望排列第三,也有不少人不認同中國可以做“老大”的說法,但絕大多數中國人願意看到中國作為一個崛起的大國而存在。

  4開名車:48.50%
  
  中國人的名車定義是德國賓士和寶馬,在對待汽車的態度上,卻與美國人相似:熱衷粗暴的SUV,熱切希望結束步行的出行方式。此慾望能名列第四足以對中國汽車業的未來充滿信心。

  5住別墅:48.27%
  
  作為國人對豪宅的終極標準:擁有一棟超然的別墅,是中國人所能想到的“最詩意的棲居”。帶有西方住宅形式沿襲的別墅是“何處是修竹,吾廬三徑”的現代升級版。

  6博覽群書:45.23%
  
  相比上一代人的本本式閱讀,新一代的中國年輕人更樂意在新的傳播媒介下獲取新知:網路、手機,甚至是遊戲中。此慾望名列第六,在某種角度來看,並非中國人是如何地好讀,而是資訊年代對國人生活的滲透的反映。

  7朋友遍天下:44.39%
  
  本慾望的入選顯得順理成章,由於調查於網路進行,更凸顯出網路通信年代之下,朋友遍天下的心態在QQ、MSN和視頻通信軟體的支持下,天涯若比鄰。

  8做老闆:37.03%
  
  “老闆”在成為服務業對待每個男性顧客的稱呼時,這個國度已經納入一個“老闆社會”中。對有著做小生意傳統的中國人來說,擁有支配權和控制權是他們“做老闆”慾望的心靈根源。

  9中大獎:26.85%
  
  一度火熱全國的即開型福利彩票雖然因為發現黑幕而暫時休止,地下或來自海外的“六合彩”處於被禁境地,那些“中大獎”的慾望仍然能在“足彩”、“體育彩票”中得到莫大的滿足。

  10桃花運:25.67%
  中國人的愛情拿“桃花”作比喻,便很能說明問題:來得越多越好,越早越好,今年沒有了,來年開春再去桃花處轉轉。

發現之旅:性的不純潔--一夫一妻並非人類本能

  與黑猩猩一樣,人類的祖先不會和異性伴侶廝守終生。在漫長的人類社會演化史中,一夫一妻制度也從來不是主流。男人們為了社會的穩定和團結做出了犧牲,彼此約定每人只能擁有一位妻子,但這也不能保證婚姻的純潔。

  相愛——為了白頭偕老?

  人們為什麼受情慾支配並因此常常為愛癡狂?進化論學者、神經學家和遺傳學專家正努力解答這些自亞當
夏娃被逐出伊甸園以來就一直困擾著人類的問題。通過對遺傳物質、大腦和血液的分析研究,他們逐漸揭開了愛和性神秘的面紗。在人體內的遺傳物質的作用下,人們產生了愛。繁殖後代的慾望也影響到了我們的思維舉止。人類的目的只有一個:改進下一代的基因。

  科學家們也思考過傳統的婚姻問題:人們相愛真的只是為了與伴侶白頭偕老嗎?日益增加的離婚率是否反倒表明了人類的本性呢?

  德國總理施羅德和外長菲舍爾在這方面堪稱典型。施羅德至今已經結婚四次了,而菲舍爾則即將同他的第五任妻子步入婚姻的殿堂。按照個別人文學家和社會學家的理解,這兩人正“順應了時代的發展”。

  當今許多前衛的人文學者都認為一夫一妻制是人類原始的同居方式。如今,婦女們更加頻繁地更換伴侶,因為她們在經濟上已不再依附於人了。一對伴侶其實只願意生活到共同的孩子出世為止

  男性追求數量女性追求品質

  行為學家們認為,雜交也是人類的本性,但人類同猴子有著本質的區別。人類可以廝守一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女性需要一位可靠的伴侶來協助她們養育後代。心理學家認為,人類優於其他物種的原因,不在於人類能夠直立行走、或製造和使用工具,而在於他們懂得對後代“投資”。這也使得人一離開母親肚子的時候,就擁有了發達的大腦。

  學者們曾經對6個大洲上分屬於37種不同文化的居民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婦女們並非在尋覓最帥最酷的男性,她們需要的是強壯、有作為而且給人良好感覺的伴侶。

  性行為對男人而言不存在太多的付出,然而對婦女而言,則意味著沉重的九個月的孕期。九個月後,負擔並未就此終結。婦女們還要承擔養育孩子的重任,因此她們需要別人的支持和幫助,一位能幹的男性對母親和孩子而言都至關重要的。

  但這時婦女們又面臨著一個古老的問題:男人們通常都很花心。一夜情似乎成了男性的一個保留節目。

  美國的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次有趣的實驗。他們讓一位漂亮性感的女子在大學校園裏向男人們發出誘人的邀請:“你願意今晚去我那裏同我做愛嗎?”75%的男性當即表示願意;另外25%的人雖然有些猶豫,但卻希望能換個合適的時間再聚。

  同樣的實驗換到女性身上,結果就大大不同。只有6%的女性願意跟隨酷男去他的住處,但對於做愛,她們沒有給出明確的答覆。實驗揭示出男女在繁殖後代問題上的分歧:男性追求數量,而女性講求品質。

  荷爾蒙和戀愛

  是什麼力量促使男男女女下決心長相廝守、共同養育後代呢?生物學家認為,這是荷爾蒙的力量。人們的性愛行為正是受到荷爾蒙的作用。人體內的睪丸酮和腎上腺素使各組織運轉加快,讓人產生“性”趣。這時,人們便開始談情說愛。

  

  性愛時人體內產生的一系列生物和化學變化很容易讓人失去理智。戀愛時人血液中的
複合胺含量明顯減少,而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患上強迫性精神分裂症的病人身上,難怪常言道:戀愛最瘋狂!

  戀愛時人體內的睪丸酮含量也發生了變化。一般情況下,男性血液中的睪丸酮含量要比女性多。一旦墜入了愛河以後,男性的睪丸酮含量驟減而女性的則明顯增加,因此,男性在一定程度上女性化,而女性則男性化。這時的男人表現得友好並善解人意,而女人則容易衝動。這樣,男女之間的差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彌補,這更有利於雙方建立一種持久的關係。愛的力量可以持續數月乃至幾十年。人類學家猜測,荷爾蒙的作用讓男女廝守,一直到共同的孩子出世。

  女性的“基因交易”

  那麼這之後呢?在第一個孩子降生後,激情逐漸平息下來,感情危機也出現了。

  人體內有一些特殊的荷爾蒙,如腦下垂體激素和抗利尿激素等,這些激素幫助人“忠貞不渝”。

  一些人天真地認為,人類像天鵝一樣,很容易白頭偕老。但事實證明,我們並不具備這樣的本性。

  生物學家將男性的侵略性視作不忠的主要原因。這種現象在動物中很普遍,雄性總是為了爭奪雌性而爭鬥。結果是,雄性努力地將更多雌性佔為己有,並採取種種預防措施來排斥其他雄性的染指。這種行為也可以稱作嫉妒。按科學家的解釋,人類女性的孕期不定,而且她們可以自由地選擇交配對象,這就讓男人產生了莫名的恐怖:他無法確定妻子生下的孩子究竟是不是自己的骨肉。

  據說在歐洲和美國,10%的孩子是偷情的產物。這樣,男人對孩子和家庭的投入也就沒有了保證。男人一旦將對女人的控制放鬆,他辛苦的付出可能就浪費在別人的孩子身上。然而這對婦女而言卻是有益的,她可以為自己的孩子選擇最優秀的基因。她可能同一個忠實可靠的“氣管炎”生活在一起,卻同野漢生下孩子。科學家們將這種行為稱作“基因交易”。自古以來,婦女們就通過這種交易來獲取優良的基因。

  儘管男女都可能濫性,但情況卻不同。男人試圖讓自己的基因被盡可能多的女性接收,而女人則是一方面要找一個可靠的伴侶來共同撫養孩子,另一方面卻通過與其他人做愛來獲取優良的基因。

  一夫一妻制從來不是主流

  上世紀40年代,人文學者喬治·馬爾多奇曾對238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社會類型進行了考證。在它們中只有43個接受了一夫一妻制,大部分社會盛行著一夫多妻制。

  在北美的印第安文明、南美的印加文明、亞洲和非洲的土著文明中,社會普遍接受一夫多妻制。當然,妻室的大小是有限制的,比如古蘭經裏就明確規定穆斯
林最多只能擁有四個妻子。在西非的阿斯汗提,國王可以擁有3333個妻子。在印加,家室的大小嚴格按照男人的權利和財富來界定,印加村寨中最年長者可以擁有7個妻子;一般的諸侯能擁有15個妻子;國王則擁有後宮上千佳麗;王侯有權“讓自己的神廟中充滿女人”,而貧窮者只能“挑剩下的”。這種制度在生物史上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比如,婦女能將自己的基因同最成功最顯赫的男人基因相結合。

  一夫多妻制相當普遍,但其相反的模式——一妻多夫制就極為少見了。巴西某地的婚配方式十分靈活: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和一妻多夫制並存。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男人可以同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女人結婚。

  事實上,即使是那些一夫一妻制佔統治地位的社會裏,大多數在以前很長一段時間裏並不像西方那樣有著規範的一夫一妻制。在印度的一些地區,通姦被視作文化的組成部分。如果一個男人不能容忍他的妻子同別人勾搭,反倒被視為不道德的行為。在玻利維亞東部某地,儘管當地居民也有著固定的婚配關係,但男人可以同妻子的妹妹或自己的嫂子睡覺;女人同樣適用於這套規則,她們可以同丈夫的兄弟或自己姐妹的男人上床。

  男人之間的妥協

  一夫一妻制並非自然形成的。我們,無論男女,我們的天性是不受任何限制的。那為什麼一夫一妻制會最終成為西方社會的主導體系呢?一夫一妻制是文化的產物,它因宗教而生,旨在維護社會穩定。如果少數男人掌握了大量女人而其他男人不得不瓜分剩下的,那會是怎樣的狀況?還有就是如果和其他男性分享自己的伴侶,男人們會怎麼想呢?很簡單,這將引發憤怒、爭鬥、不安全感甚至是屠殺。

  在許多科學家看來,一夫一妻制是男人間達成的一項協議。他們以此來保證自己的利益和防止因為女人而彼此爭鬥帶來損失。這一協議要求社會上所有男人或多或少地享有平等的權利,好讓最無能的傢夥也有理由討個老婆。

  一夫一妻制是男人間平等的產物。即使是權貴們也要遵守這一規則。他們放棄了一夫多妻制來換取社會的穩定和團結,對男性而言,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妥協和犧牲。

  婦女們則不能對此說“不”。因為她們在經濟上依附於男性,因此婚姻對她們而言,意味著一生的生活保障。長期以來,在西方文明裏,婦女一直被視作男性的財產。她們的首要任務是生育小孩以延續家族的香火。在古羅馬,法官們在遺產案件的審理中根據婚配情況來判定死者後人是否有繼承權。日耳曼人則將婚姻視作兩個族群間的協約,婚姻同其他法律協定沒有質的區別。男人只要支付一定金額,就能娶到一位女子,而她便成為了他的財產。對於婦女而言,她們因婚姻獲得了家庭地位、法律保障以及穩定的社會地位。

  離婚不再值得抱怨

  幾百年來,婦女們為了獲得生存資料和安全保障而守節。21世紀初,這種狀況發生了改觀。婦女們不再完全依附於男人們的“救濟”,她們自己也能工作。古老的“性協定”失效了,在教堂裏許諾的“至死不分離”便成了空話。今天,許多夫婦在新婚後沒幾年就勞燕分飛。

  

  如今,傳統意義上的家庭正在發生著變化
。孩子們已經開始習慣於監護人的不斷變化。許多社會學家已放棄了傳統意義上的家庭的概念:“家庭,只要有生活在一起至少兩個人認為它是,那麼它就是了。”

  性學家施密特對這些現象一直持批評態度。他解釋說,性文化應經歷了夠多的變革,如今的人們已“不堪重負”。對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人來說,他們遵循著戀愛和婚姻的規則;而70年代的人則將第一次性愛的年齡往前推了約四年;80年代出生的人則已因為“縱欲過度”而心力交瘁了。

  施密特也不否認,如今的婚姻正步入一個嶄新的時代。一些社會學家將其視作“革命”:人們同居的唯一理由是彼此之間有感覺。人們因為彼此受益而生活在一起,一些人也從中體會到了肉欲的快感。總之,性、婚姻和家庭正如一種資源一樣,要被人們充分利用。

  然而,一旦共處的感覺不再,分手就成了最佳的選擇。但幾十年來,很少有人再為此抱怨,人們已經平靜地接受了這個事實。一旦對婚姻生活感到沒有希望,人們就會去尋找一些合適的理由來了斷。

  然而,在漢堡大學新近進行的一次問卷調查中,在30歲以上的受訪這中,有83%以上表達了他們希望同伴侶相伴終生的心聲。看來,美滿持久的婚姻終究是人們所期望的,儘管這只是人們內心中一種美好而又虛幻的願望。

成熟女人走俏的十大理由

2005年8月9日 19:04
  越是太平盛世,熟女就越吃香,遠的看唐朝,近的就看今朝!所謂“熟女”是泛指30歲以後的成熟女性,她們還有一個更緋紅溫暖的名字,那就是“姐姐”。

  “我的裙子很短,我的高跟鞋很高!”確實,一個講究魅力、自信的熟女,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女性楷模,為什麼要撫臉唉嘆歲月流逝?成熟何嘗不是一種資本,何嘗不是一種性感?

  這是一個“大姐”可以打敗“小美眉”的時代,因為她們有以下10條資本:

  1.風騷

  這是一個絕對的煲義詞,它與風情、丰韻有關,小女生也許很風流,但風騷卻是成熟女性修煉多年後散發出的一種酒香。模倣不來,學習不來,這需要時間,花是易謝的,只有果實,才可以慢慢品嘗。

  2.母性的力量

  女星緋聞只能令人好奇,但女星懷孕則令人稱道,這是一種說不清的社會心理,連那麼“壞”的麥當娜都母性大發,她說,逗小孩開心,其實就是贏得全世界的心!

