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t News

cutting some news for collection.

Monday, July 31, 2006

20~39歲未婚者 二成五不想婚

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衛生署估計,今年新生兒人數恐跌破廿萬大關,不婚則是少子化原因之一。衛生署最新調查發現,廿到卅九歲未婚者,每四人就有一人不想結婚,相較於前年的一成六,不婚族有愈來愈多的跡象。

調查也發現,女性不想結婚的比率超過三成一,遠高於男性的一成四。九十三年,女性不想結婚的比率近兩成五,男性近一成一。

這項調查是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所做,特別挑在七夕情人節公布。國健局人員以電話訪問兩千五百一十九名廿到卅九歲民眾,其中未婚者占一千三百四十五人,其餘為已婚者。若進一步追問未婚男女的結婚意願,五成八的人表示想結婚,一成七則回答不知道,或是拒絕回答;二成五的受訪者則表達不想結婚的意願。

追問不願結婚的原因,分別有近三成六的男性、二成六女性認為「經濟條件不佳」;「抱持獨身主義」的男性近一成五,女性也有近二成二,另外,各有百分之七左右的男性、女性視結婚為「麻煩事」。

至於有結婚意願卻還沒成家的受訪者中,近四成一的人認為「沒有經濟基礎」是無法成家的主因,兩成三的人則是沒遇到合適對象,認為還不到適婚年齡則占了一成七。

國民健康局表示,根據另一份尚未公布的最新調查,訪問四千零八十八位廿到四十九歲婦女,在兩千七百卅位已婚婦女中,廿到廿四歲已婚婦女沒小孩的比率占了近兩成七、廿五到廿九歲則為一成九,至於卅五到卅九歲的已婚婦女,沒小孩的只有百分之四點三。

儘管頂客族逐年增加,但國健局說,據上述最新家庭生育率調查結果來看,大多數夫妻結了婚後還是會生小孩,導致少子化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晚婚和不婚族增加。

【2006/08/01 聯合報】

沒錢!不婚族與不生族越來越多

記者張雅雯/報導

國內面臨少子化的問題,衛生署昨天號召鄉鎮市長代表,一同穿上大肚圍裙鼓勵「早生貴子」;然而,根據民國94年度一項婚、育調查顯示,台灣地區20-39歲未婚男女中,持不婚意願者已升高到24.5%,等於每四人就有一人不想踏上紅毯的一端,而經濟條件不佳是最主要因素。也有四成民眾認為,政府要提高生育率,必須優先降低教育費用與改善經濟。

根據統計,國內總生育率逐年下降,93年為1.18、去年又降到1.12,若以去年新生兒總數只有20萬6000人計算,國民健康局副局長趙坤郁推估,今年會跌破20萬大關,以這種負成長速度,人口零成長可能會提早到民國106年。

不婚間接造成現代人不想生,「沒錢」是最主要的考量,國健局在93、94年,分別針對2500多名20-39歲未婚男女,進行「國人對婚姻與生育態度」電話調查,想結婚的比率由61.5%降至58.2%,近六成民眾同意這是必經的歷程;但是,選擇不婚的比例增加了8個百分點,已達四分之一,如果進一步就男女兩性分析,35.9%的未婚男性,自述是因經濟因素而不想結婚,另值得注意的是,有21.9%女性要享受單身生活,更遑論生育。

調查也顯示,超過六成民眾認同孩子非常需要有兄弟姊妹陪伴,以兩個孩子為理想目標,但是經濟無法負擔成為最大阻力。

趙坤郁指出,現代人對於不孕症的治療需求與日俱增,與高齡產婦增加有關,最好的避免方式就是適齡懷孕,319鄉鎮市長代表也表示,除了希望政府增加讓民眾安心的生育環境,未來出席喜宴場合,一定會好好宣導「早生貴子」的最高準則。

為了提高生育率,相關的鼓勵方案也備受外界關注,健保局表示,只要健保財源足夠,未來由健保給付不孕治療的議題仍可以討論或形成共識。

【2006/08/01 民生報】

7年級女生 成婚友聯誼主角

記者黃朗倩/台北報導

今天是中國傳統情人節,在這天,沒有情人的男女或多或少會被長輩關切。根據一項統計,台灣單身人口節節上升到近600萬人,且女生比男生更有危機感,根據SIP科學園區單身俱樂部統計,年輕的七年級女生已成為聯誼活動主角。

