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t News

cutting some news for collection.

Tuesday, September 27, 2005

女音樂老師是竹科男性最愛 居擇偶排行之冠

【2005/09/28 06:26 報導 】
  今天是教師節,根據一項調查顯示,女老師一直是單身聯誼活動中,最受歡迎的族群,其中又以氣質出眾的音樂老師高居排行榜的第一名,英文老師和護理老師則是分居二、三名;而男性教師則是以大學教授、副教授和講師最受未婚女性的青睞。(彭清仁報導)

竹科單身俱樂部九月份針對廿五到四十五歲的未婚男性,發出近千張的擇偶問卷調查中指出,生活單純、收入穩定的女老師,最受竹科工程師、會計師、律師和企業主管的歡迎,其中又以藝術氣質和修養著稱的音樂老師,則是高居擇偶排行榜的第一名,專業能力和具有國際觀的英文老師,則是排名第二,護理老師則是緊接在後,位居第三名。另一項針對廿二歲到卅五歲大專以上學歷女性的擇偶問卷中,男教師最受女性青睞的則是教授、副教授和講師,教學科目則是以電子資訊、財務投資及行銷企業管理。進一步分析指出,未婚男性喜歡音樂老師,除了具藝術氣質及修養,會讓男性充滿浪漫暇想之外,音樂專業性高、社會形象地位較佳,甚至收入會較一般女老師豐厚,都是排行榜第一名的主要原因,而未婚女性喜歡教電子資訊的教授講師,則是因符合社會當紅熱門主流職業,而且收入和形象都是女方選擇的重要原因,至於財務投資則是因為擅於理財,經濟基礎會較為穩定。不過竹科單身俱樂部還是建議未婚的老師,仍然要多把握機會走出校園,擇偶的機會才會相對的增加。

角聲論壇談過埠新娘 籲男女擇偶真心為尚

【本報記者梁起華紐約報導】法拉盛角聲社區論壇 26 日邀請了前亞裔婦女中心心理輔導部主任高小帆,及李太太擇友中心負責人陳瑩探討「過埠新娘」的問題,兩人分別以個案呼籲擇友男女們選配偶應當以真心為前提,更不要以有色眼光看待過埠新娘。

高小帆表示,過埠新娘不是新現象,早在清朝末年華人至北美或東南亞討生活時即產生,她以歷史角度及數據指出,1990 年開始由於電腦網路發達,至 2004 年 6 月止,僅設在美國境內的網路婚介所就有四百家,新娘的來源大都以亞洲、南美洲及瓦解後的前蘇聯各加盟國居多。

高小帆指出,過埠新娘其實立意並不壞,但因包括不正當經營的婚介所在內的各種因素,把婚介事業當作純粹的「買賣關係」,更將過埠女子當作了商品販賣,而衍生如婚姻暴力等各種問題。她認為,過埠新娘其實就和一般人無異,不應該以異樣的眼光看待。

在皇后區法拉盛經營婚介事業超過 20 年的陳瑩則指出,常發生過埠新娘達到「婚姻的目的」後變為「落跑新娘」,她首先提醒男性,在前往婚介所時不要只以外表做決定,建議男女交往應以「真愛」為婚姻基礎。

陳瑩說,許多過埠新娘來美求的不外乎是「綠卡」、「房子」和「錢財」,因此發生許多由婚介所介紹的過埠新娘,結婚沒多久就因疑似發生婚姻暴力而向法院申請保護令的羅生門事件。

到底真相如何誰也搞不清楚,有時真正受害的反而是男方,她建議利用婚介所來找配偶的男士也要謹慎。

2005-09-27

女人幸福婚姻九要則

【大紀元9月25日訊】作為女人,如果你瞭解了如下準則,或許很快能找到幸福婚姻。

一、塑造一個理想中的男人只能是枉費心機

其實女人有很多回報率更高的事情可做,千萬不要一心想著按自己的意志重新塑造自己的情侶,因為那樣做只能導致失敗,是徒勞無益的。

二、“兒童”式與“老娘”式均失敗

男人所需要的是成熟的戀人,既能成為他的朋友,又能做他的伴侶,而決不是需要一個未成年的嬌女子。一般情況下,嬌氣十足的女子或者善於操縱他人的女性只會讓男人落荒而逃。

三、女人的憤怒會嚇跑所有的男人

通常說來,凡是有過戀愛經歷的女性在結識新的男性時,對舊日的戀人總有一種怒火和怨恨,而這種往日的憤怒往往使新夥伴感到萬分恐懼。

四、經常與許多好男人擦肩而過

人的最佳素質往往不易被發現,只有在相處一個階段之時才會大放光芒。所以說女人很難一下子發現她們身邊的好男人,反而被那些表面上“風流瀟灑”的男士所迷惑。其實這種英俊灑脫的男子只能給女性以最初的激情,決不可能向女伴奉獻持久的愛情。

五、女性的期待換不來美好的愛情

生活中隨時都會出現某種意想不到的驚喜,這是由於人們沒有刻意期待驚喜場面的發生。男人討厭女性對愛情生活懷有某種期待,因為他們更喜歡看到一切都在自然中發生。因此,女性過分期待只能導致生活變得枯燥乏味,缺乏知己。

六、懂得生活的女性總是剛柔並舉

女性的剛毅與溫情的完美結合能夠創造戀愛生活的奇跡,使異性之間的交往變得健康而富有情調。聰明的女人懂得欣賞自己身上女性的魅力,同時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吸引她心目中的戀人。正因為她對自己充滿信心,所以才能在剛毅的基礎上表現出女性特有的溫柔。

七、“尋覓”心上人必須積極主動

優秀的男子不會從天而降,必須依靠女人自己去創造機會積極爭取。聰明的女人絕對不會消極地等待著心上人的出現,她們會主動出擊,成功地把握住時機,發現並得到男人的愛情。這種女性懂得享受愛情過程中的樂趣,至於最終能不能獲得異性的情愛,卻並不是最重要的,至少她已經盡力了,而且擁有一份快樂的感受。

八、浪漫的愛情需要有所牽制

戀愛中的男人精神始終處於亢奮狀態,這是很自然的。也就是說,當男人在追求女性的時候,他的心態是積極的,同時也有幾分激動。但是,一旦他們得到了想要的東西,激動的心情便會隨之消逝,不再感到刺激。因此,和對方保持一定的距離感和神秘感有助於發展長久的戀愛關係。

九、男人不說出愛的承諾 

男人在戀愛中不願意給女方以過多的承諾,甚至根本就不做承諾,這一直是女人猜不透的謎。雖然他們已經通過自己的行動表達了他們的立場,但是要得到他們的口頭承諾卻很不容易。聰明的女人懂得如何用巧妙的語言引起男人心靈的震撼,迫使他們對愛做出承諾。 【中國食療網】

不少中老年人正面臨著愛情危機

新華網浙江頻道(2005-09-27 09:16:27) 來源:每日商報

新華網浙江頻道9月27日電 愛情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自古以來,人們都在追求“執子之手,與子攜老”的完美愛情。年輕人如此,中老年人也同樣渴望。

9月25日,室外溫度宜人,但德勝路·東新路口的眾安溫泉泉之閣餐廳裏卻是沸騰一片。每日商報與杭州許海根婚介所聯合推出的“商報三週年慶特別交友活動”之“單身PARTY”,在此熱鬧了整整一天。

回顧活動初始,共263人報名參加。出人意料的是,報名者中,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佔了總人數的41.4%。

中老年人講究含蓄交往 A大伯輾轉與她搭上話

如果時間倒流20年,中年以後重新物色對象,恐怕還是件遭人非議的事。不過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開始主動尋求幸福,為未來重新規劃藍圖。“單身PARTY”中老年組的活動現場,男士女士熱絡地喝茶聊天,輕鬆自然。服務員端上水果,幾位頭髮半白的大伯小心翼翼取出一塊,遞到一旁的大媽手中,體貼細緻絲毫不亞於年輕小夥。

雖然大膽地步入交友現場,但與年輕人相比,一些年長者的行動明顯含蓄不少。

68歲的A大伯靜靜地坐在圓桌一角,面色紅潤。發現遠處一位女士頗合自己心意,A大伯把想法婉轉地告訴了工作人員。經工作人員的一番牽線搭橋,A大伯把位子挪到了女士身邊,開始說起悄悄話。B女士一直聊得很起勁,可一見記者舉起相機,趕緊起身躲到了柱子後面。

“性格不合”成中年危機導火線 忍了十多年卻在中年爆發

針對中老年組,每日商報共發放了80份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62份。“目前的婚姻狀況”這一項的調查數據顯示,62位單身中老年者中有39位離異,佔了總數的63%,其中最年輕的37歲,最老的72歲,但絕大部分集中在40—60歲間。至於婚姻失敗的原因,其中30人選擇了“性格不合”。

徐女士46歲,5年前與丈夫因性格不合離異。

回憶起最初的戀愛史,徐女士的聲音充滿了幸福感。20多年前,經朋友介紹與前夫相識。因為學歷差異,當時的戀情曾受到父母反對,但自言“被愛情衝昏頭腦”的徐女士,堅持與前夫走到了一起。