  3.女人味

  鞏俐較之小一號的章子怡更耐看,更嫵媚,關鍵就是鞏俐更有女人味。

  4.優雅

  小女生失戀了,可能會扔東西,會哭鬧,仿佛整個世界都毀滅了,痛不欲生。但我見過這麼一位熟女,她對付自己的“陳世美”,是如此優雅的一句話:你慢走,請把門帶上。

  5.高貴

  李玟出任香奈兒的香港地區形象代表,卻讓不少名媛不服氣,因為她雖有“天下第一美臀”之稱,但她的氣質是屬於牛仔服系列或泳裝路線的,有一些美,真的只有更成熟淑靜如劉嘉玲等才可以穿在身上,並且楚楚動人地演繹。

  6.獨立的美

  這是新女性身上最耀眼的華服,不依賴、不仗撒嬌去贏得一朵玫瑰,她們看重的是,自己擁有什麼,而不是向男人索取什麼。

  7.滾燙的體貼

  成熟女性更會寬容人、關懷人,“姐姐”的角色,自然而然會約束她的言行,一種有力量的溫柔,博大、積極、溫暖人心。小女生也許只會伸出手讓別人牽,而成熟女性更懂得伸出手,輕拍你肩上的灰塵,或者為你整理一下衣領。動作簡單,但一氣呵成,非常美好。

  8.養內

  內心豐富,氣質取勝,十分耐讀。花是用來看的,而成熟女人的美,是用來讀的。看不見她的美麗的人淺薄,讀出她的韻味的人幸福,而且這種感覺持久不衰。由內到外的修習,會使一個女人散發出一種不可言喻的魅力,她不造作,不包裝,原汁原味地瀰漫著,並形成一種氛圍。

  9.最懂性的快樂

  有人研究認為,大多數女人在30歲以後才能真正品嘗到性的快樂,這時的女人,不會因為性而性,她們的性需求中包含大量的感情需要。

  10.最佳紅顏知己

  成熟女性,一般都能幹而且門路廣,所以,做她的朋友,你會贏得她的幫助;成熟女性,會疼人,但更含蓄,她是心靈捕手,但理性又告訴她,不要輕易衝動。所以,成熟女性是男人最佳的紅粉知己,知冷知熱,更知分寸把握,給你關懷,但不給你藉口,給你感動,但不會讓你太激動。小美眉往往掌握不好火候,結果成了易燃物,很危險。

  如果僅從單純的女性美角度出發,當然是年輕的比較好,但是熟女的歷練、智慧、溫暖,甚至累積的脂肪所散發出的魅力暗香都讓男人無限嚮往,有人稱之為“熟蘋果深厚的香味”,而不是鮮花的膚淺的流香。確實,熟女吃香是對“野蠻女友”的一種反動,她們寬大、寧靜、性感、充滿愛的暗示,這是作怪作惡的小“作女”所極為欠缺的。

老外:中國人的愛與性

2005年8月4日 13:02
愛到底是什麼?愛與性與婚姻的關係是什麼樣的?人們想從愛中得到什麼……對於這些問題,或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驗和看法。那麼,在東西方之間,在中國人與外國人之間對此的理解與體驗到底是大同小異,還是完全不同呢?帶著這一串疑問,我走訪了一些我認識的外國朋友,他們有外交官、記者、學者、商人、留學生等等。我採訪的人越多,越發現愛是千姿百態,難以下定義的。或許
這正是愛的動人之處以及她為什麼千百年來會成為文學藝術創作的永恒主題。

婚姻是契約,男女必須平等

他是一個膚色稍暗,有著一雙藍色眼睛的瑞士小夥子,三十齣頭,學國際政治的。他讓我叫他“愛情博士”。

談到中外婚姻觀念的差異時他說:我以為中國人有一個錯覺,總以為西方人的性愛像吃早飯一樣隨便,事實上不是這樣。我倒覺得中國人的性愛觀念比外國人要開放。比如在酒吧,常常可以看到中國男人和他的情人在一起。我知道有些中國男人養著小老婆,這在西方是無法接受的。在我的觀念中,婚姻是忠誠,是一種嚴肅的契約,男女雙方必須公平。你如果決定跟一個女人度過你的餘生,你就不應在外面找其他的女人,否則,就不公平。當然,在有些婚姻關係中男女雙方都各有情人,誰也不干涉誰的生活,我覺得這種婚姻關係是不健康的。

也許,婚前西方人的生活更趨向於人的本性。比如,你成年了,十七八歲,你如果有情感或性的要求,就可以得到滿足。隨著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人的內心世界也變得越來越孤獨,人的情感、本能需要也就越來越具體。你不可能很容易地找到理想的愛人,那麼怎麼辦呢?只好更關注自己本身的需要,身體的需要,這種需要有時可能是短暫的,一小時,一個星期或一個月。在西方70年代有性解放運動,現在又有很強的性教育課程,特別是發現艾滋病以後,為了加強性衛生教育,展示了很多可怕的性病照片,結果使性變得更科學化而失去了往日浪漫、神秘的色彩。

中國女人更實際 

他是個法國小夥子,二十多歲,律師。他堅持讓我叫他兩馬一鳥,說這是他的中文名字。這位自稱保守的人坦率地談了他對中國女人的一些看法。

我覺得中國的女人比法國女人更實際一些。首先她們對浪漫有一個錯誤的概念,這可能是受外國電影的影響。在她們的觀念中,浪漫似乎就是音樂、燭光。當這一步過去以後,第二步就變得很實際了。她開始關注現實的物質生活:你住什麼樣的房子、有沒有汽車等等。另外,我覺得中國女人比西方女人有進取心。或許是中國人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我不知道。我有一些中國同事,她們會為了自己的事業而犧牲家庭,比如:夫妻長期分居,這對我來說是很難理解的。一個幸福的家庭比什麼都更重要。

關於性,我覺得中國人與西方人的觀念也很不同。中國人好像不享受性生活,不知性是什麼。當你不知道一件事是什麼,你想要什麼,你也就不能從中發現它的真正意義。中國人似乎覺得性只是某件事的伴隨物,比如:婚姻。或者有些女孩子會說她當初與男朋友有性關係只是因為他要。她似乎不懂得性是屬於她自己的,是快樂而健康的需要。性與愛的結合當然是最好的,但性也可以成為一種獨立的享受。婚姻對我來說只是一個宗教問題,你在上帝面前宣誓要與這個女人共度餘生,不管是貧窮還是疾病,而婚姻承諾的忠誠實質上只是一種遊戲規則,在這個規則中尊重是最重要的。你拒絕婚外情只是因為你尊重你的諾言,尊重對方的情感,這是愛的基礎,沒有愛就應該分手。

喜歡漂亮異性是人類的天性

漢斯是一位令我難忘的德國工程師。他高大,上唇留著小鬍子,喝起啤酒來一杯接一杯,那海量簡直令人吃驚。他的愛情及婚姻生活同樣出類拔萃,令人羨慕。

“你問我愛是什麼嗎?愛就是百分之百的理解,相互妥協。我結婚10年了,婚姻生活還像當初一樣幸福。”漢斯真誠而孩子般地說。“對我來說,性與愛完全是一回事。當然,婚姻並不是一帆風順,任何人在婚姻生活中都會有些問題,比如誰做主買什麼東西,你喜歡這棟房子,她喜歡那種顏色的汽車等等。有了問題沒關係,雙方要保持冷靜,等大家氣消了再重新討論,解決問題。我認為夫妻生活最大的忌諱是誰都不說,有問題不面對,不交流,不解決,這樣下去夫妻間就會有麻煩。”

當談到不少夫妻結婚幾年後因為缺乏新鮮感和激情而去尋找婚外情的問題時,漢斯說:“我覺得喜歡漂亮的異性是我們人類的天性。如果我看見一個漂亮的姑娘,為什麼不能多看幾眼,向她表示好感呢?我妻子也一樣,她看見漂亮的小夥子也會對我說,你看那小夥子多精神。這是人類的天性,我們應該理解並接受它。但問題總有一個原則,這個原則在夫妻間不應破壞,那就是雙方誰也不應該與其他異性有性的關係。這種錯誤是絕對不能犯的。一旦犯了這種錯誤,就會造成婚姻破裂,夫妻任何一方如果不原諒都有可能因為你不忠誠而提出離婚的要求。我可不想失去我的妻子,我絕不會跟其他女人有性的關係,這是一個忠誠與原則的問題。”

“那麼,假如你的妻子有了對你不忠的行為你會怎麼樣?”

“我想我會原諒她的。只要她向我說清楚原因。比如是因為喝多了或是別的原因。這沒什麼,誰都會犯錯誤。我不會放棄她,我會依然愛她。但我不會讓她知道我這個想法。”漢斯笑著說。

愛是行動

他是一位在中國工作的德國經理。

“我認為愛是行動,不是語言。你需要用行動表現,而不是整天對你的妻子說我愛你,我愛你。你要撫摸她,關懷她,要通過身體語言來表現這種愛。愛更重要的一個方面是理解與信任。如果你愛對方,就要給她一定的生活空間,讓她有自己的生活並充分信任她。同時,男人也應該有自己的生活空間。比如像我的工作,我在酒店值班一直到很晚才回家,我不可能總陪著我太太。如果她覺得寂寞,想找個異性伴侶聊聊天,打發打發時光這是很正常的事。我充分信任她。同時她也信任我。有時我也會跟朋友出去到酒吧或卡拉OK廳,到那種地方我肯定會和喜歡的姑娘聊上一陣,到很晚才回家。如果我們彼此不信任,我回家晚了她就像個警察一樣追問我:你去哪兒了?跟誰在一起?都聊了些什麼?這多沒意思。我認為夫妻之間不能超越的界限就是床。任何一方如果跟別人上了床,那就走得太遠了,就會造成對婚姻的傷害。不過婚姻也像投資一樣,也是一種冒險。在婚姻生活中也存在破產的問題。如果有一天我或我妻子愛上了別人怎麼辦?我就必須選擇。這就是生活。”

愛是任何東西,但絕不是交易

按中國人的習慣我叫他“老博”,“博”有“博士”的意思,同時也是他的名字的第一個英文字母“B”的發音。他是一個法國人類學家,身體高大,相貌英俊,四十齣頭的年齡,長得像法國影星“阿蘭-德龍”。“老博”是生活中那種典型的英俊瀟灑、才華橫溢的男子。

“其實對一個男人來說,愛情的定義是比較寬泛的。如果我們一定要談男女之間的愛情,我覺得首先要有責任感。用你們中國人的話說就是無私奉獻。但是這種奉獻要建立在兩個基本的原則之上。第一是尊敬,第二是平等。

“尊敬的意思是說愛的雙方必須接受對方作為一個獨立的人。這個獨立的人必然有自己的過去、風格、愛好、情趣、個性、思想方法等等。如果你愛對方,就要把這一切作為一個整體接受下來並尊重屬於她自己的一切。你不能想,我只接受她的優點,不接受她的缺點,雙方各取所需,這不是愛情,這是生意。

“平等與尊敬是相互的,在愛情中缺一不可。所謂平等是指人與人之間客觀存在著一種差異,比如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地位以及貧富的差別,但當你尊敬一個人,愛她,並採取平等的態度對待她時,應該超越所有這些差異。在兩個相愛的人之間必須是完全平等的。平等才能有真愛。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種生下來就共有的東西,那就是人的尊嚴。人的尊嚴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如果說愛情可以是任何東西,但決不是交易。人不能在愛情中謀求私利,這一點是最重要的。

“愛情與婚姻是複雜的話題。當然,在理想的婚姻中愛情是基礎,但這只是理想。在很多現實的婚姻中,都是開始有愛,過了一段愛就消失了,剩下的只是夫妻間的責任、義務和彼此習慣的生活。有許多人保持婚姻是為了財產、孩子、家庭等等,這的確很不幸。沒有愛情的婚姻的確是很大的矛盾。”

“為什麼夫妻間的愛情會逐漸消失呢?”筆者問。

“每個人的情感很不一樣。”老博想了想說:“愛情是不能分析的,如果你分析愛情,恐怕一開始就錯了。因為愛情複雜又簡單,就像這張地毯,你如果分析每一條線是怎麼織的,整個地毯就不存在了。你只有從整體去觀察這張地毯,才會發現美。愛情也一樣。”

艷遇的5個層次

2005年8月5日 18:16

  一個人有了異性朋友,一般人統稱為“艷遇”。一般來說,異性之間的情感之遇可分為五個層次:

  一、“草木之遇”:純粹是因為外貌吸引或慾念需求,或者只是因為都感到無聊甚至由於金錢關係,使雙方走到一起,在短暫的歡娛之後各奔東西,很快就相互忘記,沒有留下什麼值得懷戀的記憶。這是最低層次的“艷遇”,也稱“無情之遇”。

  二、“浪花之遇”:兩人都處在孤獨之中,由於
某種機緣而相遇,如水遇風,和岸相碰,在經歷短暫的相互了解、相互熟悉之後,發現一些共同點,激起火花,產生興奮,雙方很快就掉進幻覺編織的情網裏。當外部條件改變,幻覺消失,兩人又重新成為陌路人。在這個層次上的“艷遇”往往持續時間不長,分別之後有恩有怨,日久之後印象就變得模糊。

  三、“金玉之遇”:一方遇到出色或出眾的異性,驚為天人,於是使出渾身解數,刻意追求之。被追求的一方終於被吸引被感動,經過較長時間的交往後,雙方發現在氣質上、性格上、才學上有許多相通之處,於是漸漸產生感情,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愛情”。

  如果條件允許,也許會成為“愛人”,也許會成為“情人”。如果外部環境不支持,也可能只是精神上的異性朋友。無論結果如何,相互交往的那段時光,都會成為生命中的一段美好的回憶。這個層次的“艷遇”,是普通人所嚮往的。但是往往受外貌、氣質、性格、才學、金錢、地位等外在條件的制約,如果有此一遇,也算可喜可賀了。