SIP總監盧瑞琪分析指出,25到29歲女性約每10位有6位單身,以往單身聯誼活動女生以28歲到40歲為主流,今年則走向年輕化,不少七年級女生,一畢業沒有對象,就報名參加單身聯誼活動。曾經有過一場活動,七年級女生占一半,這趨勢反映出單身族群希望從年輕就好好規劃愛情。

例如75年次任職馬偕醫院的李小姐,才踏出校門就主動報名參加聯誼活動。由於在學校裡缺乏兩性相處經驗,希望利用周末假日參加單身聯誼,訓練自己社交經驗。71年次擔任台新銀行理財專員的Joyce則希望與小S看齊,26歲前結婚,30歲前生下兩個健康寶寶。

盧瑞琪表示,年輕美眉增多,也讓男生願意參加未婚單身聯誼活年齡層下降,其中不乏有年輕醫師及知名企業小主管。

【2006/07/31 聯合晚報】

台灣生育率低於美日韓 政府拜託你多生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今天是七夕情人節,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特別舉行「讓愛生生不息」記者會,希望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結婚之後,更要讓愛生生不息,一定要生小孩,讓生命之火繼續傳承下去。

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民國40年台灣出生了38萬5383名新生兒,出生率為49.97%,當時平均每個婦女生至少七個以上的小孩。

但到去年,一整年新生兒下降至20萬5854人,出生率僅剩9千分之九,平均每個婦女只生1.12個寶寶,還不到40年前四分之一,低於南韓1.2人,日本、新加坡1.3人,法國1.9人,美國2人。

如果國內生育率沒有改善,少子化的現象繼續惡化,,預計到了民國140年,台灣一年新生兒出生率將只剩六萬人,嚴重影響國家發展。

因此,國健局提出了「讓愛生生不息」的概念,並以「孩子、無可取代的幸福」為主題,舉辦「幸福模樣」爹地寶貝選拔賽,徵求父女、父子最佳拍檔,至8月2日截止,最高獎金一萬元,有意參加者請上http://www.babybab.com.tw網站查詢。

【2006/07/31 聯合晚報】

Sunday, July 30, 2006

戀愛 大腦 人生

情人節到來,很多人將在情人節甜蜜過節,本文以李宗盛的創作歌曲作架構,將人一生中,不同階段的愛情觀與最新腦科學的研究作一串聯,獻給天下有情人。

「愛要怎麼說出口」
男女初相逢,互有意思就會調情,但調情方式會因文化差異和許多難以言喻的習慣而大有不同。英國人很笨拙,法國人諂媚,北歐人冷淡,義大利人熱情親密。
「在美國,女孩子只要站在那裡,人家就會來找您。」
「在英國,調情往往得借助酒精,以掩飾對親暱行為或遭拒的恐懼。」
「在法國,男人可以在街頭直接走向一位陌生人,邀請對方喝咖啡,即使可能被拒絕,但大家都接受這樣的行為。」
「在義大利,男男女女只要見面就會互相擁抱。」
「瑞典人直接,中意就上床。」
「德國當學問,設專校教生。」
「在台灣,男人只能循序漸進,第一步通常是要到手機號碼或一起唱KTV。」
「愛如潮水」
義大利比薩大學研究人員請一些自願的熱戀中男女接受抽血檢驗,發現這些人體內一種被稱為「愛情分子」的神經滋養因子大量分泌,讓他們變得熱情洋溢,神采煥發,滿腦子想的都是心上人。研究人員還發現,熱戀中的女人體內的男性荷爾蒙睪固酮會變多,男性則減少,兩性會因此變得稍微中性一點。也有一批科學家著手研究人體內與愛情有關的微妙化學物質,發現一個人在熱戀時,腦袋裡的化學物質交互作用和吸毒者竟然差不多!

