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t News

cutting some news for collection.

Sunday, July 02, 2006

不育不婚 核心家庭跌破5成

陳一姍、林志成/台北報導

兒歌「我的家庭」依舊傳唱,但台灣家庭的面貌已悄然改變。主計處最新研究顯示,傳統由夫婦與子女合組的核心家庭由十六年前占近總體六成,首度跌破五成到僅剩四十六.七%。

同時,這十六年來,隔代教養的祖孫家庭增加了一倍,已達八.二萬戶。

隔代教養倍增 逾八萬戶

可愛家庭「兄弟姐妹真和氣,父母都慈祥」的圖像,在晚婚、少子化與高齡化的雙重大潮下,已完全解構。

主計處以最近一次家戶調查資料分析,二○○四年台灣七○八萬家戶中,由父母及至少一位未婚子女所組成的核心家庭僅三三○萬戶,占總體家戶比重四十六.七%,比一九八八年少了十二個百分點。

像電影賴家王老五一樣,台灣獨立成家的年紀越來越晚。在核心家庭戶中,戶長年齡介於二十五到三十五歲的戶數不到六十萬戶,比十六年前少了二十多萬戶。

相反的,非典型家庭戶的比重卻急遽升高。主計處預言,我國家庭變遷與歐美國家類似,核心家庭與三代同堂比重將逐漸下滑,戶數甚至有可能減少。未來單身、兩人夫婦家戶將成為主流。

兩人家戶、單身 大成長

二○○四年,由夫婦組成的二人家戶共一百萬戶,較十六年前成長兩倍,占總體已達十四.四%,是成長速度最快的家戶。這一百萬家戶中,有超過一半是子女長大離家的「空巢期家庭」,其餘則是結婚不生或尚未生子的「頂客族」。

從年齡層分布來看,只有夫婦的兩人家庭中,經濟戶長六十五歲以上者高達五十五萬戶,是十六年前三.八倍。主計處分析,隨著台灣人越來越長壽,越來越多夫婦在生活尚能自理前,偏好夫妻自主的生活方式。這樣的趨勢,與推動「在地老化」社區老人照顧的歐洲,趨勢近似。

成長率次高的是單親家庭,二○○四年台灣單親家庭已達五十四.八萬戶。其中超過六成單親家庭是因為離婚與非婚生子女。值得注意的是,單親家庭中共計有十六.七萬戶有未成年子女,其中靠母親賺錢的比重高達七成五。

中正大學社福系助理教授王舒芸指出,單親家庭多靠媽媽賺錢,加上國家托育系統缺乏,台灣已經出現貧窮女性化的現象。

單親戶 大都靠媽媽支撐

主計處調查也顯現台灣特有的隔代教養現象。二○○四年我國祖孫兩代家庭八.二萬戶,是十六年前的二倍。其中,有未成年子女的隔代教養家庭高達七萬戶,有二.九萬戶祖父母已經超過六十五歲,卻還得幫忙照顧孫子。王舒芸指出,因為國情的關係,國外隔代教養的現象不多,但在台灣由於托育政策不好,父母一旦離婚或因為工作,就會把小孩托給祖父母照顧。

從另外一個數字,二○○四年台灣三代同堂家戶一○七.七萬戶,總體家數比例十五.二%,這十六年僅下降一個百分點,下降幅度比核心家庭緩慢。王舒芸認為,維持三代同堂很可能也跟祖父母幫忙照顧孫子有關。

主計處公布國內核心家庭比重首度跌到五成以下。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伊慶春表示,國人不要被這樣的數字嚇到,問題其實沒這麼嚴重。

伊慶春說,過去一些學者就質疑主計處家庭組成型態分類可能造成誤解,但未獲重視。譬如主計處將國內家庭型態分成核心家庭、三代家庭、夫婦家庭、單人家庭、單親家庭及祖孫家庭等六類,但事實上,台灣還有為數不少的大家庭,可能占七、八%,但主計處卻將它忽略了。

伊慶春指出,兩代家庭、三代家庭及大家庭在台灣社會都很正常,這三者加起來將近七成,不算低。主計處定義的「核心家庭」專指「兩代核心家庭」,這部分比重降到五成以下,狀況還好,不用太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