婚後不久,女兒出生。女兒慢慢長大,徐女士卻發現自己與前夫在許多方面格格不入:前夫每天早出晚歸,什麼家務事都不管;孩子需要教育,前夫也沒有任何主見……

爭吵不斷,矛盾越來越深,但因為女兒還小,徐女士選擇隱忍。2000年,女兒即將初中畢業,徐女士覺得是結束沒有幸福的婚姻生活時候了,毅然選擇和前夫離婚。

調查中,除了“性格不合”引發婚姻危機外,有18%的夫妻因為婚外情導致關係破裂。還有5%的人因為與其他家庭成員有矛盾導致婚姻失敗。“性格不合”背後暗藏價值取向

省立同德醫院心理科徐方忠博士點評說,事實上,許多離異者所說的“性格不合”這一概念其實很模糊,因為相同或不同的性格的人都可能相處得很好。“性格不合”背後的實質性問題,其實是夫妻價值取向的不同。

中年夫妻離異的主要原因是雙方的世界觀、價值觀不同,導致矛盾的積累和最終的爆發。年輕時,夫妻雙方出現小矛盾,還能被濃情蜜意掩蓋,但經歷了10至20年的婚姻生活,長期積累的不滿情緒容易暴露出來。煩瑣的生活壓力使雙方相互埋怨,甚至出現敵意,心理距離不斷拉大,最終導致婚姻破裂。此外,現代社會的進步使生活環境變得寬鬆,人們能自由地追求幸福。尤其是現代女性在經濟上獨立,也保證了更多的女性能夠對婚姻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針對這一中年危機,夫妻雙方應在日常生活中加強溝通。對於另一半提出的誠懇意見,也要盡力改正。不要認為已經是老夫老妻了,把對方的意見當耳邊風,這樣更容易激化矛盾。年輕人找伴侶其實最“傳統”

都說時代變化快,現代年輕人對愛情的追求也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但真正到了“婚姻大事”面前,年輕人與家長一樣“保守”。

在接受調查的60人中,男性29人,女性31人。

男性對於老婆的要求,按照重要性排序依次為:性格(66%)、能力(17%)、外貌(10%)、收入(7%),對於性格的要求,具體理解為溫柔、善解人意、賢惠持家。

女性對於老公的要求,按照重要性排序依次為:性格(61%)、能力(32%)、收入(4%)、外貌(3%)。對於性格的要求,具體理解為有責任感,寬容,有上進心。孝順父母的男性很受青睞。女性認為,對自己父母體貼照顧的男人有愛心和責任感,值得信賴。

調查顯示,在挑選另一半時,家長意見會與自己出現分歧的人數為48人,佔總人數的60%。分歧主要集中在對方家庭背景、對方文化程度這兩點上。而在這48人中,有60%的人表示自己會堅守立場,堅持自己認定的愛情。失敗的戀愛及婚姻帶給我們這些啟發

●39位離異的中老年人,從上一次失敗婚姻中總結了以下教訓:愛人間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包容和溝通。一位38歲的女性在調查中寫道:她因為工作關係需要應酬,丈夫不理解,兩人經常吵架,最後離婚。如果雙方能互相包容,就不會走到這一步了。此外有人提到,雖然人到中年,但仍然要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夫妻間才有共鳴。

●青年組在分析自己沒有找到合適對象的原因時,大多數人認為主要原因是工作太忙、接觸面過窄。也有人認為不善於自我推薦,有人則因為不夠自信而錯失良機。

●青年組中不少人有過失敗的戀愛經歷,大家認為最該吸取的教訓是:對愛要寬容;對於外貌不要過分看重,看人要看本質;不要過分任性,發脾氣要講究場合和考慮到對方容忍度。(李思婧)

第一代獨生子女婚姻現難點 大齡未婚比例躥升

央視國際 (2005年09月26日 09:56)

  中國青年報消息:天津市社聯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在已到達婚育年齡後,其中的一部分人出現了結婚難的問題,大齡未婚者比例躥升。

  交往範圍窄:工作忙,沒時間談朋友

  28歲的張美娟(化名)是一名中學老師。她媽媽一聽說有這麼一項“父母來幫忙”的活動,當天就趕來報了名。“女兒當老師,天天交往的就是學校那幾個同事。而且她工作特忙,業餘時間還在上研究生,哪有時間去找朋友啊!我們正好先幫她挑挑。”

  可以說,張美娟是“未婚大齡青年”中的典型:工作太忙,人際交往陷於工作上的小圈子,難以接觸到更多同齡未婚的異性。更嚴峻的現實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可挑選的人範圍越來越小。

  針對這一現象,天津市社聯以參加聯誼活動的家長為對象,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在對回收的65份問捲進行分析後,研究人員發現,學歷高、工作忙、交友面窄是造成部分獨生子女結婚難的重要原因。

  真情婚介服務中心的路秀娟主任介紹說,通過聯誼會這種方式來報名的男女青年學歷都挺高,80%以上都是本科,還有博士、碩士,“女孩都希望找個比自己學歷高的,男孩當然也想找個學歷相當的”。

  天津市社聯的調查也印證了這一點。家長替自己的孩子選擇未來的“東床”或“兒媳”時,普遍傾向於選擇高學歷者,58.5%的家長把“擁有與自己孩子相同或更高的學歷”作為一項必需的條件。

  交際能力差:獨生子女從小依賴父母

  一個女孩的家長好不容易替她選中了一個男孩,準備見面的時候,女孩一家齊上陣,前面是爸爸、媽媽、姥姥、姥爺、舅舅,女孩卻像個小綿羊一樣跟在最後面。坐下後,這個二十五六歲的女孩開始低著頭摳自己的手指。母親在一旁趕緊制止:“別擺弄了!”男孩約她去水上公園,女孩卻對姥姥說:“水上公園有些地方特別荒,他竟然約我去那種地方,我不去了!”

  這樣的情況讓工作人員哭笑不得。一些獨生子女,從小到大都依賴父母,連婚姻這樣的事,父母甚至是祖輩還不敢放手,把一個二三十歲的人看成是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小孩子。

  在這种家長參與的交友程式中,雙方父母先得“對上眼”,充分溝通之後,如果覺得合適,再讓兩個孩子見面。家長們對未來的女婿、兒媳有各種各樣的要求,不僅是學歷、工作、相貌、身高,性格也是重要一點。

  調查發現,性格開朗的人最有人緣(49.2%),其次是文靜(26.2%),而內向(9.2%)、靦腆(0%)的人顯然不怎麼受歡迎。

  孩子不急家長急:縮小範圍再讓女兒去見面

  27歲的小楓剛從澳大利亞留學回來,婚姻的事還沒有任何動靜,媽媽著急,就跑到聯誼會上替女兒“相親”。

  小楓的媽媽說,女兒出國以前有好多人追,可那時一心想著出國,根本不考慮。在國外時的男朋友,也一起回國了,只是家在外地,做父母的不同意,覺得離得遠,不可能到一起。“這一眨眼工夫就成了老大難,成了我們老兩口最大的煩心事。可她看上去不是特別著急,每天為了工作起早貪黑,連休息日都經常加班。”

  光著急解決不了問題,做父母的只好當一回“工兵”,先把候選者篩一遍,縮小範圍,再讓女兒去見面。

  對於這種新的婚介方式,家長們都非常認同,他們覺得這樣不僅能幫助工作繁忙的子女做一下初步選擇,而且對於房子、車子、收入等敏感問題,當面提出來也不會覺得尷尬。

  相比之下,替女兒徵婚的家長顯得更為焦慮,這是因為目前在城市大齡未婚青年中出現了男少女多的現象。天津市社聯的調查也發現,獨生子女結婚難的原因中,男少女多,男女比例失調也是不容回避的一個因素。

責編:馬芳  來源:中國青年報

為何在婚姻殿堂門前徘徊?