「當愛已成往事」
科學研究指出:兩性間吸引力的化學作用很難持久,激情會在18個月內消褪,三年後消失無蹤。愛情分子分泌會退燒,沒有分手的情侶一旦感情穩定下來,體內所謂的「擁抱荷爾蒙」催產素會逐漸增加,取代愛情分子。

「讓我歡喜讓我憂」
德國一項新研究發現,結婚可讓男性延壽1.7年,女性則獨嚐婚姻壓力,減少壽命1.4年。由德國馬格德堡大學教授費爾德(Felder)主持的研究,從受訪的10萬人當中發現,已婚婦女必須承受兼顧家庭與事業的雙重壓力,因此比單身的姊妹淘來得短命。另外挪威梅爾(Meyer)教授的研究指出,妻子的教育程度愈高,易吸收健康新資訊,先生心血管疾病愈低。

「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
結婚後,基於生理需求及繁衍後代,必定有性行為。性行為的啟動在大腦下視丘神經核,男女性結構上的差異使得男性較常採取主動。性行為用到人體所有的肌肉群,讓心、肺都獲得充分運動,每小時可燃燒大約3百卡路里,其他方面也是好處多多,例如讓外表看起來更年輕,增加腦內啡的分泌,使頭髮光亮,皮膚光滑,甚至還能改善皺紋問題。性高潮可使人體釋出腦內啡進入血管,有助於人體克服著涼、感冒等輕微病痛。
結婚後,新婚一年時蜜月效應還在,幸福感最濃,第二年明顯下降。不可避免的夫妻會吵架,一項研究發現,夫妻吵架會導致動脈硬化,英國諾丁漢大學研究指出,夫妻容易同時罹患氣喘、憂鬱症或胃潰瘍。

「我一個人住」
今年《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刊登一則由國家健康研究所贊助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與賓州大學的研究報告,這項研究,分析老人醫療保險中,51萬8240對老年夫婦長達九年的醫療紀錄。結果顯示,丈夫或妻子生病,可能加速另一半的死亡。研究說,配偶生病時,會使另一半產生壓力及失去支柱,以致危害另一半健康。過去也有病人配偶死亡與生病機率提高的研究,這種現象被稱為「照顧者負擔」。


作者為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內科副教授,台灣兒童神經學會理事

Friday, July 07, 2006

恐嚇殺人 精神虐待 新世代分手 一成遇危險情人

2006.07.08  中國時報

恐嚇殺人 精神虐待 新世代分手 一成遇危險情人

黃筱珮/台北報導

小心,「危險情人」就在你身邊!婦女救援基金會對十五至廿五歲年輕男女進行問卷調查,發現一成曾遭情人恐嚇「分手就殺人」,飽受精神威脅虐待。面對這種瘋狂的情人,近半不會尋求專業協助,近一成不跟任何人說,默默忍受。

婦援會六月廿九日至七月二日,電訪一○八四位年輕男女,首次了解年輕世代對危險情人的看法。

婦援會執行長高小帆表示,男女感情糾紛事件層出不窮,學生也難免,今年四月,台北市一所明星高中男學生不甘心女友分手,拖女友進公園廁所砍七刀,震驚全國。

此次調查發現,感情糾紛演變成暴力事件,前三個原因是溝通不良、個性不合,劈腿或第三者介入。

高小帆說,受訪者有十二人已婚,他們認為最常引發爭吵甚至暴力事件是因金錢而起,和未婚的年輕男女較不相同。

受訪者認為,危險情人除了肢體暴力,言語辱罵也是暴力。有九.二%的人曾遭精神威脅與虐待,情人或另一半放話,如果分手就要殺人或自殺。

五成三覺得再怎樣都不應動手動腳,但也有約三成四認為,若自己不對而遭打罵沒關係。高小帆說,這種想法相當危險,動手動腳已侵害個人自由及安全。

高小帆說,年輕世代認為危險情人從個性看得出來,例如低自尊、情緒不穩、脾氣暴躁等,或有傷害自己及親友的暴力紀錄,有酗酒和賭博等不良習慣也是觀察指標。

當被問到自己的另一半是否為危險情人時?八成六的人都說不是。

假設遇到感情暴力,高達四成八的年輕世代「不會尋求專業協助」,會跟好友或父母傾訴;近一成「自己知道就好」,不會跟任何人說,可能是感覺沒面子,或覺得沒那麼嚴重,相信以後會變好。