  四、“珍珠之遇”:雙方無意之間相遇,沒有任何思想準備的,就被對方內在的涵養或音容笑貌所吸引,或者是因為無意之間的一件小事,引起兩人的共鳴,在兩人心間留下深刻印象。在不長時間的淡淡的交往過程中,雙方都沒有刻意去做什麼、說什麼。

  分別後,天各一方。而在記憶深處,時常閃現當初相遇的一幕。也許後來會通過書信、電話聯絡,也許什麼也不做。雙方都無意改變生活現狀,只是在心底裏珍惜這份美好情感,如珍藏圓圓滑滑的珍珠在心底。如果彼此的修養夠水準,就此為止;如果一不小心,就會掉到第三層次上去,那就“墮落成愛情” 了。

  五、“鑽石之遇”:往往在一瞥之間,或一句話,或一件事……瞬間如閃電般擊中雙方的內心,兩人迅速地在內心為對方留下一塊專門的空間,相互感應,相互感動,相互牽掛,相互珍惜,成為一輩子的緣份。當然這樣的事只有在異性之間才能發生,雙方往往忽略對方的外貌、地域、地位等等外在的東西,只注重心靈的溝通、精神上的關愛。一般說來,這個層次的“艷遇”持續時間最久,甚至是一生一世,或者可以感人至深,成為千秋佳話。

  至於是否有圓滿的結局,那是次要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最高層次的情感之遇往往不易把握,除非雙方都有較高的修養和自製力。鑽石是最珍貴的,但是有棱角,藏在心間有時會有刺。

美滿婚姻也是生產力

http://www.jfdaily.com 2005-10-14 8:54:08 稿件來源:解放日報

  你以前也許沒有想到吧,美滿婚姻也是生產力,它能讓你的人生增值。
  瓦威克大學經濟學教授奧斯華德與達特茅斯學院的布朗克富勞爾不久前攜手進行了一項研究,評估不同生活方式所產生的快樂程度差異。
  他們的研究發現,美滿婚姻相當于年賺10萬美元,有美滿性生活也相當于年賺6萬美元。學者解釋說,如果婚姻或者性生活不夠美滿,必須以這個代價才能追求到近似的樂趣。
  這項研究還計算了工作、種族和年齡等給人們帶來的“快樂價值”,他們發現,英國女人37歲時最不快樂,男人則在41歲時最不快樂。
  此外,女人平均較男人快樂,已婚者比單身或離婚者快樂,結婚一次的人又比再婚者快樂。
  最近的幾項研究更進一步証實婚姻和健康的確有密切關系,但是,它並不全是正面的,關鍵還要看婚姻的品質。
  雖然一般來說,已婚者比未婚的人健康,但是愈來愈多的研究也發現,不幸福的婚姻對健康的殺傷力,尤其對女性影響更大。
  在情況好的時候,婚姻可以是對抗寂寞與壓力的治療處方,因此也抵擋了和壓力有關的疾病。但是,婚姻出了問題時,爭吵、冷戰也造成了隔絕和憂鬱。研究指出,婚姻不幸福的人比婚姻和諧的人容易罹患憂鬱症。
  不幸福的婚姻對健康的負面影響,有些甚至出乎意料。例如,婚姻品質不好的男人和女人,比婚姻幸福的人容易有牙齦問題和蛀牙。有一個研究則顯示,夫妻的緊張關系和胃腸潰瘍有關。
  不過,如果婚姻美滿,配偶經常扮演支持者的角色,可以幫助控制飲食、督促運動,因此夫妻倆也比較容易維持健康。這時,婚姻是健康最直接的原因。
  另外,大量統計資料表明,丈夫如果心情開朗、體貼妻子,妻子多半容光煥發、皮膚柔嫩細膩;如果丈夫脾氣暴躁,舉止粗野,動輒斥責叫罵,妻子往往皮膚晦暗,頭發枯燥。而熱戀中的男女在熱吻、擁抱或愛撫時,性激素分泌較多,可使皮膚彈性增強,面容更顯嬌美。
  生活在和睦、美滿家庭中的人,患癌症的危險比生活在暴力家庭中的人至少要少一半。而且即使患上癌症,其存活期也比較長。
  美滿的婚姻是人生的一大幸福。家庭圓滿、心情舒暢、愛情長存,對長壽顯然是有利的。
作者:滿天

且談婚姻

作者﹕微言

【大紀元10月13日訊】相逢自是有緣。「真心」、「知己」的朋友難遇、難求,一旦碰上了就是彼此的最大福氣,非常值得好好珍惜。好友,真心的朋友,誠摯的知己,貴在於心靈的真誠契合。惜緣、知福、惜福、知足常樂是一種滿足的喜悅,一種自在的心境。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欣賞自己,尊重別人,能夠放下又懂得與人分享,快樂地分享愉快和喜悅的每一天。交友如此,對待異性朋友更是如此。

茫茫人海,兩個人不管是因為媒妁之言,還是因為相識而友誼,而知心,能夠走到紅地毯而結婚,再怎麼說都應該不是偶然的。古有名言“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來共枕眠”,說的就是夫妻之間的緣份是前世修來的,老天註定的。

結婚是夫婦之道、祖宗血脈的延續,所以男婚女嫁是個人的終身大事,也是傳宗接代的關鍵。男子結婚稱為「小登科」,女子結婚稱為「及笄禮」。遠溯周朝就制定結婚遵行的禮儀法則,所謂“六禮”就是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禮儀講究慎重其事地看待結婚這一件事,不言可喻。這種古禮到了南宋,“六禮”合併為納釆、納徵、迎親“三禮”。到了清代,再簡化為納徵和迎親“二禮”。「婚禮」是中華民族重要習俗,古人敬神畏天,重孝道,所以結婚時要拜天地,要拜父母。

西風東漸,現代人美其名追求新速實簡,一拍即合、試婚、先上車後補票、公證結婚 ...,普遍地不把優良的倫理道德傳統當一回事,以致離婚率居高不下,嚇得驚人。無怪乎有人高唱「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真是可悲啊。

據台灣行政院主計處公佈,就去年離婚資料分析,其中婚齡未滿五年離婚率高達37.6%,在所有離婚族群居首; 其次是5 年至9 年22.5% ; 10年至14年14.8% ; 至於30年以上也有3.1%。今年1 至8 月結婚對數計有9 萬405 對;離婚對數卻有4萬969對。離婚勢況不能不說是挺嚴重的。

以往離婚在中國大陸是很少見的,原因在於必須得到工作單位的允許,可是一般情況下是極難獲准的。2003年底,這項法規改變了,夫妻感情不和,可向當地民政局申請解除婚姻關係,只需十多分鐘就可以辦好手續。去年中國計有一百五十萬對夫婦離婚。專家研判離婚率目前還在提升。

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慎重交友、擇友、擇偶,鄭重其事看待婚約之外,還得雙方用更多的耐心去經營婚姻,彼此先他後我,寬容、尊重。用心維繫溫馨美好的婚姻是雙方應有的態度和責任,也才是當初雙方信誓旦旦所樂於追求的目標。

10/13/2005 2:43:51 PM

男人十大婚姻守則:努力讓自己保持浪漫

1、不要指望她永遠青春靚麗,人老珠黃是你必須接受的現實;

2、學會睜一隻眼(看住自己的錢包),閉一隻眼(她卸粧的時候);

3、努力讓自己保持浪漫。想讓聰明的女人變得愚蠢,浪漫是最好的催化劑;

4、記住幾個特殊的日子,千萬不要吝嗇,不過要保留小票,方便的時候請她報銷;

5、一週晚歸最好不超過一次,晚歸時間最好不超過淩晨一點。萬一超標,最好的辦法是裝醉,越醉越好。除了可以免去挨罵之苦,還可順便享受一次久違的細心呵護;

6、如果她堅持讓你陪同上街的話,一定要記住把錢包落家裏。但買單時一定要奮不顧身,然後一臉懊喪:咦,忘帶錢包了!

7、不要忘記在出門兩小時前提醒她一次,最好把家裏的鐘啊、表啊拔前兩格。當她在鏡前環顧左右時,趁她還沒有發問前趕緊美言幾句,否則你就再等兩小時吧;

8、萬一你實在想在外面開個小店或辦事處什麼的,一定要記住: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而且千萬不能把槍落下;

9、千萬不要在她心情不好的時候提起你的女同事、女下屬、女網友。平時注意蒐集一些賢妻良母的範例,在她心情好的時候娓娓道來,可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0、千萬不要在她和網友熱聊的時候打擾她,也不要在她和網友見面的時候跟蹤她。如果有小孩的話,告訴小孩“你媽上超市去了,趕緊跟去幫個手”,如果沒有小孩的話,你就趕緊在她回來之前灌半瓶白酒,作受傷狀,保準她懸崖勒馬……

婚姻成兒戲 中國十萬「網婚」

【大紀元10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梁宇綜合報導/在中國,繼「網戀」成為時髦後,又有了一種更加前衛的「網婚」。有數據顯示,中國已有十多萬人在網上「結為夫妻」,這種建立在網絡上的虛擬婚姻——「網婚」,正成為一種新款遊戲在部份青少年中流行,引起了家長和專家的擔憂。專家稱,對青少年來說,「網婚」是一個充滿誘惑的陷阱,是一種虎視耽耽的精神鴉片。

「網婚」異化的生活 虛擬婚姻挑戰傳統

所謂「網婚」,就是男女雙方在網上「結婚安家」,操持家務,過「小日子」,甚至「生兒育女」。建立在網絡上的虛擬婚姻「網婚」如今正成為一種新遊戲,在青年人中流行。在這個「虛擬城市」裡,市政府、百貨店、律師事務所等等應有盡有,包括婚姻登記處。在BBS或者聊天室認識的網友,「情投意合」了就可以申請「登記結婚」,經過簡單的確認程序即可結婚。婚後夫妻雙方「共同生活」在一套房子裡,可以裝修房子、修整花園、飼養寵物,甚至可以申請「生兒育女」。如果不想維持婚姻關係了,同樣,只需點點鼠標,申請離婚即可。網婚者每天花大量時間上網聊天,過「恩愛」夫妻生活。

青少年居多

據悉,上海一家公司推出「愛情公寓」網站,創辦僅一個月入住用戶已達到10萬人左右。其中住戶以20歲至25歲的女性居多,最小的16歲。調查顯示,「網婚」遊戲者呈低齡化。

一個高一女學生,網上結婚三個月了,據說,在他們班級,「婚齡」最長的已近一年。「你有幾個老婆?」「5個,你呢?」「我有8個!」不要以為這是《鹿鼎記》中韋小寶說的話,這是網吧裡一幫十四五歲男女學生的對話!——他們在網上,有的「一男娶多妻」,有的「一女嫁多夫」。

有報導說,虛擬成年人的生活,對涉世不深的孩子們來說,這種體驗非常有誘惑力,而網站提供的虛擬婚姻中,幾乎包含了所有的婚姻要素,唯獨沒有「責任」在內。

引發社會問題

「網婚」,對涉世不深的年輕人充滿誘惑,危害更甚。曾有報導,一高中女學生,由於網上「戀人」要與她分手,不堪忍受「失戀」的痛苦而服毒身亡。

一個家長發現她女兒在網上與一個素未謀面的男生「登記結婚」了,而且樂此不疲,每天固定花費幾個小時與「小丈夫」一起經營「家庭」,令她十分震驚,擔心這種虛擬婚姻給未成年的女兒造成心理扭曲。

17歲的小曲自從迷上網絡同居後,每天就泡在了網絡上。「網絡女友」搭理他了,小曲就眉開眼笑;「女友」哪天跟別人熱乎了,小曲一整天都陰沉著臉。更令小曲母親擔憂的是,自從迷上游戲後,小曲跟家人交流的時間明顯減少,下了網對父母就是愛理不理的樣子。

在某些看似平靜的家庭裡,丈夫或妻子的網上「重婚」,正在給家庭帶來危機,據媒體報導:結婚還不到一年的倪小姐與丈夫原是一對恩愛小夫妻,近一個多月,倪小姐發現丈夫對上網異常鍾情,而且常常神情「詭異」。紙終究包不住火,倪小姐終於發現他在網上「金屋藏嬌」!想到自己還沒有孩子,而丈夫卻已與別的「妻子」為撫養教育「兒女」操起了心,倪小姐怒不可遏:「我非要和他離婚不可!」 。

衝擊傳統價值觀,批評者佔大多數

批評者說,「網婚」,以婚姻的神聖名義,演繹一段虛情假意的故事。
有「網婚」的支持者稱,「網婚」奠基於現實卻又超越現實,或許正是這樣才適當地平衡了活在物慾年代的人們的空虛和寞落。這種說法遭到學者批駁,法制早報的文章說,「網婚」對現實婚姻家庭的衝擊,對家庭美德的破壞是實實在在的。這種對現實配偶精神上的背叛比肉體的背叛更為徹底。這種沒有道德底線的虛擬世界,人慾橫流,對於「網婚」,不但要進行道德譴責,理所當然還要用法律加以約束。「網婚」已成為網絡時代公民道德與法製麵臨問題。

然而樂此不疲的紅男綠女們,卻輕描淡寫地說道,「網婚」不過是逢場作戲,以婚姻的神聖名義,演繹一段虛情假意的故事,它類似小孩子的「過家家」。

俗話說:婚姻豈能兒戲?專家說,可現在,婚姻竟真的成了有些人的兒戲!虛擬婚姻,顛覆了人們感情表達的方式,往往給現實中的夫妻生活造成傷害。虛假的「卿卿我我」,E來E去,或一「網」情深,或逢場作戲,毫無遮攔地說著「性」事。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做人的準則、對家庭的責任、對愛情的忠貞。

網上文章說,「網婚」這樣的虛擬情事對人們的最大傷害就是它在不知不覺中,讓你自以為情感空間大大拓寬之時,顛覆傳統價值觀,還剝奪了你的時間——每天浪費掉你數小時的現實生命。「網婚」是遊戲人生的「惡之花」,是毒害思想、褻瀆感情、背叛婚姻的罌粟。
10/13/2005 2:21:45 AM