新華網廣東頻道 ( 2005-09-27 09:40:29) 來源:江門日報 編輯:李智敏

現代社會,人的個性得到了很大的張揚,恩平市大齡未婚人數也隨之增多

近日,記者從恩平市民政局婚姻登記處了解到,今年1-7月在這裡登記的男方和女方的年齡都達到30歲以上的佔登記總數的10%,有的大齡青年年齡超過了40歲才結婚,人們結婚的年齡普遍推後了,男方結婚的平均年齡在25—26歲之間,以前是22歲左右。

觀念和現實導致婚期延後

張老師是恩平市某中學的一位語文老師,平時很喜歡文學,今年已經33歲了,還是單身一人。眼看著朋友和同學都一個個成家立業,父母很為他著急,朋友和同事多次勸他解決婚姻問題,但他還是不著急結婚。“我可以自己開車到錦江水庫去玩,而且自己有書房,可以一個人很安靜地看書寫字,沒有人打擾,一個人清清靜靜,兩個人分享還不如自己一個人享受”,20多歲時,他就談過戀愛,但他老覺得不如意,“找不到自己喜歡的,還不如自己一個人過”。

趙醫生在恩平市某醫院工作,後來考上了某名牌大學的研究生,“充電”回來後,她就很“高傲”了:自己的條件這麼好,所以對對象的要求頗高,害怕對方沒有什麼能耐,沒有房子和汽車,在36歲之前,她沒有成家的打算。後來在同事的撮合下,她認識了現在的丈夫,不久就結婚了,現在還有了一個可愛的孩子。她說,其實都是觀念問題,當自己有了家庭責任以後,特別是在當了媽媽之後,才體會到生活的意義,而以前自己的想法太偏激了。

另外,還有一部分年輕人認為,要結婚就要花一大筆錢,對於“囊中羞澀”的他們來說是一大負擔,有的人乾脆就“逃婚”了,“應該25歲以前就結婚的,只好拖到30歲以後再結婚”,“婚姻要為經濟讓路”,一位32歲的小夥子這樣告訴記者。還有剛剛參加工作的大學生由於沒有經濟能力,只能攢夠了錢再結婚,等到有能力了,就成了大齡青年了。小王畢業於西北一所大學,畢業後來到恩平某單位工作,“手上沒什麼錢,哪還敢想結婚呀”,和小王一樣,相當一部分剛畢業來恩平參加工作的大學生就面臨著這一問題。

心理醫生:擺正自己的位置

江門市第三人民醫院心理衛生中心主任傅深省說,現代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每個人都有權力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大家特別是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個性得到了張揚,再加上改革開放以來,外來文化的影響,很多人的家庭觀念就慢慢地淡薄了,很多年輕人根本就不想結婚,希望過沒有拘束和輕鬆的生活。傅深省說,大齡未婚現象是一個社會問題。年輕人要擺正自己的社會位置,消除“高不成,低不就”的想法,更要多參加社會活動,多和別人交流,特別是多和自己的父母交流,懂得愛和被愛,讓自己逐漸有能力去愛別人和接收別人的愛。另外,也不要因為經濟的原因擱淺自己的婚姻大事,可以刪繁就簡,提倡節約,簡簡單單地結婚。(李小龍)

北京實行婚姻管理新法規 辦理離婚要留詢問筆錄

www.XINHUANET.com  2005年09月28日 07:39:38  來源:北京娛樂信報
記者昨天從北京市民政局婚姻管理處獲悉,從即日起,到民政機關申請離婚的當事人需現場親自書寫《離婚登記詢問筆錄》,雙方各自簽字後方能辦手續。

本市各婚姻登記機關已於日前啟用新版《申請結(離)婚登記聲明書》。近日出臺的《北京市婚姻登記工作暫行規範》進一步強調了公民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強
調自負法律責任。

結婚離婚“聲明”添新內容

今後,北京人結婚、離婚時需當場宣讀、簽字的“聲明”將增添新內容。北京市新版《申請結(離)婚登記聲明書》以全國標準版為藍本,除了傳統的“本人已知曉結婚登記的法律規定。我確認本人與對方均無配偶,沒有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係,了解對方的身體健康狀況”之外,《申請結婚聲明書》中新增添了如下內容:“雙方均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符合結婚條件,沒有禁止結婚的情形,沒有隱瞞事項。”《申請離婚聲明書》中還加入了“本人確認知曉離婚登記的法律效力及協議糾紛處理等相關法律規定”。

此外,如果結婚雙方戶口簿的婚姻狀況內容與個人聲明不一致的,當事人應當先到有關部門更正。婚姻登記機關發現當事人對婚姻狀況進行虛假聲明的,應噹噹場要求當事人予以更正。

離婚時要留詢問筆錄

《暫行規範》規定,婚姻登記員要詢問當事人離婚及對離婚協議內容的意願,並分別製作詢問筆錄,詢問筆錄應當交由當事人確認無誤後簽名;符合離婚條件的,填寫《離婚登記審查處理表》和離婚證。

新啟用的《離婚登記詢問筆錄》上,共有7個問題需當事人回答,包括:你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對方是否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你與×××是否已對子女撫養、財產及債務處理等事項協商一致;你與×××對協議處理的財產是否有所有權;你上述意思表示是否真實,如果隱瞞事實,你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等等。

此外,結婚登記必要時也可填寫詢問筆錄,由各區縣婚姻登記機關自行掌握。

民政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留詢問筆錄是為了建立婚姻誠信體系,向當事人明確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

■相關鏈結

辦登記與拍照片須分開

北京市民政局婚姻管理處負責人介紹,《暫行規範》明確規定了婚姻登記與婚姻服務分開的要求。

婚姻登記機關不得從事經營性活動或者牟取其他利益,嚴格制止借婚姻登記之名亂收費的行為發生。

此外,婚姻登記處的面積必須與登記量相適應,不得小於80平方米。同時,禁止在結婚或離婚登記室內攝像、拍照。

■相關新聞

婚登聯網識破十幾起“騙婚”

自去年年底本市18區縣的婚姻登記資訊實現聯網後,截至目前已有十幾起“騙婚”事件被聯網系統識破。

記者昨天從市民政局婚姻登記處了解到,這些騙婚案例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重婚,對這些有配偶還要再次結婚的人員婚登機關堅決不予登記。另一類比例比較大的是一方當事人向對方隱瞞婚姻狀況,並且進行虛假聲明,例如離異人員聲稱未婚,經更正後可以辦理結婚手續。

據了解,目前全國聯網尚未實現,北京市的婚登機關僅可查出當事人在本市的婚姻登記記錄,而且也僅僅局限於2004年以來的記錄。(北京娛樂信報/記者趙源 王成旻)

Friday, September 23, 2005

好聚好散說分手◎陳燕卿文化差異、語言暴力都會成為婚姻的殺手

【台灣日報 】
王靜瑩與陳威陶的家暴事件彷彿一場羅生門,首先是王靜瑩提出兩張驗傷單及受傷照片,含淚控訴陳威陶婚後至少對她動手6、7次;接著陳威陶表示他還深愛著王靜瑩和孩子,他沒有打傷王靜瑩,也不知道王靜瑩什麼時候受傷的;在此同時,許多藝人如黃品源、曾國城、張小燕、白冰冰、徐乃麟等,均對此事件表示訝異、同情或遺憾,另外,婦女團體對於家暴保護令核發與執行過程的撻伐聲浪,議員、餐廳老闆、命理大師,以及更多的網站紛紛加入討論,把王靜瑩與陳威陶的私事赤裸裸的搬上檯面,占據了很大篇幅的閱聽版面。

筆者認為,在中國這個好面子的文化中,如果不是走到了絕境,誰會願意自己的私事曝光?因此,在這個離婚率愈來愈高,情人劈腿、被劈成為常態的台灣社會,男女雙方難道不能好聚好散說分手?

查閱監察院網站可知,監委曾對家庭暴力防治法執行成效做過專案調查,強力督促各級政府落實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之功能,然而在監委遲遲未能出爐的今天,公部門已乏人監督,只看到私部門獨撐大局。

據報載,台北市晚晴婦女協會在農曆七夕,推出國內第一份定型化的分居協議書,讓夫妻雙方在財產規劃安排、家庭經濟負擔開銷等方面,都有明確的規範,等分居年限一到,執意離婚的一方就可以向法院訴請離婚。這份定型化的分居協議書,算是好好分手的第一步吧!然而,令人難過的是,相愛的兩個人,走到對簿公堂、走到要靠白紙黑字才能保障自身權益的地步,愛情,難道不如一紙分居協議書?

相愛容易「分手」難,會造成社會問題的,都是一方要分手,而另一方卻不願易放手,所引發的後果,除了浪費龐大的社會成本之外,也玷污了閱聽人的視聽。「分手」是現代人的必修學分,為了預防怨偶,筆者建議,男女雙方在婚前不妨先參加婚前講習,藉由專家的協助,讓彼此更了解雙方的個性,也對婚後的現實生活有更多的認知;而在婚姻面臨破碎邊緣時,也能更理性地處理離婚事宜,好聚好散說分手。

(作者為台大社工所研究生)

女性投入職場,婚姻、子女還是主要關卡

【中廣新聞網 】
結婚、生子真的是女性就業的墳墓嗎?根據調查,未婚女性就業比率跟未婚男性相當,但已婚女性參與勞動市場的比例,比起已婚男性,就少了三成。同時,已婚婦女如果有六歲以下的小孩,就業的比例就更低了,可見,婚姻真的是影響婦女就業的重要因素。(孫立群報導)

根據主計處最新的調查數據,去年五月,女性就業的比例共有四成八,比起男性的六成八,整整少了兩成。分析婚姻對女性就業的影響,可以發現,女性在未婚狀態下,跟未婚男性就業的比例相近,女性是五成五,男性則是五成六。不過,女性一旦結婚或是同居,工作的比例就只剩下四成八,跟已婚男性的七成六,馬上就少了將近三成。

進一步了解已婚女性的工作狀況,最大的差別就是看有沒有小孩,沒有小孩的已婚婦女,就業比例高達七成,甚至超越未婚女性,但只要有了小孩,就業率就只有五成四,一直要到小孩六歲以上,已婚婦女的就業率才又回升到六成三。

進入就業市場的女性,有七成都是十五歲到四十四歲之間,就教育程度來看,大專以上程度就業的比例有六成三,佔比最高,比起國中以下只有三成二的就業率,幾乎高出了整整一倍。