高小帆表示,向婦援會求救的已婚受暴婦女,多半婚前先生就有暴力傾向,婚後變得更嚴重,她呼籲正在交往中的男女,若另一半有暴力傾向,千萬別以為只是一時,這種悲劇可能延續到婚後,甚至變本加厲。姑息並非解決之道,最好向專業求助,例如撥打一一三專線,或婦援會(○二)二三五六九五九五。

從楊振寧談婚姻的守恆

2006.07.08  中國時報

從楊振寧談婚姻的守恆

◎彭懷真

琴瑟和鳴是理想,喪妻是斷弦,再娶是續絃,男人總是希望能常常享受女人的愛。再次琴瑟和鳴的感覺如何,對此時的楊振寧來說,顯然是不錯。但人們總是會好奇:如此的美好會持續多久,其他的男人也能或也該如此嗎?

對於大師楊振寧與年輕翁帆的婚姻,媒體報導了一年多,最近因為兩人來台灣,更是熱鬧。要如何解釋這樣的婚姻呢?如此知名的案例,是研究婚姻與老人學的人該好好思考的,更考驗無數母親過世的中年子女。

我常和老婆談生老病死的問題,最近我們辦了母親的喪事,接著做了體檢,更頻繁地討論誰先死這無法避免的考驗。「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固然美,卻在高齡化又高離婚率的時代有了新的情況。老伴攜手幾十年,在這個「每八對結婚之時有三對在辦離婚」的時代,不容易了。不過,夫或妻總有一方先走,另一方如何,他們的子女又當如何?

「老年男子再婚」讓長輩迷惘,卻困擾他們的子女,還考驗婚姻輔導者。困擾可能是災難,也可以讓人們在其中成長,就像「宇稱是不是守恆」也困擾過楊振寧。只是物理學家可以把問題關在研究室之中,想再婚的老先生與他們的中年子女在真實的人生中卻不知如何是好。

我最近參加一個婚宴又閱讀了《楊振寧傳:規範與對稱之美》,有了新看法。婚宴上,男方是再婚,女方當然不希望自己也加入「前妻」的行列,刻意強調「我們可是永不分離的」,因此「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八個字無所不在。喜宴後,我被妻子詢問了好些天,楊振寧與翁帆的婚姻當然也是她可以刺探想法的話題。

我用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的「宇稱不守恆」觀念來試著解釋。「宇稱守恆」是指在物理作用裡左右、上下、前後等空間的置換對稱,物理定律在最深的層次是不分左右的,一個物體及其左右相反的鏡像所發生的運作是相同的。但是獲得一九五七年諾貝爾物理獎的楊振寧與李政道卻認為:宇稱在強作用中守恆,在弱作用中則不然。自然界並沒有一種單一確定的對稱,要考慮強弱作用的差異。

用這樣的物理觀念來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或許可以解釋楊振寧的兩次婚姻。多數人的理想是「婚姻是終生的承諾、一生只愛一個人」,這觀念是對的,也是主流思考,符合「強作用」。在這個婚姻中,夫妻從年輕到老邁,生兒育女,共同經歷酸甜苦辣,比較完整。有夫妻之情,也有親子之愛,還有很多共同的友誼。至於續絃是「弱作用」,少了強作用的種種內容,主要的關係僅限於彼此,共創未來的動能較弱。相處歲月有限,守恆的機率很低,不守恆是常態。

對於多數夫妻,能不分手還是不要分手,彼此相守、共同老去還是比較對稱,更是人生之美。如果不能如此,再婚當然是選項,在選擇與考慮時,如果看重自己所生養的子女與孫兒女,視這樣的親情為「強作用」,容易維持這個老家的凝聚。如果老男人不在乎對稱與否、忽略規範之美,把兒女當外人,原來的家庭只是「弱作用」,那麼他要與誰十指相扣,子女就別說太多了。

(作者為東海大學學務長)

學者:高齡女性貧窮化 趨嚴重

2006.07.08  中國時報

學者:高齡女性貧窮化 趨嚴重

王超群/台北報導

台灣走向高齡化社會,卻仍缺乏老年經濟風險概念,台大社工系教授鄭麗珍認為,六十五歲以上女性的貧窮化自一九八○年緩步升高,如果上班族只領死薪水,沒有個人理財一起存老本,將愈老愈窮!