南北韓人口出生率低於世界平均值

中央社 2005-10-12 12:28
(中央社記者姜遠珍首爾十二日專電)據有關資料顯示,南韓的出生率一點二二與北韓的出生率一點九七,都低於二點六的世界出生率平均值。報導說,南北韓如要躍升為「強盛大國」,勢必得積極「生產」報國。

巧連智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根據聯合國

人口基金和南韓「大韓家庭保健福祉協會」今天發表的「二零零五年世界人口現狀」資料,作了上述的報導。

這份資料顯示,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和貧窮國家的出生率分別為一點五七、二點八二和四點八六。

出生率最低的是香港,僅達到零點九五;其次為烏克蘭的一點一三、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點一九。

南韓的一點二二已屬於低出生率國家,北韓的出生率則為一點九七。因此,有人指出,南北韓亟需立即採取擺脫低出生率的對策。

據統計資料顯示,全球總人口達到六十四億六千四百七十萬。人口最多的國家仍然是中國,達到十三億一千五百八十萬;印度的十一億零三百四十萬、和美國的二億九千八百二十萬,也是人口大國。

南韓總人口為四千七百八十萬,居世界第二十五位;北韓有二千二百五十萬人口,排名第四十七位。

另外,全球男女的平均壽命為六十三點七歲、和六十八點二歲。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和貧窮國家的男女平均壽命分別為:七十二點二歲和七十九點六歲;六十二點三歲和六十五點八歲;五十點八歲和五十二點七歲。

南韓的男女平均壽命分別為七十三點八歲、和八十一點二歲,分居世界第三十位和第十九位;北韓男女的平均壽命為六十點九歲、和六十六點八歲,分居世界第一百位和第九十七位。

結婚頭兩年心寬體胖 人妻比人夫更易發福

【中央社 】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十三日電)難道婚姻是魔鬼身材的殺手?董氏基金會與臨床醫師的分析減重班成員今天指出,婚前為了求偶,男女都會注意身材,但婚後一鬆懈、吃東西隨便加上運動時間少,一、二年內最容易發福,尤其「人妻」胖得最明顯,減肥動機也最強烈。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說,分析最近兩千多人的減重班學員,不論血脂、血壓、血糖、血壓、腰圍、BMI(身體質量指數)異常比例,都是已婚高於未婚、男性高於女性。

她指出,國外研究顯示,已婚男性會比同年齡的單身男性胖二點三公斤;結婚十三年後,女性體重平均增加十點四公斤,男性增加八點二公斤。

台灣肥胖醫會理事長蕭敦仁表示,二十五歲以後,肌肉量平均每年流失百分之一,新陳代謝率也逐漸下降一般人開始發胖,主要在畢業進入職場後、因為交際應酬、運動量減少,食量沒增加,體重卻上升,等到婚後一到兩年感情較穩定後,飲食不忌口,娘家婆家和外食吃個不停,當然就心寬體胖。

蕭敦仁說,已婚者減肥動機比未婚者弱,根據他過去七年來辦理減肥班所做的問卷調查,女性在乎外表,已婚女性約有一成擔心「老公不愛我」,擔心婚姻危機,減肥動機相對強烈。

他並指出,男女胖的部位不同,男的胖在肚子,女的胖在皮下,男性多不認為自己胖得多離譜,通常是健康檢查出問題,有高血脂、脂肪肝、肝功能異常、尿酸高等問題,才會想要減肥。941013

竹科「木頭」人 理家能力差

記者李青霖/新竹報導

新竹科學園區知名大廠1名工程師,有一天突然在辦公室寫遺書,說不想活了,因為他的妻子外遇,他苦求不成,不知該怎麼辦?「她不留下來我就自殺!」公司後來轉介諮商單位協助,慢慢化解他的心結。

外表光鮮的科技人,因為坐領高額股票,一直被視為「新貴」,不過,實際參與心理輔導的新竹市生命線總幹事何宇欣說,科技人工作壓力大、折損率高,若無紓解管道,身心容易出問題。

「愈來愈多科技人懂得找尋支援團體」他說,以去年為例,企業諮商求助個案 364人次、451小時,今年到9月為止,已有307人次,357小時。竹科工程師工時長,由於多半學理工,男多女少,加上學業成就高,溝通能力普遍不足,很多人不懂得安排生活,不知道兩性相處之道,長期累積,問題就產生。

何宇欣說,工程師通常是理性思考,在輔導個案時,妻子已經哭得淅瀝嘩啦,工程師還說:告訴我該怎麼辦?我們來解決問題!完全不懂得對方的「感受」。

工程師當上主管更容易出問題,何宇欣說,能當上主管,多半在公司待上5、6年,因為工時更長,回到家若只顧看電視、上網,無法與妻子談心,婚姻容易觸礁;或者長期與孩子疏離,面對青春期孩子,不知如何自處。

科技人求助,今年以家庭(婚姻、親子)最多,佔27%,其次是生涯24%,第3名是兩性情感21%,值得注意是精神疾病都維持2%比率,「請善用周遭的支援團體」何宇欣提醒。

【2005/10/15 聯合報】

Thursday, October 06, 2005

“超女”文化現象談:運氣和人緣更重要

超性別審美,可能嗎?

  一、

李宇春最後那場的得票3528308,男人們對於這個數位應該早就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了。男人們應該早就明白一點,要想看美女洗眼睛,那就換臺吧,超女不是他們要的“美女”。

國內的娛樂圈一定大跌眼鏡,畢竟李宇春、周筆暢這樣走中性路線的歌手,在中國內地的娛樂圈尚未有先例。

中性路線在國外並非稀奇事情,當年小甜甜布蘭妮正準備從玉女轉型為熟女、走性感路線的時候,就曾遭遇那個一向喜歡穿襯衣打領帶的新人艾薇兒的嚴峻挑戰。美國妞驚喜地發現,原來,女生不穿低胸性感緊身衣裙,也可以有型有樣地征服觀眾。艾薇兒紅起來之後,台灣SHE迅速崛起,成全了一個人ELLE,本來這個少女組合中的三款少女,是唱片公司捆綁銷售給觀眾的,三款少女,有骨感的,有豐滿的,還有中性的,青春無邊———必有一款適合你。但是後來的事實表明,最有觀眾緣的,是最不漂亮最不刻意打扮最像男生的ELLE。

一個女性如果很有男人緣,只說明她有性的魅力,而如果她同時可以得到同性的喜愛,則說明她還有人的魅力。可是,美女通常是沒有同性朋友的,就算她人品不壞。看看與超女有關的論壇就知道了,關於葉一茜、關於陳西貝的評論實在不忍卒聽,葉一茜被人稱為奶瓶(二奶+花瓶),陳西貝因為喜歡穿短裙,所以叫“陳大腿”。而異軍突起的筆迷和玉米,大部分都是女生。當然,在總決的那一場,七十多歲的老奶奶,為了支持李宇春,從上海坐飛機到長沙。男人們沒有理由不驚嘆,中性的魅力老少咸宜。

據說,李宇春從前也留過長髮,曾經也化過很美艷甚至可以稱之為俗艷的舞臺粧,幸虧她那樣造型的照片不多、在網路上流傳不廣———也幸虧她命中註定在成都賽區可以遇見優秀的造型師MAYA老師,在她的手下,李宇春脫胎換骨,中性定位開始確立。

二、

可以說,對於藝人而言,中性只是一種策略。但是,對於文化人而言,中性則可能是一種整體性的文化現象:超女們的成功可能說明的是超性別主義的勝利———女性不再由男性來評判,而由女性自身來評判;我們這個社會關於女性的美學標準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徹底地脫離過男性話語———“她”的標準就是“她們”而不是“他們”定。

超女的勝利,並非來自男人對傳統女性的審美疲勞。男人們一如既往地堅持著自己的美女標準,筆者本人在一次飯局上就被一個朋友強行要求投票給張靚穎,男人們的審美依然故我。但是,他們從這場本來就女權色彩濃重的超女選拔中退出了,大多數男人被超女的女權色彩擊退———他們覺得這不是他們的遊戲,他們不自覺地靠邊站了,這是超女的第二個勝利,“她”由“她們”而不是“他們”選。男人們自然有他們自己的天地,他們畢竟隨時隨地都可以看美女,網路、電視、紙媒、地鐵的廣告牌,還有,迎面而來的馬路美女。在余華新作《兄弟》中,那種全鎮男人集體意淫鎮上唯一一個美女、對她充滿性幻想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今天的女人們,從經濟到精神領域,也足夠強大,她們更是超女收視的主力軍,她們的審美取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決定了超女最後的結果。想想,居然會有女粉絲,不停地按鍵發短信支持春春,一夜間竟發了六千多條!就算有部分堅守自己審美取向的男人們還在努力支持葉一茜等少數美女,也只是人微言輕了,哪鬥得過勢力強勁的玉米筆迷啊。

三、

現在,讓我們離開超女的話題,談一點女權主義的問題。女權主義者有這樣一個前提假設:兩性是平等的,在體力和智力上都是平等的,沒有優劣之分。如果我們承認這個假設,我們就很難相信,在數千年的時間裏,男性憑藉和女性一樣的體力和智力,卻高高在上地壓迫了女性這麼久。唯一可能的合乎邏輯的結論是:男性和女性在數千年的歷史中保持了實質上的平等,而表面上的不平等只是因為男性和女性的話語策略不同———女性以示弱、沉默作為自己的話語策略,而男性以逞強、鴰噪作為自己的話語策略,這種話語策略只有話語策略上的高下之分,沒有男女地位在實質上的壓抑、統治、盤剝、尊卑之分。

從某種方面講,我認為女性的話語策略更為成功:它透過示弱,進入現代以來,幾乎讓所有的男性都產生了某種原罪,幾乎沒有幾個男性不相信這樣的女性主義話語信條———在過去的數千年,男性壓迫了女性,他們對女性犯有某種原罪。今天,絕大多數女性也正在這一信條下接受著女權主義話語。她們把整個人類歷史理解成男性單方面侵犯女性、壓迫女性的歷史,理解成男性和女性的戰爭以及女性徹底失敗的歷史。而在我看來,男性和女性的確是處於某種紛爭的狀態中,但是,這種紛爭從來就沒有分出勝負過,有的只是男性和女性話語的策略的不同,以及這種策略不同產生的差異。

同樣,我相信今天的女權主義者們的話語是出於策略的需要。但是我想,她們的話語,因為過於強調性別對抗,使它擁有了太多的好鬥色彩。它偏離了女性主義話語的傳統策略———示弱和和解。女權主義者從對抗出發,對母性、妻性的解構,把母性和妻性當成男權壓迫的機制的看法等等,都是這種策略的產物。強調兩性對抗,本身就是一種壓抑。

反過來,如果女權主義話語把男女的絕對平等當作目標,那這個目標給女性帶來的不會是簡單的解放,同時也會帶來壓迫———我不相信讓女人和男人一樣上戰場是對女性的解放。我得說,我不是一個男權主義者。我不是在男權主義立場上說這些話的,我只是想讓我自己對任何一種強調對抗的性別話語保持某種必要的警惕———無論是對男性話語,還是對女性話語。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的傳媒是在不自覺地迎合這種危險的女權主義策略,還是對它有自覺的反思?由此觀之,我倒是寧可真的看到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超性別審美了。

  從超女看文化轉型

超級女生大賽在中國文化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跡。本土大眾文化的三個基本態勢———身體化、娛樂化和反智化,在超女事件中已經圖窮匕見。然而,作為文化研究的個案,它提供的啟示卻遠不止於此。

我們看到,由基督教文明、伊斯蘭教文明和儒教文明構築的三位一體的世界體系,早已分崩離析。這主要是因為,以中國為核心的儒教文明,在革命中發生了劇烈蛻變。它先是被新國家信仰取代,繼而又被消費主義所替換。超女是媒體市場化的必然後果,它正在凍結為資訊時代的一個奇異樣本。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文化精英,展開過熱烈的啟蒙主義運動,並指望從民眾的政治覺醒中獲得文明飛躍的動力,但這個運動在1986年冬天被強行終止。孔子、聖保羅、佛陀、穆罕默德、馬基雅維利和馬克思,這些思想精英曾是撬動歷史的重要杠桿。而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李澤厚等知識精英的觀點,也一度對中國大眾產生微妙影響。在那個時代,精英主持文化創造,而大眾則負責學習和模倣。這一社會分工模式,奠定了精英的崇高地位。

但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鑒於媒體、互聯網和大眾消費的日益發達,精英的地位卻變得岌岌可危。中國知識精英的失寵,還受制於兩個不同空間的影響:其一是知識精英被邊緣化的全球性浪潮,愛德華·薩義德、雅克·德里達和蘇珊·桑塔格等學者的去世,據說是“最後的知識分子”的終極退場;其二是中國本土的流氓主義思潮,流氓作家大肆嘲笑知識分子,把他們貶斥為“知道分子”,從此“精英”一詞淪為大眾嘲笑揶揄的對象,其間隱含著無能、酸腐、抱殘守缺和孤芳自賞的可笑語義。

大眾透過互聯網瓜分了先前被壟斷的話語權。文化“粉絲”(哄客)甚至利用手機民選,從精英評委那裏奪回遴選超女的權力,並按自身的尺度來營造偶像。與此同時,精英的原創力急劇下降,而大眾卻展露出前所未有的原創力。哄客們甚至創造了諸多自我辨認的名詞標識,例如何潔的粉絲自稱“盒飯”,張靚穎的粉絲自稱“涼粉”,而李宇春的粉絲則自詡“玉米”。這些新語詞的涌現再次證明,就連粉絲式大眾都具備了話語構型的能力。從周星馳的戲倣式“大話”,經過芙蓉姐姐的S型身軀,到超女大賽的青春期狂歡,所有這些都在指證了一個基本事實:精英壟斷文化原創的時代已經終結。

文化就此啟動了從精英主導向大眾主導的劇烈轉型。在這場規模盛大的變亂中,我看見了知識精英的二度分化。第一度分化導致許多人縮入學院體制的硬殼,形成龐大而平庸的“學院派”,只有少部分握住了對公共事務表態的權柄,第二度分化在與大眾文化的權力博弈中,一部分人成為“抵抗派”,堅持蔑視和反對大眾文化,而另一部分則集結成為“投降派”,對大眾文化一味叫好,成為軟弱和毫無原則的 “民粹主義者”,並按文化消費市場的要求大量炮製“觀點”。在超女事件上,以上兩派都向我們提供了耐人尋味的文本。