台灣新移民 外籍新娘婚姻路崎嶇

【民視 】

根據調查,目前在台灣平均每3對新婚夫妻中,就有1對配偶之一是來自異鄉。

這些外籍新娘為了融入台灣生活,不僅得接受離鄉背井的思鄉之苦,還得忍受別人的異樣眼光,因為有害群之馬,假結婚真賣淫,讓她們這段兩岸的婚姻路走的比一般人還辛苦。

吳太太,是位廣西小姐,4年多前認識了他的丈夫。

吳先生娶了老婆後,讓原本行動不便的他,生活上有了妻子的照應,日子雖然不富裕,但還算還過得去,而且還有1個3歲的兒子。

只是這些年來,妻子的身分,中國新娘的標籤,讓他們夫妻倆飽受不少的異樣眼光。

坐在家裡,管區不定期到家來看看那就算了,讓吳先生更替妻子打抱不平的是,就連妻子騎腳踏車,都得接受臨檢。

口氣中透露無奈,但也無可奈何,不過,這些個案畢竟還是少數。

開放兩岸通婚,原本是好事一樁,偏偏有人就把它當成,非法入境的合法掩護。

這一些害群之馬,讓無辜的人,也跟著背負污名。

但也就是這少數,讓台灣政府繃緊了神經,所有來台的外籍新娘,不只要面談,還要留指紋建檔,更別提往返手續有多繁複。

帶著女兒來辦理返親手續隔一陣子,就得中國、台灣2地跑的黃小姐,到台灣第1個認識的政府機關就是境管局。

點著煙出來外頭透透氣,王先生已經等了1~2個小時,拿著申請妻子來台的流程表,本來想接妻子來台過中秋節,不過看樣子,這下又無望了。

台灣目前有20多萬名的外籍新娘,從依親到長期居留的等級,還要出入境台灣好幾次,除非有了孩子,在法律上才可以延長留台時間。

至於,要拿到台灣的身分證,這些台灣媳婦足足要等上11年,想到這些,上街抗議的中國新娘不禁悲從中來,好心酸。

再怎麼說,中國新娘嫁到台灣,就是台灣媳婦,賣泡沫紅茶、賣肉圓、賣衣服,學著騎機車考駕照,融入台灣的生活,認同台灣的政黨。

對她們來說,離鄉背井來到台灣的她們,正努力當1個正港的台灣人。

日本百歲人瑞突破兩萬五千 女性占八成五

(中央社記者張芳明東京十三日專電)日本厚生勞動省今天發表統計指出,至本月底為止,全國年齡達一百歲的男女人口共計兩萬五千六百零六名,首次超過兩萬五千人,連續三十五年刷新紀錄;其中八成五是女性。

厚勞省在迎接九月十九日「敬老節」所發表的這項統計指出,百歲人瑞中,男性有三千七百八十六名,女性有兩萬一千八百二十名。今年的百歲人瑞較去年增加兩千五百六十八名。其中,男性增加兩百六十三名,女性增加兩千三百零五名。

統計指出,全國每十萬人口中,百歲高齡者平均是二十點零五人;都道府縣比較中,沖繩縣以五十一點四三人高居首位,連續第三十三年排名第一;接著是高知縣的四十八點五七人排名第二,島根縣以四十四點四六人位居第三位。東京鄰縣埼玉縣以九點八一人,連續十六年敬陪末座。

日本目前最長壽的女性國民是住在福岡縣赤池町的一百十二歲女性皆川代子,男性最長壽的是住在鹿兒島市的德田二次郎,一百一十歲。940913

南韓每年三十五萬人墮胎 四成為未婚女性

(中央社記者姜遠珍首爾十二日專電)南韓最近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南韓國內每年接受墮胎手術的人數多達三十五萬人,其中有四成為未婚女性。

南韓第一大報「朝鮮日報」電子版今天報導指出,南韓保健福祉部委託高麗大學醫學院於今年五至八月對全韓兩百家醫院和四千名育齡女性實施的全國人工流產調查,並於今天發表了有關結果。據調查統計,南韓每年墮胎數量約達三十五萬零五百九十件。

調查資料顯示,墮胎婦女中,已婚者二十萬三千兩百三十人,未婚者十四萬七千三百六十人,占總數量的百分之四十二。

資料同時顯示,平均每一千名育齡女性中,進行墮胎的未婚女性達十二點九人,已婚女性達十七點八人,而百分之三十六點六的已婚女性曾經墮胎過。

據瞭解,各年齡層的情況是,全部墮胎者中,二十至三十四歲女性占百分之六十八點五,而未婚女性在二十至二十四歲、已婚者在三十至三十四歲年齡層的墮胎率最高。尤其,十五至十九歲的未成年者占百分之三點六。

至於墮胎的理由,百分之九十五的未婚女性舉出了社會經濟原因;百分之七十五的已婚女性表示和計劃生育不符;也有百分之十七點六的已婚女性,是因為經濟上的原因選擇墮胎。

雖然南韓將墮胎列為非法醫療行為,但據悉,南韓全國百分之八十設有婦產科的醫院和診所皆進行過墮胎手術。

報導引述負責此項民意調查的高麗大學婦產科教授金海中的話指出,胎兒異常等情況未被列入允許墮胎手術的範圍之內,法律並未能反映現實情況。即使完全許可,預估墮胎的數量也不會增加。他主張應適切地予以放寬限制。940912

調查顯示上海平均每天七十五對夫婦離婚

(中央社台北十七日電)上海最新調查顯示,去年上海共有兩萬七千三百七十四對夫婦辦理離婚登記,平均每天七十五對,比前年增長百分之三十八點九。

上海新聞晚報今天報導,上海首家離婚公司最新統計指出,去年上海離婚的兩萬七千多對夫婦中,短婚夫妻增加,結婚不滿一年就離婚的佔百分之七點二。

統計顯示,離婚公司去年接待的一千多起離婚案件中,逾百分之六十五的妻子學歷在大專以上,年齡二十八歲到四十歲間,月薪超過三千元人民幣。

專家表示,離婚率增高,反映上海兩性婚姻困惑,特別是上海女性的婚姻容忍度日益降低,只要婚姻中出現一點小問題,極有可能導致勞燕分飛。940917

網路調查慘綠少年36%想輕生

2005/8/27中國時報

青少年的心事誰人知?市府舉辦「超YOUNG情事」網路大調查,昨日公開調查結果,在4500名樣本中,發現36%有輕生的念頭,想逃避不愉快的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副校長蔡培村強調,這是一大警訊,值得相關單位正視。
  市府針對國中以上在學青少年網路族,在網路大調查,其中有女生2712人上網填答,男生有1508人,問卷內容主要有菸害篇、兩性篇、情緒篇、家庭篇及自我保護篇共40題。
  蔡培村表示,這雖是一項網路調查,可能具有特定族群性,多數填答者是有上網習慣的青少年,可能只就認知上做填答,並非完全實際,但仍具有參考價值。
  在情緒篇中,「我總是覺得情緒非常低落,快樂不起來」,有27%選同意,「我曾經想輕生,逃避所有不愉快」,也有36%選同意。
  蔡培村表示,學校千萬別忽略年輕人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尤其在青少年面臨課業、家庭、同儕等諸多壓力,使得現今憂鬱症在青少年時期出現的比率增高,自殺通常是一剎那間的想法,如果家庭、學校適時伸出援手,就可以遏止青少年輕生的念頭。
  警察局少年隊長呂玉川指出,近一年來,青少年打工受騙有減少趨勢,但網路交友非常頻繁,警方受理網友秘密約會被性侵害案件愈來愈多,個案受害情形更是「慘不忍睹」,連父母、親人身心都受極大的折磨傷害。
  他亦表示,警方暑假間鎖定39個網站,查獲160多件案件,希望青少年網路交友要特別有警覺心。
  三成九同意婚前性行為
  網路調查中亦指出,有88%介意自己的男女朋友抽菸,衛生局副局長江永盛表示,國內抽菸人口比率只是趨緩下減,一年減少2%左右,青少年抽菸率卻有增加現象,而新加坡每年抽菸人口比率下降一大半,台灣與新加坡戒菸人口差距懸殊。
  在兩性篇題目「只要兩情相悅,婚前性行為是可以被接受」中,有39%表示同意,蔡培村指出,該結果代表這一代青少年的想法,這項數字與歐美情形相當類似,可見得即使在南台灣,青少年對兩性交往的態度,已較開放。

28~32歲未婚女性同居率20%

2005-09-15 09:28:08

新華網上海頻道9月15日消息:現代女性的行為方式及生理狀況均發生了重大變化。昨天,在滬舉行的女性兩性觀念與避孕趨勢研討會上公佈了一項調查,23歲~27歲的未婚女性中,對婚前性行為的認同率達57%,而28歲~32歲未婚女性中,同居率達20%。而另一份新出爐的中國女性避孕趨勢調查結果則顯示,在我國主要城市,育齡女性意外懷孕比例居高不下,接近30%。
“滬上婦女的平均絕經年齡為49.5歲,較上世紀60年代推遲了近10年。”中福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院長程利南教授公佈的關於現代社會女性生理和生育狀況變化的報告中指出,以前平均首次生育年齡為20歲,現在為26歲;以前平均中國女性的絕經年齡為40歲,現在推遲到50歲左右。
但是,育齡女性在避孕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如有45.51%的女性使用宮內節育器,口服避孕藥加注射避孕的只佔4.9%;79.5%的女性進行人流手術是因為沒有使用任何避孕手段。
與此同時,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與德國先靈公司完成的中國女性避孕趨勢調查結果也顯示,在我國主要城市,育齡女性意外懷孕比例居高不下,接近30%,其中90%的意外懷孕導致流產。

來源:東方早報

不正當的界定,何其難?