鄭麗珍表示,美國老年女性貧窮率高於男性,台灣繼美國後,也出現女性貧窮逐年擴大。總體來說,女性貧窮化與職業別、地區性、(與子女)同住率、族群等相關。

自一九八○年起,女性貧窮化現象成為高齡化社會的台灣規畫社會救助政策不可忽視的一環。

鄭麗珍指出,台灣為了「拚經濟」躋身富有國家之列,對社會福利和經濟安全制度投資一向採取有限介入,維持老人所得的措施一向是「雙軌制」,一面針對定期繳費的就業人士提供老年退休金給付,另方面對無力繳費的老弱人口提供社會救助。

年金保險和勞退新制是國人第一層、第二層老年退休保障,但國民年金遲遲不能獲共識,政大保險與風險管理系助理教授黃泓智表示,如果沒有加上個人理財的第三層保險,民眾晚年將難以為繼。

退休金 算一算 晚十年準備 每月須多存1萬1千

2006.07.08  中國時報

退休金 算一算 晚十年準備 每月須多存1萬1千

陳怡慈/台北報導

學者研究指出,大部分人可能無法存到足夠的退休金,因此,一定需要有理財。理財專家則說,越早準備越有利,民眾不要忽視複利效果。

現年三十歲的林小姐,目前人在台北市討生活,月收入四萬元,想在六十歲退休;林小姐如果要維持目前四萬元收入下的生活品質,早點規畫、準備退休跟晚點再作,有何不同?

ING安泰人壽指出,假設台灣的通貨膨脹率長期而言都是二%,林小姐退休前,每年平均投資報酬率七%,退休後投資較保守、報酬率只有三%,以林小姐活到八十歲來看,扣除她在六十歲退休時可領取,政府給的勞保老年給付及勞退新制退休金五百一十四萬,還需要準備一千五百八十七萬,才能維持目前的生活品質。

由於物價上漲會侵蝕貨幣的購買力,林小姐三十歲時,每月四萬元的收入,在她六十歲之後,當年的四萬元,必須放大到七萬兩千四百五十四元,才能維持三十歲時相同的購買力、進而保有三十歲時的生活品質。

ING安泰人壽指出,為彌補這一千五百多萬的退休金缺口,林小姐從三十歲開始,每月必須固定提撥八千八百四十五元,而且要風雨無阻、一路存到六十歲為止,才能過三十歲時生活水準。

假設林小姐晚個十年、到了四十歲才開始存退休金,因為可以準備退休的年限變短了,每個月就要存兩萬零三百七十九元、要比十年前多出一萬一千五百三十四元,才能維持相同的生活水準。因此,早準備者在複利效果下,會擁有更有利的條件退休。

為了因應退休,ING安泰建議可掌握「六三一原則」,亦即把目前的收入分成三塊,其中六成當作生活費、三成進行理財退休、一成作為風險保障,以因應年老時的退休生活所需。

匯豐銀行個人金融事業處資深副總裁施柏齡也說,未來退休時光靠勞保老年給付及企業雇主提撥的退休金,所得替代率(退休後每月收入佔退休前每月收入比重)只有二五%到三○%,安養天年的願望頓時變成不可能的任務。

高中學歷勞動階層 存老本 七、八十歲才能退休

2006.07.08  中國時報

高中學歷勞動階層 存老本 七、八十歲才能退休

王超群/台北報導

台灣老年人口快速成長,預計到二○二五年即超過五百萬人,學者指出,以台灣目前制度,除擁有研究所以上學歷和高階主管能在六十五歲退休前累積足夠「老本」,高中畢業者或技術工需到七十一歲,體力工甚至要工作到八十歲才有資格「安享晚年」。