在對抗與妥協的背後,知識精英的焦慮呼之欲出。歷史上出現過的每一場大眾消滅精英的運動,都是多數人的暴政,它只能使文化均質化,令其在拓展寬度的同時喪失必要的高度。但在後現代社會裏,知識精英並未真正退場,更未像西方學者悲嘆的那樣徹底“消亡”,唯一不同的是權威性已經褪色。他們應當學習如何從大眾那裏獲取新的文化資源,以彌補自身的嚴重缺陷,並繼續承擔高端文化原創的使命。

精英與大眾不是天敵,恰恰相反,他們是密不可分的盟友。超女大賽推出的“三甲”,正是評委(代表精英立場)與哄客(代表大眾立場)和解的產物,它向我們出示了價值共生和文化多元的全新圖式。在“體制-資本”雙軌制的語境裏,精英與大眾的這種博弈式合作,才是中國文化得以延續的道路。(朱大可)

  其實人生也是如此

前些日子,最大的享受就是看超級女聲的決賽。在一場場的比賽中,我熟悉了她們的面龐和名字,熟悉了她們的聲音和姿態,更熟悉了她們的歌。到了後面,剩下的歌手,我都喜歡:李宇春的瀟灑,周筆暢的明亮,張靚穎的淡雅,何潔的熱烈,紀敏佳的大氣,黃雅莉的天然。幾乎個個都好,把誰淘汰掉我們都捨不得。有些事真是沒辦法。舞臺漂亮,卻也真夠殘酷。而短信投票的形式將這種競技變得更加殘酷甚至還略有一點不太公平:你的運氣和人緣在這個時候比你的表現、比你的歌技還要關鍵。

對節目的牽挂,也是對女孩們命運的牽挂。總想看到這些可愛的女孩們誰能走到最後。相信很多人都是如我一樣。短信顯示出來的人數達幾百萬,而看此電視的人數聽說以億而計。節目辦到這一步,想說不成功都不行。應該說,編導們對這檔節目顯然費了心思。他們繼承了傳統的評委點評方式,又引入短信投票的機制,且將二者結合,現場進行 PK,再將決勝權交由 35名大眾評委當面定奪。這一招還真有看點。因為它在製造出懸念的同時,又顯示出僅有唱功是不足取勝的。唱得好是一回事,而人氣和人緣都可以輕易地將之否定。它還會讓很多人徹悟:其實人生也是如此,有本事固然重要,但運氣和人緣往往超越你的本事。

在超級女聲的舞臺上,我們還看到另外的東西,我以為這是更為重要的內容,那便是少女們的純潔和可愛。當那些充滿機心和狡詐以及充滿世故風塵、充滿明爭暗鬥的電視劇人物佔領我們的電視螢幕時,這些女孩子的笑聲和眼淚和那些“粉絲”們的呼喊和深情,真如清風清水,洗滌著我們生活裏的污濁。當她們手拉著手站在 PK臺上相互鼓勵;當她們落敗後忍著淚水強撐著笑容;當她們投票時的擁抱和祝福;當臺上台下哭成一片;演者觀者一起高歌……諸如此類,她們展示給我們的何止是美妙的歌聲,她們同樣也展示著自己的勇敢堅強,展示著自己的率性真情,展示著彼此毫不矯情的友誼。她們的行為突然讓我們發現,原來那些在我們成人眼裏並未長大的孩子,竟也會表現得那麼大氣那麼優雅那麼有風度。而那些久違了的美好情感,竟會透過這一台節目強烈地感動著如我一樣的觀者。

所以我要說,在超級女聲的歌聲中成長的不僅是這些女孩,同時成長的還有我們這些觀眾。(方方)

  超女無關民主大任

《超級女聲》關張一個月了,但它颶風般的影響還在。超級女聲給內地媒體留下了一大攤口水和痰跡,各種人士借此發表意見,而且越扯越遠,都扯到爪哇國了。

《超級女聲》凸顯了場外觀眾手機短信評選的方法,觀眾透過電話支持自己喜愛的歌手,每部手機最高可以投十五票。開始這只是每場比賽最終裁定的依據之一,最後卻成為決選的唯一標準。眼下最玩笑的說法就是把《超級女聲》的票選稱為民主的沙盤操演。

不錯,民主最簡單、也是最基本的形式就是投票表決,多數為贏。但民主票選的本質規定是一人一票,貴如總統,賤如乞丐在選票面前一律平等。一個人能多次投票,民主就流為笑談。超級女聲的主辦方,為了商業利潤,規定的辦法是一機(一個電話號)十五票。一個人只要肯花精力,肯花錢(買電話卡),他在理論上可以包辦一萬票、十萬票、一百萬票……在超級女聲的票選中獲勝,成本遠低於當年曹錕的總統賄選。

當然在一個選秀節目中勝出的實際利益不大,還不至於有人花大錢操縱比賽結果。最後決選的三位歌手各自的支持電話(不是選票)在二十幾萬到三十幾萬之間,我估計,她們實際上各自擁有十萬左右的死忠擁躉,而正是這些加起來不超過五十萬人之間的拉票角逐,加起來不超過一百萬人的投票,決定了這檔有幾千萬乃至上億觀眾節目的終局排名。有意思的是,假如超級女聲是由專業評委評定最後名次,它可能比現在的結果更公正,更能代表全國觀眾中“沉默的大多數”。《超級女聲》只是一檔電視娛樂節目。它根本負擔不了民主大任。如果一檔商業導向的娛樂節目能進行民主教育,這樣的民主也離題太遠。我覺得倒是這檔電視娛樂節目本身的輸贏之道更值得關心。《超級女聲》的異軍突起證明瞭電視仍然是當代的中心媒體,它的覆蓋面和號召力為其他媒體望塵莫及。也因此,電視媒體就大大地受到限制,絕大多數電視節目死氣沉沉;《超級女聲》的勝利,不是它辦得太好了,而是其他節目辦得太糟了。

《超級女聲》有意無意地綜合了海外非劇類娛樂欄目的長處,百寶盡出才一炮而紅。例如,它不設任何門檻的海選,讓各式各樣奇奇怪怪的小人物有機會在電視裏露臉,醜態百出,群魔亂舞,表演了一場接一場最具中國特色的真人秀。以往也有人照搬過海外的真人秀,例如抄襲美國的《生存者》,但那樣的節目與中國普通觀眾的生存狀態和觀摩趣味完全不搭調,老百姓看得親切的是海選那樣的真人秀,這樣的真人秀才會贏得真正的收視率。《超級女聲》的評委環節實際上是精彩的談話節目。那些評委不是一線紅星,不是德高望重的藝術家,基本上是嚴重過氣的藝人和一輩子不見天日的幕後製作人,他們有經驗,有理論,更有不亞於任何一位超女選手的表現慾望。他們在節目中不需要照顧方方面面的關係,詞鋒銳利,大膽放言,讓其他那些吞吞吐吐、委委瑣瑣的脫口秀相形見絀。

《超級女聲》的 PK對決,場外的手機短信人氣支援,大眾評審更是深得娛樂之道的設計,讓觀眾看得如醉如癡。最重要的是,它各個環節的安排都在為主線服務:讓觀眾親眼目睹一群默默無聞的黃毛丫頭在幾個月裏成為萬眾矚目的人氣偶像。

如果說它在操作上有什麼缺陷,我以為主辦方缺乏應變之才,沒有奇思妙想的神來之筆。例如在五進三的節目中,最後的 PK完全可以透過操縱大眾評審,讓一名或多名評委棄權,使兩位選手戰平,造成出乎意料之外、皆大歡喜的結局。娛樂大眾,皆大歡喜是最高境界。(小寶)

性別大補帖:他們都很緊張

■小龍女(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很多人都覺得現在男女應該很平等了,就覺得談性別是沒有意義。但我們稍微思考,多數人常以個人經驗以偏蓋全的性別觀,即視為一般普遍存在的現象,甚至合理化而不去思考背後性別文化結構因素。例如提到有男人說他的太太經常迷路的經驗;女性駕駛常左右不分,不知打方向燈;有老師找班上男同學搬披薩,女同學拿紙杯倒飲料;男生打球競賽,女生加油遞毛巾。與太太的年齡相差4歲,他較年長;而且兩人出身家庭與環境相當,因此合理化先生年齡必須大於妻子,且門當戶對,婚姻才會幸福美滿。

多數人也覺得兩性在大腦結構之生理差異是自然現象,既然無法改變只有欣然接受與包容,因此男女因生理差異各司其職。我認為兩性既要平等反而更必須處理先天差異,許多能力非與生俱來,而是給誰的學習與訓練機會較多。而且,與其認為要接受這些差異,為何不讓女生增加學習其他能力得機會?

也許有人覺得「只要依據先天兩性的差異和特質分工,各自扮演好自己的性別角色,兩性就無所謂平等與否的問題」。兩性是要分工合作,但並非本質先天差異分工(這也是被建構的),而是能力分工;也並非先驗認為女生比較細心,就覺得女生比較適合做家事。後天的教育方式差異往往導致認為先天差異。

同時,男女特質顯示出傳統性別特質,並反映出社會性別規範。女性特質包括:在意自己的膚色與容貌體型、注意流行趨勢、蘊藏母性愛、常期待異性溫柔體貼、在意自己、對政治經濟不感興趣;男性特質有:較不在意自己的膚色容貌與體型、不注意流行趨勢、欠缺母性的愛、對政治經濟感興趣、遇事果決有魄力、獨斷自以為是。男女天生如此?還是社會要求?或是兩者相互作用?社會要求與強化女生需注意自己的容貌與身體,就認為女生比較在意自己的容貌與身體;既然女生比較在意自己的容貌與身體,就要求女生應注意自己的容貌與身體。男性的情況亦然。

作者指出刻意提高與保障女性權利,對女性是另一種不平等對待。但是,如果沒有女性保障名額,多數男人也未必認為女人有參政權利。量變也許會產生質變,過去以男性中心觀點,需以女性觀點平衡。就像最近有一些大學校長認為,性別平等教育法規定校教評會委員的單一性別比例不能少於三分之一,但是某些理工學院女性教授就是不足,希望能修改法律。這不就是沒有觀察到背後的性別結構嗎?為什麼有些科系女性教授比例偏低,導致這樣的結果?

如果問這些有性別刻板印象的人:為什麼會這樣?他們都會很緊張,而且多半也說不出所以然來,因為平常不去思考這些問題。只是,現今的社會既有性別秩序漸漸遭受挑戰,還是有備而來,免得到時被多元現象活活氣死!

網路大調查 現代女性「十大愛情流行病」出爐

  隨著女性意識抬頭、經濟自主,現代女性上網人口急遽增加,一份針對5萬多名女性網路心情日記,所做的現代女性愛情問題調查,結果發現「分手」是所有女性的最痛,佔所有愛情問題的19%,而劈腿、佔有欲太強、性功能障礙與外遇等問題,更是女性感情的最痛。

  為了探索現代女性的愛情苦痛,蕃薯藤與SheSay網站針對女性網路心情日記做進一步研究調查,在歷經6年、歸納5萬1千多人的資料後,發現現代女性的「十大愛情流行病」。調查指出,最讓所有網友感到痛苦的愛情病症就是「失戀」,很多女性無法走出失戀陰影、久久無法釋懷,造成身心的極度痛苦。其次,困擾女性的事,就是對方出軌劈腿、腳踏多條船,女人容易因此覺得很受傷。此外,對方佔有慾太強、性功能障礙、缺乏主見、外遇等問題,都是十分困擾女性的問題。

  兩性專家曾陽晴表示,女人與男人相較,除了會花費較多的時間在經營與思考感情問題之外,女性較缺乏安全感,因此女人容易受到感情影響,很難同時保有感情生活快樂、而自己生活也很完整,只要一談感情,女人生活就很容易被牽著走,如此就無法擁有自主生活。曾陽晴說:『如果你是一個健康的人,就比較容易有一個健康的愛情生活;如果你是一個獨立、可以活的很快樂的人,你進到兩個人的世界,你也比較容易快樂,然後你就比較不容易被男士牽著鼻子走。』

   女人必須有自主獨立生活,千萬不要把所有心思都放在感情上,如此就可避免因感情而神傷。

太自我中心 受挫易圖同毀

【黃楷棟╱台北報導】交往九年、又都在紐約州立大學拿到碩士的情侶,返國後就業發展卻有天壤之別,女方一個月前提出分手,男方則極端地企圖撞死女友後自殺;兩性作家曾陽晴指出,這是一個典型以自我為中心、受到挫折就企圖同歸於盡的例子。

應由友人陪同談判
開車衝撞女友的黃男,回國後一直找不到工作,又在遺書中抱怨父母幫他買好房子,讓他無法學習自己努力賺錢,曾陽晴分析,他心中本來就有一股事業危機感,加上女友工作成就愈來愈高,他的壓力也愈來愈大,在女友主動提分手後,讓他三種挫折一起爆發,才會走上「同歸於盡」的路。
張老師基金會諮商心理師涂喜敏提醒,男女朋友分手前,最好能先釋放一些訊息,讓對方先有「心理準備」,避免突然提出分手,讓另一半無法接受,而採取失去理性的報復手段。
涂喜敏說,談分手也是種藝術,最好不要在對方不如意的時候談分手,並且應找尋雙方共同的友人,一起在咖啡廳等公共場所,心平氣和地理性談判,才能降低意外事件的發生。

報你知
犯意明顯難減刑
吳信穎律師表示,黃姓男子開車欲撞死女友,已涉及觸犯《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條「普通殺人罪」,可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但對於初犯,法官通常都會給予減刑,但黃姓男子連續三次衝撞的行為,已有明顯致人於死的意圖,因此恐怕無法獲得減刑。