新華網河北頻道 (2005-09-07 17:33:51)
稿件來源:發展論壇
作者:新華哲人

大學生非婚同居、懷孕……是不是正當,正在局部一個環節沸沸颺颺的時刻,讓我無比看好的青年人報紙《中國青年報》2005年09月05日來了《一個大學生不正當性行為怎界定?》“一石擊起千層浪”擊得我有點智力模糊,不知道《中國青年報》是在傳遞資訊還是在為大學生非婚同居搖旗吶喊。

該文認為:我國婚前性行為的比例已很高,惟獨說大學生的性行為“不正當”,並給予處罰,不公平,還用“法言法語”對不正當作出解 釋,同時認為,兩個年輕的大學生自願發生性行為,一方如果沒有濫用自己的被信任地位,或者利用對方薄弱的意志、懦弱的體質以及精神上的痛楚而影響另一方進 行自主的抉擇,不存脅迫、趁人之危的情形,就不是不正當。

我是倡導婚姻純潔的一員,我反對婚前的性行為,我認為無論是社會的人還是大學生都應該保持自己的童貞,童貞的男人和童貞的女人 以結婚為前提才可以有“性行為”這種“性”是最美好的。這不僅僅是夫妻雙方彼此尊重的表現,同時也是在抵制“愛滋病”因為有科學證據表明患得“愛滋病”, 和婚前的以及婚外的性行為有直接原因。當然我沒有排斥其他感染“愛滋病”的渠道。只是在強調不正常的“性行為”是感染的原因之一。

何謂,不正當?我個人淺白的看法是不符合規定,在我看來結婚就是正當和不正當的明顯界限。我們不能把教育部門取消“道德敗 壞”、“品行惡劣”等字眼,便認為教育部門在默認大學生可以非婚同居了,在歡呼進步的同時自己更應該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必要的約束,要權利也要履行必要的義 務。否則就是權利和義務的不對等。我不是一個禁欲主義者,的確隨年齡的增長生理健康的男女有性的意識,但是有一點非常值得注意和思考,處在青春期的大學生 們,他們的愛情在很大成份上是一種情慾的反應,有了任何衝動都會盡情地表現出來,而在他們看來,有時候性愛才是愛情最好的表達的方式。忽略了情愛的性絕對 不是無法經歷嚴冬的考驗的,大家不妨做一個調查到底有多少大學期間同居的男女可以踏上結婚的紅地毯?少之有少。

絕對不可以把婚前的性行為作為一種宣泄,應該把性建立在感情的基礎之上,有了感情也才有愛情,因為專一的感情是建立在婚姻基礎 之上的,現在符合年齡的大學生可以結婚的禁令被解除,那麼能同居的大學生為何不結婚呢?如果辯論結婚了需要房子生活來源……自己無力承擔還無顏和父母伸 手,那麼非婚同居的租房費用以及同居期間的花銷又來源和處?在我看來如果“一針見血”的觀點是結婚了受到約束。而非婚同居不被約束。因為結婚了傳統的觀念 就認為“正當”,不結婚就是“不正當”,“正當”和“不正當”其實就這麼簡單。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現代科學和先進技術,一打就垮,但是如果沒有優秀的歷史傳統和人文精神,不打自垮。人生中很多事情要學著放鬆,但也有很多東西必須要抓緊 ,人在該吃苦不去吃苦,到不該吃苦時必定吃苦!

大學生的不正當性行為怎麼界定

http://education.163.com 2005-08-30 16:49:23 來源: 中國青年報 作者:蕭坊

新學期來臨,這是教育部新《高校學生管理規定》出台以來的第一個學期,許多高校頒布了新的校紀校規,而“大學生能否結婚”、“大學生非婚性行為”等,自然也就成了許多媒體關注的焦點。

中新社報道,浙江工業大學新的學生違紀處分辦法中,已經取消針對大學生婚戀、隱私等道德評判 的處罰規定。新規定對大學生性行為取消了“道德敗壞”、“品行惡劣”的說法,原先的第二十五條修改為“發生不正當性行為,造成不良後果者,給予記過或者留 校察看處分”。(中新社8月27日)

在此,有必要對不正當性行為進行界定。

所謂不正當,從詞意來理解,是指施加不適當的壓力而迫使某人改變想法。作為法律術語的“不正 當”,應從兩個角度來看,其一是指“一方當事人利用其優越的地位、意志或思想在精神或其他方面向另一方當事人施加非正當的間接壓力”,從而迫使對方就范的 一種非法行為。其二,對他方造成傷害,比如說破壞法律所保護的婚姻。

兩個年輕的大學生自願發生性行為,當事人一方如果沒有濫用自己的被信任地位,或者利用對方薄弱的意志、懦弱的體質以及精神上的痛楚而影響另一方進行自主的抉擇,不存脅迫、趁人之危的情形,怎麼能說是“不正當性行為”?

對于性,國人向來諱莫如深。長期的禁欲主義,使其與“罪”聯系在一起。大學生性行為雖然不是 “道德敗壞”、“品行惡劣”一類,但也總被認為是“不道德”的,應該加以規范。于是,就不由分說地給蓋上一頂“不正當”的大帽子。所謂道德,是大多數人的 行為規范,如今,我國婚前性行為的比例已很高,惟獨說大學生的性行為“不正當”,並給予處罰,公平嗎?

盡管婚前、婚外性行為,目前還不被傳統的道德規范所接受,大學生的婚前性行為也不被認可,但這並非確定大學生性行為正當與否的依據。

「生命科學教育-真愛密碼體驗營」啟文國小登場

苗栗縣衛生局新聞稿 94.09.20 聯絡人:王愛卿
電話:336735
全國首創『生命科學教育-真愛密碼體驗營』
青少年兩性衛生保健擴大宣導活動 921隆重登場囉!

為 宣導青少年兩性衛生保健觀念,本局首度與教育局聯手於九月二十一日上午八時三十分假啟文國小活動中心辦理『生命科學教育-真愛密碼體驗營』-青少年兩性衛 生保健教育擴大宣導活動,期正確將衛生教育宣導,以另類方式融入遊戲、戲劇表演…等活動中,達到寓教娛樂之目的,讓學子們在遊戲中了解縣府教育、衛生等單 位對兩性教育及保健服務的努力與用心。

衛生局羅財樟局長表示:近年來青少女未婚懷孕的問題層出不窮,已逐漸成為備受矚目的社會與健 康問題,更值得相關單位及大眾重新重視之,在臺灣地區15-19歲青少女年齡別生育率,92年為千分之11,(本縣為15),顯示出青少女未婚懷孕、生子 已成為嚴重的健康問題,不容忽視之。婚前性行為的發生、未婚懷孕的事實,與青少年本身的性知識、性態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連。現今的青少年「性知識不足,性 態度保守,但性行為卻開放」,自然容易造成未婚懷孕者激增。

世 界衛生組織針對實施青少年性教育之成效,曾做過相關的分析與研究,並以接受性教育與未受教之青少年群族作一比較,結果發現:曾接受相關教育者具有有三種共 同特徵:即是一、發生初次性行為的年齡較遲、二、利用避孕措施的比率較高、三、涉入危險性行為的傾向減低。

有鑑 於此,在生命科學、性知識宣導與觀念教育之養成,實為教育與衛生單位刻不容緩之當務首急,期透過正向宣導能幫助青少年在面對錯誤的資訊及誘惑時,能做出正 確判斷與抉擇,以減少兩性關係的迷失,亦可減低青少年的困擾與危機,並有助於青少年建立正確的兩性關係。

本 局特別規劃青少年兩性擴大宣導活動,首度與教育局聯手共同為青年學子兩性教育而努力,將公共衛生服務之經驗及衛生教育之成果與本縣青年學子共同分享,並藉 由教育主政單位之認同與支持,融合現今衛生與教育之有限資源,發揮無限之潛能,共同將青少年兩性教育融入生命資源教育中,以跨局、處方式,連結不同領域之 點、線、面,共同築構本縣-『生命科學教育-真愛密碼體驗營』。

活 動內容有:闖關活動及舞台秀,遊戲關卡由十八鄉鎮衛生所,以青少年兩性發展為主題,配合參加學子之之身心年齡、認知及應學習內容分成四區,分別訂定衛教活 動主題,搭配啟文國小為教育局指定之兩性教育資源種子學校,帶動鄰近大倫國中、福星國小、建功國小…等共同參與。

舞 台活動部份並邀苗栗市高級中學以上學校共同參與,將其除教育重點發展外之學校特色融入本活動中,與學子共同分享,期讓活動更具多元性,內容有:國立聯合大 學國術表演、苗栗高級商業學校及育民高級工業家事職業學校的熱舞、建台高級中學話劇演出…等,屆時期待學子們共同參與體驗生命科學的真愛密碼!