國科會昨天舉辦「高齡社會研究規劃成果發表會」,台大社工系教授鄭麗珍、政大保險與風險管理系助理教授黃泓智指出,如果要累積足夠資產退休,只有民意代表、行政、企業主管、專業人員和經理人可能六十五歲退休,生活無虞,其餘行業都必須延長工作年限五至十五年退休金才夠用。

經建會推估,台灣老人比率逐年增加,預估到二○二五年,我國人口中五分之一是老人,從目前二九○萬擴增到五○○萬人,但老年人經濟風險常被忽視。

黃泓智指出,老本是否夠用,和教育程度、退休準備金提撥率和退休年齡有關。依「家庭收支調查」資料庫分析,如果每月賺一萬元,必要支出八千元,可支配盈餘二千元,從中固定提撥廿%為退休準備金,以此比例和年老後實際開銷相較,只有研究所畢業程度者為正數,大學和高中畢業者存的老本都不夠終老。

黃泓智表示,因碩、博士學位薪水較高,六十五歲退休累積財富和退休後所需費用相減,男性廿五歲至六十五歲退休金提撥率只要一成五、女性一成七即可,不必提撥到兩成就夠用。

大學和高中畢業者就不行了。如果老本要夠用,高中畢男性每月可支配盈餘要有三成六當退休準備金,女性要近四成才夠用。

研究所以上學歷 65歲前可退休

以職業別來看,黃泓智指出,民代、行政和企業主管、經理人和專業人員退休時累積財富足以支應退休所需,其餘技術員、技術工、服務員和售貨員、機械操作員及組裝工、事務員、農林漁牧者、非技術工或體力工等,全都不夠老本。如果一定要打平夠用,體力工廿五歲至六十五歲每月要拿出可支配盈餘的九成五當退休準備金。

黃泓智表示,研究所以上學歷族群可順利在六十五歲之前退休且擁有多餘退休準備金,大學學歷延至六十六歲能退休,高中學歷要延至七十一歲退休,才能退休後沒有經濟顧慮。

如果從廿五歲開始工作,每月提撥率廿%,要讓不同行業者滿足晚年生活開銷,技術員和機械工要七十一歲退休、服務工作員和售貨員七十歲、農林漁牧者要到七十六歲、非技術工和體力工甚至要做到八十歲退休,工作累積財富才夠用到往生。

Sunday, July 02, 2006

家庭解構 台灣社會隱形火山

陳一姍

台灣家庭結構的解體,就像一座隱形火山,靜悄悄地改寫了台灣底層的關鍵面貌。

核心家庭,可以說是台灣脫離農業經濟,走入工業經濟最大的社會變遷。農村人口離開老家,進入工廠、走進都市,成家立業,一對夫婦白手起家,含辛茹苦養大小孩,是台灣經濟起飛年代的面貌。

然而,過去十六年,這樣的傳統核心家庭已經不再是主流,取而代之的空巢家庭、頂客家庭、祖孫家庭、單人家戶正一步步變為台灣家庭主流。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祖孫家庭擴增的奇特現象,及其背後反應出的托育系統嚴重不足與教育面問題。不論是三代同堂或者隔代教養,祖父母最大的功能,就是白天代替父母照顧學齡前的子女。如果年輕夫婦工作再忙一點,或者與父母距離遠一點,就只能把小孩留在鄉下,每周探望一遍。這樣的家庭解構,某些程度正是台灣十年教改失敗的原因之一。當初,教育改革企圖透過鬆綁,透過父母參與,能夠達到教育自由化的效果。

然而,隨著家庭解構,取而代之的隔代教養與單親現象,反而是把教育責任,更大量丟到學校老師的身上。隔代教養造成的溝通不良,單親女性貧窮化,伴隨家計沉重的生活壓力,要求家庭參與教育,變成奢望。

這樣的家庭結構,伴隨教育體制,慢慢的形成社會流動的障礙。階級無法流動,所造成的貧富差距現象,正一步步讓台灣社會走向分化。這座隱形火山,已經成為台灣社會未來最大的危機。