婦女與2006預算案講座 探討落實兩性預算案

updated:2005-10-03 12:18:03 MYT

(八打靈再也訊)婦女、家庭及社會發展部政務次長周美芬說,由《星洲日報》作為媒體伙伴的婦女與2006年財政預算案講座會,主要是讓公眾瞭解2006年度財政預算案中所強調的兩性預算案。

她披露,該講座會是由雪州馬華婦女組主辦;她希望通過講座會讓婦女和大眾,有機會從女性角度來看待預算案的兩性角色。

她舉例,房屋產業的買賣,婦女也可從中獲得扣稅,是兩性預算案精神的體現。

周美芬週日受詢時向《星洲日報》說,由婦女、家庭及社會發展部推動的兩性預算案,也獲得其他5個部門的協調與配合,逐一落實兩性財政預算案。

“它們是高教部、教育部、人力資源部、衛生部及鄉村及區域發展部。”

8日雙威大學舉行

大會邀得馬華總會長兼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長拿督斯里黃家定主持開幕;講座會主講人包括鍾貴發(馬大商業與會計系講師,講題:婦女如何善用稅務回扣、開發孩子基金及財務規劃),何寶玉(婦女、家庭及社會發展部政策及策劃組秘書,講題:兩性財政自主),張麗鈴(Price Waterhouse Coopers稅務高級執行董事,講題:女納稅人投資法與稅務影響)。

講座會將於10月8日上午8時30分,在雙威大學學院第7禮堂舉行,媒介語為英語。講座會報名費是60令吉,有意者通過電話報名,012-2657022(傅小姐),03-55410814(葉小姐)。

兩性駕車表現差異不大 女性肇事率不遑多讓

【大紀元10月5日報導】(中央社雪梨五日德通電)就像酒後開車比率追上男性一樣,澳洲女性在肇事習慣上也漸漸不遑多讓。

道路救援公司NRMA的研究發現,男性雖然肇事率較高,但女性正漸漸趕上差距。某些年齡層的女性,甚至比男性肇事率更高。

車禍發生的原因,百分之五十點零六該歸咎男性,百分之四十九點四則歸咎女性。男性該負責的車禍,修車費用多百分之十七﹔而一如預期,十六到十九歲的年齡層中,六成車禍歸咎於男性。

但三十到五十歲發生的車禍,有百分之五十三該歸咎女性。NRMA保險公司的發言人亞當斯說,研究分類的八個年齡層裡,四個年齡層的女性肇事率高於男性。

亞當斯說:「男女兩性在開車表現上的差異,並不如一些人認為的大。」

性別的鴻溝已逐漸消弭,或許是因為女性越來越常開車,或是因為女性模仿男性開車的方式使然。

10/5/2005 9:33:16 PM

兩性專家建議女性 先活出自己再戀愛

【2005/10/05 16:54 報導 】


首頁 新聞總覽 兩性專家建議女性 先活出自己再戀愛
兩性專家建議女性 先活出自己再戀愛
【2005/10/05 16:54 報導 】 列印 轉寄 總覽 速報
  現代女性外表堅強獨立,不過內心卻跟傳統女性一樣害怕失戀和劈腿,兩性專家曾陽晴建議,女人得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讓自己活得快樂,活出自信,投入愛情之前,也要張大眼睛看清楚,不要盲目的為了戀愛而戀愛。(許佳惠報導)
李幸育為了延續愛情,顧不了法律規定,堅持取精留後;藝人林韋君劈腿之後又成為別人愛情裡的第三者,成為眾矢之的;清大研究生因為想分手不成,慘遭網友潑硫酸這些社會事件,都說明了愛情當中的不理性,也反應出社會現況。
兩性專家曾陽晴認為,現代女性有種特色,就是很容易陷入愛情當中,往往還沒想清楚,就衝動的談戀愛,網路調查也發現,女人對自己的自信還不夠,他建議,女性要先活出自己,把自己照顧好,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不要什麼,只有讓自己快樂,才能更迷人,也只有知道自己要什麼,才不會盲目的談戀愛,在感情中迷失自己。 (t)
曾陽晴也認為,一個有安全感的女性,就是在單身的時候,能照顧好自己、把自己各層面都打點好,這樣談起戀愛,才不會把所有重心放在對方身上,造成雙方壓力,安全感應該建立在自己身上,姊妹們要學會勇敢追求想要的人生。

中國一些城市未婚女性人流率已經高於已婚婦女

www.XINHUANET.com  2005年10月06日 17:24:47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0月6日電(記者朱玉)目前一些城市未婚育齡女性的人工流產率已高於已婚婦女,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校學生。為此,有關專家建議加強科學的避孕指導。

在日前召開的“口服避孕藥與婦女健康”發佈會上,女性健康教育專家、歐加農制藥公司高級醫學顧問閆鳳亭博士提供的調查報告顯示:人流的地區分佈
是城市高於農村,未婚育齡女性高於已婚婦女。

人流不僅會給女性造成生理損傷,還會帶來巨大的心理創傷,而導致人工流產的主要原因是性與生殖健康、避孕知識缺乏,未採取避孕措施。在未婚者人流者中有80%沒有採取任何避孕措施,其中有23%不懂得避孕。 調查發現,北京青少年人流率為5%。而未婚先孕由1999年的25%上升到去年的65%。

一項對2600名大學生婚前性行為態度的問卷調查表明:有70.4%的被調查者“不刻意追求,但感情成熟時,也不介意發生”;認為“無所謂”的有7.3%。專家為此建議,為青年女性提供生殖健康知識,進行科學的避孕指導,推遲其性生活的年齡,降低人流率,減小對其健康以及婚姻生活的影響,預防心理傷害。(完)

北市老人人口比例達11.14% 創歷年新高

(中央社記者陳妍君台北五日電)台北市政府主計處今天公布新的市政統計週報內容顯示,台北市六十五歲以上老人逐年增加,八月底共計二十九點二萬人,占北市人口比例的百分之十一點一四。這項統計報告各項數字都創下歷年新高,老化指數更高達六成四,遠高於台閩地區的五成八四。

主計處指出,北市人口結構老化逐年顯著,去年底有二十八點六萬名老人,老年人口數較九十二年底增加百分之三點一,老化指數(六十五歲以上人口與未滿十五歲人口間比例)為百分之六十一,較九十二年底增加三點五五個百分點,並高於台閩地區的老化指數百分之四十九點零二。

主計處表示,去年底北市有配偶老人占百分之六十三點七七、喪偶者占百分之二十六、離婚者占百分之三點九五,未婚者占百分之六;近年來喪偶者及離婚者比例逐年微幅提高,有偶者及未婚者比例則緩慢遞減。

與台閩地區比較,去年北市老人有偶比例略高於台閩地區的百分之六十二點六九,但都市化後,隨著社會型態與家庭結構改變,北市出現不少獨居老人家庭,到今年八月底,共有五千一百五十名獨居老人,占老年人口的百分之一點七七。

中國正在崛起 離婚率也在上升

(中央社記者周慧盈北京四日電)戀愛與離婚的規則正在中國發生深刻變化。北京環球時報引述報導,二零零四年,中國有一百五十萬對夫婦選擇離婚來結束不幸福的婚姻,而且這個趨勢沒有下降跡象。

離婚過去在中國很少見,想離婚的夫婦必須得到工作單位的允部A但一般情況下,單位不會同意。二零零三年底,這項規則開始改變,感情不和的夫妻可在當地民政局解除婚姻關係,只要十幾分鐘、少釭廑O,就可辦好離婚手續。

報導說,在這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很多人都決定重新過單身生活,張菊梅(音)就是其一。結婚二十年後,四十五歲的張菊梅遇到另一個人,她說,如果是過去,是否離婚,她一定會思慮再三,但現在離婚已是司空見慣,而且「今天的社會更加寬容,個人可以有自己的選擇。我們自己決定如何生活得更好。」

中國人也變得更加注重情感,釵h報章雜誌都開闢有愛情專欄,去年中國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則是「中國式離婚」。

報導引述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教授徐安奇(音)表示「有些人擔心離婚將對社會產生負面影響,我並不這麼認為。美國的離婚率是很高的,但並不意味著美國社會不穩定,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離婚率最低,但那是中國最不穩定的時期。」

一些婚姻專家則認為,經歷一次離婚,相當於坐八年牢。離婚損害健康,也肯定影響人的生活質量。

報導分析,夫妻分手人數增加如此迅速,反映中國社會更深層次的變化,舊秩序逐漸消失,新價值觀則尚未建立,年輕一代生活在經濟成長、市場繁榮的時代,沒經受過太多挫折,希望依自己的想法去享受生活,保護私生活成為他們優先考慮的東西。

劉玉梅:第四空間潮流興娶越南妻

評論專欄 updated: October 5, 2005 18:25

最近大馬掀起一陣本地男子前往越南娶妻的熱潮,在仲介公司推波助瀾下,沒有伴侶的男子、獨身未婚的王老五、喪妻的鰥夫、離婚男人,甚至不排除一些有家室的男子,紛紛生起“驛動”的心,到越南相親物色另一半。

這些前往越南尋妻的男子,形形色色,各有動機目的。有需求就有供應,市面上出現許多媒人仲介公司,忙忙碌碌往返越南大馬,撮合大馬男子與越南女子的姻緣。

只要付得起費用,很多男子去到越南后,大都可以挑到年輕且相貌不錯的越南女子,歡天喜地結婚,再雙雙對對回來共組家庭。

到貧窮落后的國家找伴侶,並非大馬男士開先例,歐美國家、澳洲、日本、加拿大等較富裕國家的男子,早就開了先河。這些國家的男士在本國找不到合意伴侶,喜歡到越南、泰國、印尼等較貧窮落后的國家,物色刻苦耐勞、性情溫順的伴侶,這些女子被稱為“郵購新娘”。

也有香港台灣的男子,到中國的窮鄉僻壤用錢買婚姻。窮國的女性為擺脫窮困日子,唯一途徑是藉婚姻為跳板。

跨國介紹式婚姻涉及一定程度的金錢交易,同時男女雙方沒有穩固的交往基礎和深入認識,單憑仲介公司安排見面,對彼此的背景、生活習慣、人品性格,可說一無所知,與盲婚啞嫁沒有分別,因此,世人難免帶著色眼光看待這類婚姻組合。

特別是涉及的男方有點錢又有點年紀,女方卻只是二十多歲的年輕美眉,更是份外側目,不但用曖昧眼光看他們,背后還會用很賤的話議論他們,一口咬定男方用錢買少妻,女方為貪錢嫁老人。

跨國介紹式婚姻,美滿幸福的固然有,但不幸收場的更多。過埠新娘來到人生地不熟的異地,常常待不下去,一走了之,本地丈夫人財兩失,有妻比無妻更痛苦。

因為生活習慣、家庭背景、年齡懸殊、思想迥異,還有男女雙方結合的動機,異國介紹式婚姻要開花結果,還要天長地久,可說極不容易。

即使男女雙方都是真心相愛而結合,能夠克服種種問題生活在一起,仍不免要被外人的有色眼光及優越感,弄得相當痛苦。

這世間,常是弱肉強食,看上不看下,強國對弱國,強者有優越感。

先進富國的男子娶落后窮國的女子為妻,娶的一方也有優越感,那不叫娶,而叫買。大馬男子娶越南女子,大馬人似乎頗有優越感,看不起嫁來這裡的過埠新娘,認定她們是用錢買回來的。

一些娶了越南女子為妻的男子,下意識也可能存有優越感,認為買回來的妻子,得當他是主人皇帝般服侍。

事實上,也許有一天風水輪流轉,是他國的男子來我國買女人做妻子。

不久前,澳洲有一位高官,因為失言指另一高官的越南籍妻子是“郵購新娘”,引起軒然大波,搞到要辭職下台,都是優越感使然。

馬六甲有一位過埠越南新娘,多年來飽受外人投以有色眼光,時時被人問及是不是被丈夫買來馬來西亞做老婆。殊料這位越南太太在越南可是大富人家出身,本身要才有才,要貌有貌,多才多藝,人才出眾,比本地許多笨手笨腳,不思上進的女人強多了。

跨國介紹式婚姻,其實存在的問題頗多,涉及男女雙方的心態和動機,還有外人的眼光,都足以影響這類型婚姻的品質。有意娶越南女子為妻的本地男士,宜三思。

河北老夫婦將破世界最長婚姻紀錄

【文匯專訊】今年十月八日,河北省石家莊市方北小區的張久堉和郭常藍這對老夫婦將迎來他們結婚八十週年紀念日。據稱,他們有望打破此前一對英國夫婦保持的八十年零十四天的最長久婚姻吉尼斯世界紀錄。

 據老人的兒媳介紹,兩位老人一九二五年十月十六歲時結婚,如今兩人已經攜手一起走過八十個春秋。老人的兒媳說,老公公張久堉聽力不好,老婆婆郭常藍老人去年四月患過腦血栓,現在行動不太便利,但精神狀態還不錯。

 老人的兒子張世忠介紹,他的父母屬於包辦婚姻。在張世忠的父親張久堉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有媒人為他介紹對象。當媒人把張世忠的母親郭常藍領到張久堉家裡時,張久堉一眼就看中了郭常藍,「據父親講,我母親年輕的時候特別漂亮,他看了一眼就相中了,特別滿意。」

近半數女性認同婚前性行為

浩騰媒體公佈亞洲地區女性研究調查結果。

 【本報訊】(記者 鄧愷欣)香港女性對性的態度較開放,調查發現,有47%的香港被訪女性認為婚前性行為是可以接受,僅次於台北的50%及北京、上海及廣州的48%,而吉隆坡只有18%;有17%的香港女性則接受婚外情,但台北的被訪女性卻只有5%表示接受。

 香港女性與其他亞洲地區相比越來越獨立自主,對婚姻、生育及家庭的責任感較低,她們大多希望擁有更多的私人時間及空間。調查發現,只有37%的香港被訪女性認為婚姻是天長地久,但馬尼拉及吉隆坡女性卻有超過60%認為婚姻能夠維持一輩子,但曼谷只有8%女性相信婚姻。

 生育問題上,54%的香港被訪女性表示適合有下一代,但香港女性對另一半的要求卻十分高,只有30%的被訪者評價自己的另一半為理想伴侶,她們並承認自己的擇偶條件很高,加上男女比例失衡,令她們越來越難覓對象。

 有71%的香港及內地的女性較關注自己的年齡與有關的變化,相反馬尼拉的被訪女性只有35%擔心有關問題。75%的香港女性及73%的台北女性都會選擇擁有樣貌多於身材。兩地的女性對整容的接受程度的亦較其他地區為高,分別有26%及21%。

麻州發起簽名運動 冀修憲廢同性婚姻

2005-10-06 11:07 Posted.