一本帶給青年人新生活的書: 真愛需要等待

作者﹕雲澤
【大紀元9 月19日訊】美國校園目前正在推動「真愛要等待」運動(Sex Can Wait),鼓勵青少年要延後婚前性行為的年齡,直到可以為自己的性行為負責時。其中特別提到其理由是:「婚前性行為是無法證明彼此是否有愛,反而會阻礙 真愛的發展。」聖經雅歌中:「愛情,你的名字叫等待。」

1987年,美國著名的婚姻與青少年問題專家麥道衛(Josh McDowell)先生推出了《真愛等待》倡導青年人向婚前性行為說"不"。

此書出版之後,立刻在美國引起強烈的反響。許多青年人開始認真思考"愛情、婚姻和人生。"的問題。很快,美國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真愛等待"運動。

隨後這場運動發展到歐洲、南北美洲和非洲。到2004年為止,"真愛運動"已在全世界85個國家紮根;共有幾百萬青少年簽署真愛立約卡。

1987年 "真愛等待"第一版在美國出版

1993年 "真愛等待"運動在美國田納西州發起

1994年 約有21萬美國青少年簽署真愛立約卡

1996年 "真愛等待"運動在亞特蘭大的奧運會期閆舉行活動

1997年 "真愛等待"運動席捲美國大學校園.共發放了約50萬張立約卡

2002年 在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和非洲紛紛出現。"真愛等待"族,堅持並宣揚"真愛等待"理念

2002年 "為什麼真愛需要等待" Why true love waits 在美國出版

2004年 在奧運會期間,來自全世界二十多個國家的約46萬張“真愛立約卡”被帶到希臘雅典舉行活動
2004年 "為什麼真愛需要等待"在中國出版並興起運動

附註:根據調查顯示,有過婚前性驗的男性,往往會有下列幾種心態:

一.知道自己的愛人曾經跟別人發生性關係時,往往心懷妒意,感到窩囊,因而對女方產生戒心與懷疑。

二.一開始與女生交往就想發生性關係時,通常並不打算與對方深交或準備與她建立婚姻關係。

三.與貌似純潔實則性經驗老到的女生發生性關係後,有厭惡及被騙的感覺。

四.有時雖與女生發生多次性關係,事實上並未投入任何感情。

五.女生發生性關係並無不可,但不希望自己將來與已有性經驗的女性結婚。

六.對於容易交往且很快就能發生性關係的女性,會懷疑她對自己是否真心。

9/19/2005 5:42:31 PM

調查:高雄39%青少年接受婚前性行為

[2005-08-26] 調查:高雄39%青少年接受婚前性行為

【文匯專訊】中新網消息,高雄市府在暑假進行了一個名為「超Young情事」網絡青春大調查,結果顯示,39%的青少年認為只要兩情相悅,婚前性行為是可以接受的,36%的被調者曾想過輕生。

 據台灣媒體報道,這項「超Young情事」網絡大調查的對象以國中以上的在校學生為主,其中男生1508人,女生2712人,合計4220人。調查內容有40題,包含兩性篇、情緒篇、家庭篇、自我保護篇及煙害篇。

 高雄師範大學副校長蔡培村表示,家長也不必為這樣的數據太緊 張,因為想法並不代表作法。蔡培村表示,問卷中有一題「我覺得只要兩情相悅,婚前性行為是可以被接受的。」同意者有39%,無意見者32%,不同意的有 29%。網絡有其開放性和回答問卷者的群聚性,再加上認知不等同於行為,真正會有婚前性行為的比例不會這麼高。

Thursday, September 22, 2005

5成台北女允婚前嘿咻

5成台北女允婚前嘿咻
亞洲地區調查 台難容夫有外遇

【台北報導】一份橫跨亞洲各主要城市的女性研究報告指出,台北女性是亞洲七個地區中最能接受婚前性行為,約五成受訪者贊同,但台北女性也是七地中最不能忍受丈夫外遇,僅百分之五的人認為外遇是可接受的,且台灣女性對婚姻的穩定性相當悲觀。

時代不同
浩騰媒體昨發表針對亞洲七個重要市場的女性進行的問卷調查報告,訪問台北、新加坡、吉隆坡、馬尼拉、中國、曼谷、香港,年齡二十至四十九歲間的女性。有效樣本三千零四十九份。

對婚姻穩定性感悲觀
調查顯示,大中華地區女性較能接受婚前性行為,尤以台北五成的比率最高,其次為中國及香港。浩騰媒體中港台研究總監林鳳珊表示,「但台灣女性是最不能忍受 婚姻不忠誠」,台北女性僅有百分之五可包容另一半外遇;且僅百分之二十七認為婚姻能維持一輩子,是七地中排名倒數第二,倒數第一的曼谷女性只有百分之八認 為婚姻能永恆。
在 消費行為方面,這些地區的女性幾乎都擁有七雙以上鞋子,以香港女性平均每人擁有十六雙最多,其次為中國及新加坡女性,各擁有十五雙,台北女性排名第四,有 十三雙鞋子。台北女性願為變美而整型者是七地區之冠,百分之二十六的台北女性會考慮整型或施打肉毒桿菌,香港及中國女性分別排名第二、三。

孫芸芸:要保護自己
多位國內知名女性昨回應調查結果時,都表示贊同婚前性行為。微風廣場常務董事夫人孫芸芸說:「婚前性行為是一定要的,但一定要教育年輕女性懂得保護自 己。」藝人賈永婕也說:「只要是健康成年人,婚前性行為沒什麼不可以。」亞力山大董事長唐雅君說,婚前性行為很重要,如果不合適,兩個人都會很辛苦。但春 天酒店董事長何麗玲則說,「我對開放的性態度不太能接受。」
賈永婕又說:「我支持整型,等到老一點,長出老人斑時就去打脈衝光,長出眼袋時就去割眼袋。」孫芸芸則表示,「盡量不要吧,除非你真的長得很抱歉,畢竟在身體中加入一些東西有點危險。」
台 灣女人連線秘書長蔡宛芬昨評論調查結果時表示,台灣女性雖然不排斥婚前性行為,但對丈夫外遇接受度卻最低,顯示台灣社會還是籠罩在父權壓力下,女性仍不敵 社會壓力,「從另一個方向解釋,也有可能是台灣女性婚前性行為的對象多是自己的男朋友,基於『他是未來的老公』的想法,因此並不排斥婚前就發生性行為。」

女性怎麼看

接受婚後外遇
我不反對婚前性行為,至於婚後如果有外遇的話,那也是另一半的自由,我也不反對。
賴嘉琳 26歲
三立新聞主播


性行為很正常
我贊成婚前可以發生性行為,因為我覺得這是人的正常生理反應。
林芳妤 27歲
保險業


應守傳統觀念
我不贊成婚前有任何性行為,因為這根本不符合我們的傳統觀念。
高菊 53歲
護理人員


台女最不樂

2005年09月23日

根據一項針對亞洲11個城市高學歷中、青年女性的民調,顯示出有趣的結果。在所有受測國家的城市女性中,台灣女性是最不快樂、最不樂觀的一群;最能接受婚 前性行為的是台灣女性;但最不認為婚姻能夠維持一輩子。台灣女性也是最不能接受婚姻不忠誠者。

懲罰不忠兩敗俱傷
與其他亞洲受測國的女性比起來,台灣的女性主義意識似乎最高。對婚姻和婚前性行為的看法顯示了這一特點。在一個前現代和後現代混合不分的社會裡,男性還處 於男性中心的意識裡,可是女性已接受了性別革命的前衛思想,其結果是男、女都不快樂。男的嫌女的不溫柔順從;女的怨男的自我中心。於是我們的高學歷女生當 然就不快樂了,也當然就對婚姻沒什麼信心了。
此 外,台灣女性最不能接受對婚姻的不忠誠。女權意識高張的女性本來就難忍配偶不忠誠,可是她們有知識可以動用法律等手段,懲罰男性並獲得男性的補償。結果還 是兩敗俱傷,沒人快樂。社會是前前後後、參差不齊地進入現代的。所以都會女性的性別現代意識,難見容於男性傳統的大男人主義,就像在牛馬滿街的舊市場開汽 車一樣,沒人快樂。女人不快樂,男人怎能獨樂?一定是男人的落伍、不長進造成了不快樂的女人。

Sunday, September 18, 2005

大學生被批形象萎靡

大學生被批形象萎靡
談戀愛為生理排孤寂 生活奢侈

【大 陸中心╱綜合外電報導】中國社會公眾對於大學生的期望很高,但對大學生的印象卻相當糟糕!北京最新一份民調顯示,接近半數民眾認為大學生「精神萎靡不 振」,且生活奢侈;此外,近9成的人認為大學生談戀愛並非出於真愛,大多數人認為是出於「生理、心理需要」、「排遣孤獨」才談戀愛的。