不育不婚 核心家庭跌破5成

陳一姍、林志成/台北報導

兒歌「我的家庭」依舊傳唱,但台灣家庭的面貌已悄然改變。主計處最新研究顯示,傳統由夫婦與子女合組的核心家庭由十六年前占近總體六成,首度跌破五成到僅剩四十六.七%。

同時,這十六年來,隔代教養的祖孫家庭增加了一倍,已達八.二萬戶。

隔代教養倍增 逾八萬戶

可愛家庭「兄弟姐妹真和氣,父母都慈祥」的圖像,在晚婚、少子化與高齡化的雙重大潮下,已完全解構。

主計處以最近一次家戶調查資料分析,二○○四年台灣七○八萬家戶中,由父母及至少一位未婚子女所組成的核心家庭僅三三○萬戶,占總體家戶比重四十六.七%,比一九八八年少了十二個百分點。

像電影賴家王老五一樣,台灣獨立成家的年紀越來越晚。在核心家庭戶中,戶長年齡介於二十五到三十五歲的戶數不到六十萬戶,比十六年前少了二十多萬戶。

相反的,非典型家庭戶的比重卻急遽升高。主計處預言,我國家庭變遷與歐美國家類似,核心家庭與三代同堂比重將逐漸下滑,戶數甚至有可能減少。未來單身、兩人夫婦家戶將成為主流。

兩人家戶、單身 大成長

二○○四年,由夫婦組成的二人家戶共一百萬戶,較十六年前成長兩倍,占總體已達十四.四%,是成長速度最快的家戶。這一百萬家戶中,有超過一半是子女長大離家的「空巢期家庭」,其餘則是結婚不生或尚未生子的「頂客族」。

從年齡層分布來看,只有夫婦的兩人家庭中,經濟戶長六十五歲以上者高達五十五萬戶,是十六年前三.八倍。主計處分析,隨著台灣人越來越長壽,越來越多夫婦在生活尚能自理前,偏好夫妻自主的生活方式。這樣的趨勢,與推動「在地老化」社區老人照顧的歐洲,趨勢近似。

成長率次高的是單親家庭,二○○四年台灣單親家庭已達五十四.八萬戶。其中超過六成單親家庭是因為離婚與非婚生子女。值得注意的是,單親家庭中共計有十六.七萬戶有未成年子女,其中靠母親賺錢的比重高達七成五。

中正大學社福系助理教授王舒芸指出,單親家庭多靠媽媽賺錢,加上國家托育系統缺乏,台灣已經出現貧窮女性化的現象。

單親戶 大都靠媽媽支撐

主計處調查也顯現台灣特有的隔代教養現象。二○○四年我國祖孫兩代家庭八.二萬戶,是十六年前的二倍。其中,有未成年子女的隔代教養家庭高達七萬戶,有二.九萬戶祖父母已經超過六十五歲,卻還得幫忙照顧孫子。王舒芸指出,因為國情的關係,國外隔代教養的現象不多,但在台灣由於托育政策不好,父母一旦離婚或因為工作,就會把小孩托給祖父母照顧。

從另外一個數字,二○○四年台灣三代同堂家戶一○七.七萬戶,總體家數比例十五.二%,這十六年僅下降一個百分點,下降幅度比核心家庭緩慢。王舒芸認為,維持三代同堂很可能也跟祖父母幫忙照顧孫子有關。

主計處公布國內核心家庭比重首度跌到五成以下。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伊慶春表示,國人不要被這樣的數字嚇到,問題其實沒這麼嚴重。

伊慶春說,過去一些學者就質疑主計處家庭組成型態分類可能造成誤解,但未獲重視。譬如主計處將國內家庭型態分成核心家庭、三代家庭、夫婦家庭、單人家庭、單親家庭及祖孫家庭等六類,但事實上,台灣還有為數不少的大家庭,可能占七、八%,但主計處卻將它忽略了。

伊慶春指出,兩代家庭、三代家庭及大家庭在台灣社會都很正常,這三者加起來將近七成,不算低。主計處定義的「核心家庭」專指「兩代核心家庭」,這部分比重降到五成以下,狀況還好,不用太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