麻薩諸塞州教會及倡議者進行了簽名運動,目的在為2008年大選時,有足夠簽名爭取修憲,廢除麻州同性婚姻的條例。麻州2003年通過了州最高法院裁決,現今是美國唯一容许同性婚姻的州。

推動反同性婚姻運動的波士頓St. Patrick Church負責人Rev. Walter Waldron向美聯社說:「婚姻是一男一女的制度。」他又說:「這不單單是我們的信仰,而是社會的利益。」

據Boston Globe報導,主辦者表示在9月21日開始至今,他們共收集了2萬5千個簽名。他們期望在11月23日感恩節以前能收集約6萬5個簽名。

此聯署行動得到了麻州4個天主教主教的全力支持。前波士頓巿長Raymond Flynn更聲言,教會有責任「在公民舞台上的最重要議題上發聲」。

他又表示,此運動不是純粹反對同性戀,更是為了下一代:「我們相信一個有一位父親和一位母親的可愛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最佳環境。」

一個反對同性戀的機構,Stephen Bennett Ministries的負責人亦說:「州政府將之合法化的東西並不能令它在道德上變得正確。」


Chris Chan
chrischan@gospelpost.com.hk

男人對婚外偷情的感受

作者: | 2005-10-06| 來源:新浪讀書

大部分男人對于婚外情很少表示內疚或後悔,同時他們也不認為婚外性行為和他們與妻子之間的問題有什麼關聯:

  “我結婚35年。我並不想要任何改變——不過我們的性生活還有待改善。根據現在的標准我們過得相當好。我有幾次婚外性經驗,瞞著太太。我明白沒什麼壞影響,也知道有些好結果——每一次的經驗都會教我一些‘新鮮’事,讓我在家庭里運用。”

  “我因為愛情、穩固的性生活及友伴關系而結婚。和我太太做愛挺不錯,但是我喜歡嘗新。我不喜歡一夫一妻制,它太局限而且太單向了。婚外情對我的影響只有分離時的悲傷,從來沒有影響到婚姻,因為我絕不會愚蠢到告訴我太太。”

  “我和其他女人有性關系,我太太不知情。它真的沒有影響到我的婚姻。不管怎樣,我從來沒有感到內疚。我是個十足的浪漫派,我不認為我曾經戀愛,我希望能夠發現戀愛是什麼滋味。”

  “我結婚近20年。隨著時光流逝,性生活越來越美滿。我有過婚外情,瞞著我太太。我一頭栽進去,毫無顧忌地愛上第一個女孩。這次經驗讓我懂得,如果不用心智控制情感,結果會是什麼樣子,從此以後我就不一樣了。我不知道這段戀情對婚姻的影響是什麼,我從來沒想過我和太太的關系以及我和這女孩的關系有什麼關聯。”

  大部分男人表示婚外情對他們有好影響:

  “在我第一次婚姻里我的確有婚外性行為。我太太不知情。對我的影響很棒,對婚姻沒有影響。”

  “我不斷卷入婚外情有20年之久。許多是隨緣的,也有一些是長期的關系,維持3~4年。我太太不知道,目前我有兩個外遇,這樣對我很好。”

  有些人表示,婚外情很好,因為那是自我的提升:

  “那會是很美妙的經驗,提升了自我。”

  “我有婚外情。它們將我從幾乎要毀滅自我的意氣消沉狀態中拔出。它沒有影響到我的婚姻。”

  “我的私情太太不知情,對我有很好的影響——美好的改變,而且加強了我的自尊,因為我很有魅力。”

  “有兩年我沒跟太太住在一起,而且有了外遇,我樂在其中。它讓我覺得自己很性感,形象頗佳,幾年以後,我告訴太太這件事情時,她認為我的坦白是惡意的行為,而且說我不應該告訴她。不過我真的不認為外遇對我們的關系或婚姻有重大影響。”

  “我所有的經驗都瞞著太太(如果她有這些經驗,我會立刻和她離婚)。這些經驗有助于自我的提升,其中3名女人是自己投懷送抱的。”

  “大約4年前,我發現自己比以前不滿意性生活,這時出現了外遇機會。這段戀情維系了兩三個月,頻率是一星期見兩次面。我太太從來沒有發現,從心理層面來看,它大大鼓舞了我,讓我神采奕奕。現在我在性方面比較滿意,但是仍然覺得偶爾風流一下會令人十分滿足,不過要在沒有人受到傷害的情況下。”

  有一位男士表示:

  “對我的影響是關于男性雄風這類事,意思是,它證明了我的男子氣概,或許是證明給自己看。”

還有其他人表示,婚外情幫助他們保留或者發展出更獨立的自我:

  “一夫一妻是個難題。現在我逐漸相信,無論如何對我來說,必須有一些婚外情的空間。婚外的接觸幫助我更深入了解自己,證明我自己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了解自己新的層面。”

  “目前的經驗對我很好——讓我看到自己很性感,而且感情豐富,這是我在婚姻中未曾有的體驗。”

  “對我個人的影響是很愉快的,我發現自己已經遺忘了什麼是愛、親昵和關懷,及如何付出,如何承受。”

  “我結婚6年,幾乎全盤接受從小被教導的關于信任和承諾的觀念,不過我喜歡同時有好幾個婚姻。最近3年我有3次外遇,這些關系不是完全公開也不是完全偷偷摸摸,只不過有些事不加理睬,還有很多事略而不提。它們沒有改善我的婚姻,因為它們並非婚姻的一部分。但是它們改善了我的狀況,培養了我的獨立人格和自尊。雖然我一直愛著妻子,但我們的性生活傷痕累累,而且常常轉移到其他領域。我不知道這些關系越來越公開的趨勢是表示我的婚姻變得越來越開放,還是它正在死亡。”

  “很難抉擇要過哪一種生活,保守體制的一分子,還是自由。我不在意別人怎麼看我。目前,我和我太太過著穩定、受人敬重的生活,但是擁有長期的婚外情讓我享有另外一個圓滿的人生(‘真正’的我?)。我知道這是欺詐,但是我不曉得不這樣做如何對自己忠實。”

  有些人獲得性經驗:

  “在我比較年輕的時候,我會摟摟抱抱,全身愛撫,但是守住道德防線,反對沒有婚姻關系的性交。維系20多年忠誠的婚姻關系之後,我第一次出軌,而且第一次(包括我的婚姻)在對方興奮之後,沒有停止做愛,繼續進行——為她也為我——感覺太棒了!我感覺自己是更好的男人和情人。面對我的妻子和婚姻我沒什麼罪惡感(反正她不是真的想要我)。而且好像從十幾歲以後停止發育的性欲又開始滋長了。”

  或者單純的享受婚外情:

  “結婚4年半。婚姻使得性受到很大的限制。我有兩次外遇,令人滿意,興奮,同時情感上得到很大的滿足。太太都不知情。”

  “我很高興在家庭以外得到我所渴望的,並且享受那種刺激和冒險的滋味。”

  “婚外情對我的影響就是重新肯定自己,恢復青春活力以及興奮。”

  不過,婚外性行為不一定都是正面的經驗:

  “雖然某些外遇能夠增強自我,但有些外遇則傷害了我。”

  “我有過瞞著太太的私情。這些外遇的教訓是:我的婚姻雖不美滿,但是好過失掉婚姻,變成孤孤單單一個人。”

  “我已經結婚5年,而且喜歡我們的關系。在我們錯開工作時間,見不到對方的低潮期,我們各自有一段私情。我發現一件很奇怪的事,那就是外遇期間,我只和那個女人上床一次,因為我已經習慣了我太太,我發現自己和那女人做愛放不開來,結果一整晚都無法達到高潮。我不知道是罪惡感作祟,或者是這個女人的身體特征不一樣,不過我真的覺得很奇怪。”

  極少數人表示內疚:

  “我熱愛我的婚姻。我有婚外情,但是很少發生。外頭的性行為必定帶來相當強的罪惡感,不太可能增強婚姻關系。”

  “目前的外遇對我的影響是罪惡感,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攤牌的原因。”

  “我欺騙我太太,感覺內疚——低級又卑鄙。”

  “我認為婚外情一定會被懷疑,但是無法證實。我感到內疚,而且大半是因為我想要對自己誠實,所以結束了婚姻。不管怎麼,在婚外情開始之前,我們的婚姻已經動搖了。”

  “結婚5年。現有婚外性行為,但是瞞著太太。我覺得內疚,但是也覺得我需要這種改變。”

  “目前我和第二任太太結婚3年。我喜歡結婚。我們緊密相系,再也沒有比家更溫暖的地方了。但是在外面,瞞著太太,我的確跟別的女人發生性關系。我覺得不光彩,而且它幾乎破壞了我的婚姻,因為我太太感覺到了。”

  “我的第一次婚姻有外遇,我太太不知情。它沒有傷害我的婚姻,但是讓我心里很不好受——每一次我的良心都會譴責我。在目前的婚姻我從來沒有婚外情——一次也沒有。現在當我回顧時,婚外情給我最大的收獲就是一次高潮。”

  “我有瞞著太太的婚外性經驗,我覺得對不起她。我感到強烈的悔恨,自責不已,但還是繼續下去……總是害怕被逮到,失去一切(這是我活該)。除非霉運當頭,我很謹慎處理,不讓這件事妨礙我的婚姻。而且我必須承認,有時,一陣子風雨飄搖後,借著與另外一名女人的私情,我能夠重新恢復婚姻的聯系——毫無疑問是出于內疚。這樣做,讓我覺得償還了一點債,我總是同情她,想要真誠關懷她。所有這些內疚情結的反應,讓我合理化了自己的冶游。”

  “我已經結婚20年,我喜歡婚姻,但是遺憾失去了自由。我真的相信一夫一妻制,但是我天生的本性絕非如此。我有一些婚外情,雖然瞞著我太太,她仍然可以感覺發生了什麼事。這對我有壞影響,因我不喜歡自己不忠實,我不快樂,但是我覺得我必須有更多的性,因我需要,而且我不希望遭受挫折。我很容易被女人誘惑,似乎我能夠愛上所有我遇見有趣的女人,但是很快就不那麼在乎她們了。我太太是惟一讓我深深依戀的女人,因為她的才華和人格,然而我們的個性不同。”

對有些人來說,罪惡感只是一時的:

  “一開始,我痛恨我自己,然後我就習慣了,而且喜歡。”

  “我曾經有一次非常偶然的、沒有情感牽扯的婚外性行為,我太太不知道。幾天以後我覺得難過,不過,後來就不再感到不舒服了。”

  有些人嘗試過婚外性行為,但是並不喜歡:

  “我喜歡一夫一妻,因為如果我不只和一個女人發生性行為,內心的交戰和自責太苦了。”

  “我不在乎同時擁有許多關系,我只是發現自己處理不來。”

  “我躺在另外一個女人的床上,想起我對妻子的傷害有多深,于是我哭著入眠。然後回家——那才是我的地方。”

  “我已經結婚29年,我非常喜歡婚姻生活。我會結婚因為我和妻子彼此相愛,而且在我們結婚時,立下了誓約,絕不離婚。我們結婚是因為我們想在一起,同時營造一個家庭。婚後性生活非常和諧——不必害怕性病、不必害怕插足。在一夫一妻的情況下,你只有一個人可以愛並給你滿足,使你倍加珍惜——生理上、心理上以及性方面。我只有在婚姻初期出軌一兩次,那只是單純的性交,當時我太太並不知情,不過後來我向她坦白了。對我個人來講,婚外性行為空虛又寂寞,而且幾乎摧毀了我的婚姻。”

  “在最近的一次分析里,我已經下定決心,婚外情是無聊的,而且對太太或者偶合的伴侶都不公平。”

  “結婚超過30年。至于外遇經驗,我有兩次,一次發生在我第一度的婚姻,一次在第二次婚姻里。性方面來說,兩次戀情都很短——或許只有3~6次的接觸。給我帶來惡劣的結果,我充滿罪惡感,覺得自己是天字一號大傻瓜。我不適合婚外情。”

  “只有一次外遇經驗或者說是通奸——跟一個朋友的太太。我覺得真是道德墮落。”

  “我比較喜歡高品質、有意義的一夫一妻關系。我有幾次外遇,不過因為是婚外偷情,它們總是蒙上一層陰影,弄得情感和體力疲憊不堪。”

  “我有一次婚外性經驗。我覺得內疚,因為我應該只和太太做愛,此後再也沒有發生了。”

  “目前我正絞盡腦汁在想,我是否真能安于一夫一妻的考驗和價值。坦白說,我想我可能比較傾向于此,而不喜歡到處風流。後者流于膚淺,而且難以維系。然而一夫一妻的關系,如果根植于相互的成長、共享以及相互支持,的確會為個人的生命增加深度與意義。至少這是我在自己的生命里剛剛開始體驗到的。”

>>>文章摘自《海蒂性學報告:男人篇》

嬌媚+墮落:日本女人另一面

作者:|2005-10-06 16:38| 原始出處:全球中文論壇網

“沒有你,我怎麼活,因為我很柔弱。求求你,不要拋棄我。願服侍你在身旁,伴你到天國。這就是一個女人的真心,但願作一朵小花,開在你的胸廓。”

“永遠作你的女人,我的最愛只有一個。請對我溫柔,別冷落了我。這就是一個女人的真心,但願作籠中的一只小鳥,在你的庇護下生活……”

這是公認最具日本女人味的一首很受歡迎的“演歌”,歌中所描繪的那種嬌弱、小鳥依人的女人形象,勾攝了許多日本男人的心。提起日本女人,就想起了這首歌。

演歌是日本流行的一種傳統歌唱形式,女歌手唱演歌往往穿上和服,日本味十足。演歌吟唱的內容大多是女人、男人與風花雪月。許多有特色的日本小酒館就常常不停地播放演歌,令男人們酒醉心迷。演歌何調何味兒,想想鄧麗君便可知。鄧的唱法即師事于此。

典型的日本女人什麼樣?是如《阿信》中的阿信般吃苦耐勞,《望鄉》里的阿崎婆那樣忍辱負重,《追捕》中的真由美般真摯熱辣,《血疑》里的幸子那樣純美凄婉?還是真如演歌中所吟唱的那樣嬌媚得令男人心醉神迷?