《北京青年報》報導,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公布「當代中國大學生公眾形象調查」報告,在大學生心理狀況上,有46.6%的受訪者認為現在大學生有「精神萎靡不 振」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一成的人認為目前大學生確實存在「自殺傾向」,而有51.4%的受訪者將這些問題歸咎於大學生的「就業壓力過大」。
在熱門的大學生戀愛話題中,只有11.2%的人認為大學生談戀愛是出於真誠相愛,多達34.3%認為是出於「生理、心理需要」, 21.6%的人認為大學生談戀愛只是出於「排遣孤獨」。
報告中指出,雖然中國社會開放腳步加快,但大部分公眾仍反對大學生戀愛,主要理由在於怕他們影響學習,再者是大學情侶能修成正果,走進婚姻殿堂的微乎其微。








學習敷衍了事
社會對於大學生的「學習狀況」也不敢苟同,覺得大學生學習態度非常好的只有 8.5%,但覺得「態度一般,敷衍了事」的高達38.8%。
此外,在北京民眾的眼裡,大學生族群幾乎沒有貧困的跡象,相反的,每個月約台幣2000元到3200元的「適度消費」,與每個月台幣3200元以上略顯奢侈的「高消費」,成為社會公眾認知的主流。
這份報告是今年7月至8月間在北京市進行,受訪者包括官員、企業職工、中學學生、教師、退休人員等,共回收534份有效問卷,主要針對大眾對於大學生的經濟狀況、心理狀況、情感生活、學習狀況、道德狀況及對父母的基本態度的主觀印象。

學者:評價苛
主 導這份調查的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年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盧德平表示,社會公眾對大學生期望比一般青年要高得多,因此公眾評價也較為苛刻,但這份調查也適度反 映目前大學生的一些問題,如大學生的愛情觀、金錢觀都不被社會大眾所接受,大學生的學習態度形象也不樂觀,這與上世紀70年代中國大學生發憤苦讀的形象, 表現出巨大的反差。

------------
調查顯示﹕公眾對大學生評價下降 稱其萎靡不振

  中新網9月16日電北京青年報報道﹐在“和諧社會視野下的大學生”高端論壇上﹐“當代中國大學生公眾形象調查”項目組首次向社會公布了調查結果﹐社會 公眾對當代大學生的評價很不理想。“大學生作為職業學習者﹐社會期望相對比一般的同齡青年群體要高得多﹐公眾評價標准的苛刻程度通常會比較高。”中國青年 政治學院(以下簡稱“中青院”)青年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盧德平博士這樣解釋個中原因。

  這項調查是由中青院青年發展研究院實施的。今年7月~8月間﹐該調查項目組在北京市部分城區的街道﹑機關﹑企事業單位面向服務業人員﹑企事業單位職工 ﹑行政部門管理人員﹑中學生﹑中學教師﹑離退休人員等社會群體發放了問卷。據悉﹐項目組此次公布調查結果是為了紀念中青院建校20周年。

  絕大多數調查對象認為大學生“精神萎靡不振”

  調查發現﹐社會公眾對月消費在300元以下貧困層次的大學生﹐明顯認知不足。也就是說﹐在北京﹐大學生群體在社會上展示的形象幾乎沒有貧困的跡象。相反﹐富足的適度消費(月消費500元~800元)與略顯奢侈的高消費(月消費800元以上)成為社會公眾認知的主流。

  絕大多數調查對象認為大學生目前的主要心理問題是“精神萎靡不振”。

  有10%左右的調查對象認為目前大學生存在“自殺傾向”。至于造成這類心理問題的原因﹐一半以上的調查對象將其歸咎于“就業壓力過大”。盧德平分析﹐ 隨著大眾教育時代的來臨﹐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被社會各階層廣泛認知。這為發動社會力量解決大學生的就業難題提供了一定的社會輿論基礎。但同時也應該看 到﹐社會輿論的壓力與大學生群體對優勢就業崗位近乎急功近利的期待﹐也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高校辦學的短期化﹑市場化﹐從而不同程度地淡化培養有長久發展潛 力的優秀人才這一大學的傳統功能。

  調查還發現﹐對目前大學生心理狀況持悲觀態度的人群主要是“中學教師”。盧德平認為﹐這個群體是從自身職業經歷為出發點進行判斷的。因為“大學生的很多心理問題都可以追溯到中學階段”。

  對大學生學習態度的社會評價呈現出明顯的分化趨勢。認為大學生“學習態度較好﹐能認真完成作業”的百分比(41.7%)與認為大學生“學習態度一般﹐ 敷衍了事”的比例(38.8%)基本接近﹐居于各選項百分比排序的第一﹑二位。認為大學生“學習態度非常好”的比例則只有8.5%。總體講﹐對于大學生學 習態度持積極評價的比例和持消極評價的比例基本持平。由此可以看出﹐公眾對當下大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學習精神的評價不太樂觀。

  公眾對校園愛情濃度純度不樂觀 中學生最支持大學生談戀愛

  大學生戀愛是人們喜歡議論的話題﹐本次調查也不例外。

  盧德平指出﹐從改革開放初期大學生戀愛的隱蔽狀態到目前公開或半公開的狀況﹐體現了社會和學校管理層對于大學生戀愛越來越傾向于寬容和理解。但對于大 學生戀愛中的愛情濃度和純度﹐本次調查並未提供特別樂觀的結果。從總體調查結果看﹐調查對象中只有11.2%的人認為目前大學生談戀愛是出于真誠相愛﹐而 認為是出于“生理﹑心理需要”﹑“排遣孤獨”﹑“大家談﹐隨大流”的分別佔一定比例。

  公眾反對大學生戀愛的主要理由集中在兩點﹕一是影響學習﹔二是成功率太低﹐大學情侶能修成正果走進婚姻殿堂的微乎其微。但中學生(15歲~18歲)這 個群體卻非常支持大學生談戀愛﹐而且對大學生未來感情的走向相當樂觀。盧德平認為這說明當下的中學生面臨著和大學生同樣的問題﹐不少人也處于戀愛狀態﹐他 們是在以支持大學生戀愛“向社會爭取最大的戀愛話語權”。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在各種有悖于公共道德或社會倫理規范的行為中﹐大學生在公共場合“情侶之間的動作過于親密”被視為最普遍﹑最典型的負面表現。當然 ﹐在公共場合有這種表現的青年群體並不限于大學生。而差別就在于﹐社會公眾對大學生群體公共場合負面表現的評價往往與對大學生群體較高的社會期望聯系在一 起。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大學生群體所肩負的相對重要的社會使命﹐也使之和一般的社會青年群體之間有區別﹐因此所面對的道德律令在標准上有所不同。

  經過十幾年的變遷﹐大學生的追求從道德自我完善轉型為商業成功

  與高考制度恢復後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大學生發憤苦讀﹐社會評價普遍較高相對比﹐上世紀90年代後的大學生群體在社會公眾中的形象確實表現出巨大的反 差。“大學生的公共形象大致呈現三個軌跡”﹐中青院的李江英老師介紹﹕第一﹐從精英到大眾的轉變﹔第二﹐從純粹的精神追求到消費主義﹑享樂主義傾向的轉變 ﹐大學生群體現在不能超脫于享樂主義的影響﹐物質欲望超過了實際的消費能力﹐所以在公眾看來﹐大學生從精神跌到物質﹐是完全符合邏輯的﹔第三是從追求道德 上的自我完善到遭遇誠信危機。

  經過十幾年的變遷﹐大學生的追求從道德上的自我完善轉型為商業的成功﹐所以“大學生在公眾中的形象已經跌到20年的最低點”。但李江英老師認為﹐大學 生的公共形象會隨著大學生社會價值的變化而變化﹐其精英意識逐漸過渡到大眾思維﹐對于這個群體﹐公眾應持理解和寬容的態度。“社會公眾確實對當代大學生的 評價不很理想﹐但是並不等于現在的大學生不如以前的大學生了。”盧德平這麼說。“過去大學生和現在的大學生角色轉化很多﹐這種狀況下﹐大學生是否還是天之 驕子呢﹖”中青院常務副院長陸士楨問。而事實是﹐對于這種變化﹐“大學生和社會都很難認知”﹐這也造成了大學生本身主觀狀態和社會評價之間存在特別大的差 距。

  對于這種認知偏差﹐大學生應該如何面對呢﹖盧德平說﹐“大學生引領社會和適應社會是一個悖論。但面對社會評價﹐你們要客觀地分析自己的長處和不足”﹐ 多了解一些以前大學生的生存歷史﹐看看彼此的差距到底在什麼地方。現在大學生在職業化的趨勢裡﹐要有歷史意識﹐不能丟掉傳統社會對于大學生社會使命的要 求。 (堵力)

戀愛巴士出團 幫科技男尋愛

戀愛巴士出團 幫科技男尋愛
男上限45歲 女35歲

【李 姿慧、劉艾蕾╱台北報導】旅行社看準國內有六百萬名單身男女,推出旅遊結合交友的「戀愛巴士」之旅,徵求未婚竹科新貴男及未婚大學畢業女性,團費約一萬五 千至二萬五千元間,比一般團費貴一成。首團新加坡四日遊將在二十四日出發;其他業者表示,明年也將陸續推出類似旅遊方案。