有一種玩笑的說法:要嫁莫嫁日本郎,要娶就娶日本娘。謂日本男人最乏味,日本女人最有味兒。其實想像和現實總是有一段距離,傳統的日本女人什麼樣且不去說它,至少在戰後深受西方文化影響之下,尤其是在泡沫經濟崩潰後世風日下的情況下,日本女人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迷茫中的女人的變化,令日本許多有識之士痛心疾首,憂心忡忡。這決非危言聳聽,且看:

小女人:我要“援助交際”

在東京的鬧市街上,如澀谷、原宿、新宿或是池袋,總能看到一些奇怪的人群,尤其是晚上或節假日。她們三五成群,臉故意晒成棕色或黑色,頭發染成茶色或黃色,身穿睡衣樣的吊帶裙,腳蹬京劇靴般的厚底鞋,旁若無人地說笑著從你身邊踏過。她們的年齡也就是十幾歲,正值花季,但清純似乎跟她們貼不上邊兒。要不是你清醒地知道自己在東京的大街上,或許會誤以為恍忽到了夜叉國。

其實,她們就是日本的初中或高中女生。更多的時候她們穿的是藏青色的校服,腳上穿的是固定模式的黑皮鞋。這些年來,日本女學生校服裙的下擺越做越短,簡直就是超短裙。女學生服飾的另一大特點是,都穿一種白色的長長的幾乎及膝的線襪。這種線襪幾乎成了女中學生的代名詞。白襪配藍裙,應該顯得很清純。而女學生們有時的行為也真是在糟蹋這份清純。

一次,日本一家電視台的娛樂節目異想天開地比誰的腳最臭,主持人拿著測試器在觀眾席上亂串亂試,結果冠軍被一位女中學生奪走。當主持人把測試筆插進女學生的長襪時,顯示器上數字狂跳,主持人也欣喜若狂地問女學生襪子多久未洗。女學生答曰一個星期或十天,惹來觀眾席上的一陣狂笑。當然,這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卻顯示了現代日本人百無聊賴的精神世界。

衣服髒了可以洗,心靈污染了卻不易清除。近年來日本社會的頹廢和教育制度的失敗,令性犯罪越來越低齡化。風靡全日本的電話俱樂部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說是俱樂部,其實就是利用電話提供色情服務。電話線兩端連著的就是女中學生和那些想尋求心靈慰藉和刺激的男性。女學生賺了錢,卻忘記自己成了那些無聊男性意淫的工具。有時他和她通過電話成了“朋友”,她“走”下電話線,開始與他真實接觸。女學生陪幾乎可以當她爸爸的男性喝酒,唱卡啦OK,最後成為他們口中的“乳鴿”……當然,她也因此得到相當可觀的“酬勞”。日本人用“援助交際”這種委婉的說法“美化”老色鬼和女中學生之間的行為,他和她之間完全是一種交易,女中學生並不是因為窮,而是在尋求刺激,是商業社會金錢至上道德淪喪的結果。社會風氣的敗壞使性病蔓延到少女,令許多有良知者痛心疾首。

商業社會的金錢魔力確讓人生畏。那些令少男少女趨之若鶩的女青春偶像,常在步入成人社會的關頭,以一脫而後快的裸體寫真集為自己賺取一筆非常可觀的收入,寫真集動輒熱銷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冊。不過,她們的清純形象也被賣得蕩然無存。和日本新聞界朋友談及此,朋友笑我大驚小怪,稱買她們的寫真集,如購一盆含苞待放了許久而終于一綻喜人的花。我真不理解他們的心情怎能像觀花般輕松。

不過,一次去東京之外出差,遇到一位熱衷于志願事業、講話風趣的醫生。他說,如今的日本是“中央(指東京等大城市)腐敗,地方健康”,要找回清純和質朴,請到地方來。他的話多少令人感到寬慰。

中女人:我要隨心所欲

戀愛是天堂,結婚是地獄,這句話同樣適用于日本的社會現實。日本的小女人在完成了她們的學業步入社會後,似乎很清楚結婚後的處境。因而在結婚前,一些人極盡奢侈之能事,少有人處心積慮攢錢,“讓我一次玩個夠”的大有人在。

90 年代東京曾有一流行語——“花子”。它是一本雜志的名稱,也專指上班族女職員中根據購物指南《花子》消費的年輕群體這一類人。這“花子”的“花”是花季年華的花。不過,筆者認為應加上漢語“花費”的“花”,“叫花子”的“花”及“沾花惹草”的“花”才更貼切。因為“花子”的消費實在是帶動日本社會消費的一個重要因素,無論是泡沫經濟的高峰期,還是泡沫經濟崩潰後。“花子”常常是高級商品尤其是名牌商品的買主,其消費觀念還有很大的趨同性。她們常一窩蜂似地來一窩蜂似地去,將店家搞得莫名其妙,但商家仍願花精力分析“花子”的消費動向。“花子”也是飯店餐館及其他飲食行業如咖啡館等的常客,不過許多場合並不是她們買單,自然有異性願為其效勞,其中就有她們的上司。“花子”利用花容月貌博得中年男上司的“花心”,搞得他們神魂顛倒,甘願破費。有時她們甚至成了攪亂上司家庭的第三者。

當然,大多數“花子”懂得玩到恰到好處便收場,而會在遇到自己可心的人時,選擇結婚。但此時她們多數已年紀不小,有些人還玩得早已失去了傳統的貞操。因此,日本醫療市場上有一種生意——“修復處女膜”一度非常興隆。不過,當今日本年輕人的婚姻觀念也發生了變化。調查表明,認為婚前必須保持“純潔”者已由 1968年的53.3%降至如今(2001年)的31%。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離婚也看得很輕,認為該離就離的人達到了64%。正是在這種觀念的支配下,日本幾年前曾出現准備去蜜月旅行的新婚夫婦,還未登機就吵翻離婚了的怪現象。當然這也與新一代日本女性從過去的溫柔賢慧演變成以自我為中心,隨心所欲、我行我素有關。10年前出現的女歌星松田聖子現象仍未降溫,她隨心所欲的生活態度與結婚離婚經歷令傳統觀念者目瞪口呆,但在一些年輕女性心目中,她仍是偶像。

老女人:我不要“粗大垃圾”

國人常說“人老珠黃”。但在日本,那些衣著講究、珠光寶氣的女人卻往往是中老年婦女。因為將孩子養育成人後,家庭開支減少,財權盡落她們手中。家庭收入寬裕者將錢花在衣著打扮和交際上的不在少數。日本的百貨店內,中老年婦女的服裝樣式不能算是很“潮”,但做工和衣料都十分考究,價格也不菲。不過,拮據家庭的中老年婦女仍是寒酸的。她們是超市降價肉菜的搶購者,電車和地鐵上大聲喧嘩說笑的也常常是她們,羞怯已隨歲月從她們的身上消失了。

日語中有一個詞叫“四十女”,指四十來歲的女人。日本一位作家曾在其作品中刻意描繪了“四十女”的厚顏無恥,令人忍俊不禁。當今日本社會,有一些40來歲的演藝界女星,在與丈夫鬧離婚後,常常立即做出拍裸體寫真集的驚人之舉,聲稱要開始第二青春。她們那些顯示其肉感的寫真集被商家鼓吹為成熟女性的肉體美,令人忘卻了成熟之美到底應該是在心靈還是在外表。

不過,日本老女人也著實不易。作為企業戰士的丈夫很少能事業家庭兩不誤,家庭的重擔壓了她們一輩子,而她們較少感受到丈夫的愛。日本一家雜志社搞的一項街頭調查表明,50個家庭中有18個家庭的子女稱他們的父母之間沒有愛,只是因為金錢關系才沒有離異。事實上,有一些老女人正是在攢足了養老的錢後,等丈夫在退休回家時,突然宣布與丈夫離婚的。她們把除工作外什麼家務都不會的丈夫當做“粗大垃圾”一腳踢到了門外。這即便是有社會的深層原因,但仍讓人覺得太殘酷。

唉,日本的女人!

Sunday, October 02, 2005

保證處女 不滿包退 異國婚媒 亂象待管

2005.10.03  中國時報
保證處女 不滿包退 異國婚媒 亂象待管
林庭瑤/台北報導

國際婚友社及聯誼社的不當廣告或商業行為要小心了!有鑑於婚姻媒合業良莠不齊,內政部將對跨國婚姻仲介進行規範,採特許行業方式管理,納入「入出國及移民法」並訂定專章,詳細規範婚姻媒合業者及當事人責任、罰鍰等,以杜絕異國媒合亂象叢生。

「外籍新娘保證處女、不滿包退」,打開電視第四台,了無新意的台詞、一成不變的「鏡頭秀」,充斥虛偽不實的國際婚姻仲介廣告,讓台灣迭遭外界批評「人口販賣之島」。對此,內政部將跨國婚姻媒合業修法規範,企圖改變這個社會亂象。
掛名「婚友社」、「聯誼社」的跨國婚姻仲介,去年初合法化正名為「婚姻媒合業」,成為政府認可的商業行為。目前已向經濟部登記的婚姻媒合業,包括營利、非營利約二百家。不過,外籍新娘成為電視櫥窗的模特兒,仍引起外界輿論撻伐,學者更批評婚姻媒合業是「人口販子」。

據指出,某些外籍配偶來台後,下嫁到偏遠地區家庭成為生育工具或勞力替代,受虐事件層出不窮。據透露,內政部修法規範後,將要求媒合業者「充份揭露雙方資料」,避免外籍配偶以為台灣夫婿家大業大,事實上卻來台灣當苦力。

內政部常務次長簡太郎表示,由於跨國婚姻媒合業良莠不齊,規範分散在民法、廣電法、兩岸關係條例等,如電視台播出的異國婚姻媒合節目,主要受到廣電法令規範,又如「婚姻媒合定型化契約」,沒有具體約束力,所以有研議管理辦法的必要。

婦女團體:婚姻仲介牟暴利 應取締

2005.10.03  中國時報
婦女團體:婚姻仲介牟暴利 應取締
林倖妃/台北報導

內政部有意以特許方式管理跨國婚姻仲介,但由外籍配偶自發組成的「南洋姊妹會」抨擊,將婚姻視為買賣的「婚姻仲介」制度根本不應存在,其中有太多謊言和暴利,甚至有仲介鎖定有智障或精神障礙的家庭,鼓吹娶妻「買兩個打六折」,政府應做的不是立法管理,而是嚴格取締。

「不是處女包退」的廣告用語、仲介將越南和東南亞籍女子公開在澎湖天后宮前叫賣販售,南洋姊妹會秘書長吳紹文指出,台灣政府根本不應該允許這類婚姻仲介存在,所謂立法管理沒有道理。
吳紹文說,仲介說穿就是「買賣」,婚姻本身不應該淪為買賣式婚姻,一有買賣就有廣告,甚至上網或在電視公開販售,將人視為「物品」,物化標價,尤其鄉下地區常有「越南新娘十八萬買定」等字眼。

英研究:25年後中年未婚男女將暴增到40%

中央社 2005-09-30 22:01

(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三十日專電)英國的不婚族人口正快速增加。英國政府估計,未來二十五年,百分之四十年齡在四十五到五十四歲的男人,及百分之三十五的同齡女人,都將是「單身貴族」,取而代之的是同居時代,人數將增加至少一倍,約四百萬人不婚而居。結婚人數銳減將造成生育人口減少,是值得注意的警訊。

這份「人口趨勢報告」預估,四十五歲到五十四歲結婚的男性人數由二00三年的百分之七十一,到二0三一年將下跌到百分之四十八,女性將由百分之七十二下跌到百分之五十。即使結婚,離婚的人數也持續增加。

至於四十五歲到五十四歲不婚的男人,則由百分之十四大增到百分之四十,不婚女性增加的幅度也很驚人,由百分之九大增到百分之三十五。

同居在英國不是新鮮事,目前同居的伴侶約有二百萬人,到二0三一年推估人數將達三百八十萬人,而且同居者的年齡有提高的趨勢。

四十五歲到六十四歲的同居人數二年前約為三十七萬五千人,二十五年後,將暴增到一百二十五萬人。

政策中心研究員認為,結婚率下降是令人憂慮的現象,因為同居是一種相對脆弱的夥伴關係,同居人生子的意願相對更低,即使同居生子,非婚生子女也是新的社會問題,對面臨人口老化的英國社會而言,都是值得注意的警訊,政府有必要訂定鼓勵結婚生子的政策。

全球自尊排行 日港台倒數

中央社/香港二日電

一項由美國心理學家做的全球自尊調查顯示,台灣在五十三個受測國家或地區中排名倒數第五,在亞洲只比香港人的倒數第二、日本的倒數第一略勝一籌。

醫學網站Web MD報導,美國布萊德大學心理學副教授史密特在最新一期的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報上發表全球自尊調查,向五十三國家或地區的一萬七千人發出問卷,要求受訪者就自我能力及自我喜愛程度等作出評分。

結果顯示,自尊評分全球排名最低的是日本,其次是香港,南韓及台灣則分別是第四十四及四十九。

全球自尊評分排名最高是南歐的塞爾維亞、第二是智利、第三是以色列,美國排第六。

調查發現,自尊評分高的人有三個共同特徵,包括性格較外向、較少精神焦慮、較多機會有豔遇。

港府社會福利署總臨床心理學家劉家祖表示,香港人自尊低是由於城市生活競爭大,教育制度易令學生產生失敗感,加上社會風氣負面,對精神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2005/10/03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