瞄準單身
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發現,單身族在上班族中佔六成七,八成僅能在工作場合認識異性,七成六即使有對象仍想認識異性,另有五成三雖希望透過單身旅行團尋找另一半,但擔心對方條件不佳。

少了血拼多了團康
將日本旅遊交友節目《戀愛巴士》產品化的雄獅旅遊策略行銷副總黃信川說,聯誼行程選定新加坡、巴里島、沙巴、菲律賓等國,報名者限單身,男不得超過四十五 歲、女不得超過三十五歲,行程少了血拼、多了團康,包括浪漫海灘派對、螢火蟲之夜搭浪漫小船、海上渡假村及晚會等,「原本女生限制教師職業,沒想到引起女 性朋友抗議,後來取消行業別,女性反應較踴躍,國內單身市場前景可期。」總經理裴信祐說,單身朋友可在途中溝通生活想法、工作態度及未來計劃,也可從小細 節觀察特質。
大都會旅行社副總林進郎說,若單純只推未婚男女出國聯誼,可能會有詐婚等問題,日本曾組過男女未婚旅行團卻受限,直到推出親友團,才一炮而紅,風行至今五年餘。林進郎說:「大都會也早就設計加入親友團的未婚聯誼團,明年初推案前進日本。」

業者推矽谷行跟進
婚友聯誼業者詹媽媽負責人詹朱莉莉表示,他們正在籌備矽谷之行,要拉攏矽谷的高科技人才及台灣未婚女性,目前會員反應很踴躍,另外也考慮舉辦新加坡之旅,新方案將於明年推出。

戀愛巴士旅行團資訊
參加資格:
男:25~45歲,竹科工程師
女:25~35歲,大學畢業以上學歷
出團內容:每周出團,包括新加坡4天、峇里島5天、沙巴5天、菲律賓4天
費用:14,900元至24,900元不等
行程特色:無採購行程,多元化團康活動如浪漫海灘派對、螢火蟲之夜搭浪漫小船、海上渡假村及晚會等
資料來源:雄獅旅行社

曾經愛過就已無憾,李幸育,放手吧!

2005.09.18  中國時報 中時社論

很多人說,李幸育的眼淚衝破了冷冰冰的條文所建構起來的法律長城,她抱著孫吉祥軍服、口中一再說要 為未婚夫生下子嗣的畫面,為這個不相信愛情、不相信承諾的時代,留下了動人的篇章。這一周來,受到這片真情的感染,不少人支持李幸育死後取精、人工受孕的 做法和計畫,認為真情無價,愛的結晶最是美好的人間證言。然而,兩情相悅的可貴並不意味著獨力生子的理所當然,兩者所要考慮的層面是很不一樣的。

相傳孟姜女千里尋夫,哭倒萬里長城,找到萬杞良骸骨,孟姜女的眼淚流過,竟滋潤了先生的白骨,因此開始出現毛髮復生的跡象,孟姜女非常高 興,心想可以讓已死先生死而復生、再續前緣,但土地公卻認為這樣違反生死定理,因此決定干預,他告訴孟姜女應該把骨頭裝進袋子裡,背回家。孟姜女並不知道 這麼做會抑制萬杞良的復活,等到她發現之後,先生已無法起死回生。這個民間傳說很清楚地點明,眼淚或可淹沒堅固的權力與法律營壘,但畢竟不能違反天理,人 生凡事都有定期。


許多支持李幸育人工受孕的人說要尊重人權,那麼,或許我們應該仔細思考要尊重的是誰的人權?在孫吉祥已經過世的情況下,生者取走他身體一部分的做法已有值 得商榷之處,畢竟再怎麼相愛、再怎麼親密,未經本人明確的意思表示,誰都不能做這樣的決定,因為精子隱含著創造另一個生命的可能,這是何等大事,想像一 下:在他離世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之後,生生世世還有從他而出的生命,還有一件一件人間未了情繼續以他不能置喙、不能干預的方式進行著,一個生命就 是一個牽掛,無盡的延續就是永恆的糾纏,這麼做妥當嗎?

生者不但不應該、不能夠為死者做這樣重大的決定,甚至也不應該、不能夠為來者做這樣的決定。李幸育一再陳情認為,現今很多單親家庭的小孩也 不錯,甚至有獨立堅強的人格,在社會上生存的本領更好,因此她及支持她做此決定的人說,孩子生下來沒有父親也無不可;再說,孫吉祥的眾多軍中袍澤皆表示願 意做小孩的乾爹,孩子成長過程不會寂寞,也無缺父遺憾之虞。

此時此刻,包括李幸育本人在內的許多孫吉祥的親友,都還處在巨大創傷所引發的不穩定情緒之中,所謂乾爹、照顧一輩子之類的話,情意感人,但 是生養孩子是一輩子的長期投入,很難把周圍親友在這種狀況下所做的承諾當作倚賴;說句老實話,一旦李幸育決定生下小孩,就是她和孩子兩個人的世界了,當事 件的衝擊漸漸淡了,絕大多數的人會回到日常的軌道裡,應付他自己的生活起伏。現實,很可能多半只能由李幸育自己扛起:孤軍奮鬥的身心寂寞、教養孩子的責任 與壓力,李幸育的安慰與支持力量,是過去十二年的海誓山盟,今年三十歲的李幸育要這樣一直緊緊抓著孫吉祥杳然的身影度過大半輩子,想起來豈不令人心生憐憫 與不忍嗎?

至於單親小孩一樣活得精采的說法,當然也沒錯。但是單親的成因如果是無奈的生離死別,孩子在出生後失去雙親中的一方,包括單親者與單親小孩 以及周遭親友自當鼓勵以積極達觀的態度繼續生活,但如果能夠選擇、能夠避免,相信絕大多數的單親家庭寧願不要孩子這麼早熟、這麼懂事、這麼堅強,而願讓他 們在一個雙親共同扶持的家庭裡按部就班的成長,為人父母者豈能忍心在孩子沒有出生前就先為他們預定一個艱苦艱難的環境,以令其卓絕卓越?做父母的邏輯不會 是這樣的。如果李幸育定意要生下孩子,這個孩子有一天總會問起父親的事,那麼她就要冒一個風險是,孩子有一定的可能會詰問為什麼他要在無父的環境下受孕、 出生?明知在無父的前提下還要生下小孩,顧全了大人想要延續愛情的心願,但這對孩子公平嗎?

李幸育和孫吉祥的家人都決定原諒肇事者,畢竟往者已矣,但是過多的糾葛一如過多的仇恨,都是一種「不肯罷休」、都不能讓死者安息,也都不能 讓生者掙脫揪心之痛;孫吉祥走了,但感謝上帝,他曾經有李幸育這樣的未婚妻,給他這樣的愛,他的人生短而無憾;同樣的,在李幸育的生命裡,曾有過這樣一段 珍貴的情緣,這真是上天多大的恩賜!相信相愛如許之深的孫吉祥,也捨不得讓李幸育在未來的無盡歲月裡,一個人辛辛苦苦地照顧孩子。人生,相遇就是福分,走 過,就放手吧;天開地朗地好好活著,才是對摯愛最大的回報。

Thursday, September 15, 2005

女博士出書反擊妖魔化說法 揭開博士群生活內幕

2005年09月01日 15:36
顏立強 孫磊

據《南京週末報》報道,專科生是小龍女,本科生是黃蓉,碩士生是李莫愁,博士生是滅絕師太,上滅下絕,夠狠!

世界上有三種人,一為男人,二為女人,三為女博士。據說若為了定義的準確和完整,又在前面加了一個定語,“未婚”女博士。

女博士無非是白天愁論文,晚上愁嫁人。……不知從何時起,在網路和現實生活中流傳起關於女博士的若干段子。當“滅絕師太”和“男人女人之外的第三種人”之類帶有妖魔化傾向的說法甚囂塵上時,女博士們開始反擊了。

日前,湖北人民出版社出了一本名叫《我是女博我嫁誰》的書。

這本14.4萬字的小說,以“晴川書院”為背景,描述了一群女博士生的校園生活與愛情,力圖“還原她們真實生活狀態和情感觀念”。

據記者了解,該書作者係某知名大學女博士,平素甚喜舞文弄墨,因長期受累於“滅絕師太”之名,遂於緊張的論文寫作之餘著成本書。

週末報記者幾經周折聯繫上該書作者彩雲雨田(筆名),她爽快地答應了記者的採訪要求,並用短信約定了採訪時間,但前提是不要透露她所在的學校和真實姓名,甚至連年齡這樣基本的狀況也不願意多說。

8月26日的上午,週末報記者準時撥通了彩雲雨田的電話,電話那邊傳來了女博士溫柔清脆的聲音。

“我就是傳說中的‘滅絕師太’”

“我就是傳說中的‘滅絕師太’!”還沒開始正式採訪前,彩雲雨田就幽默地對記者說,“說我們是‘滅絕師太’就罷了, 尼姑也還算是女的吧,總歸性別鮮明,後來就愈發恐怖了,我們女博士又無端丟失了性別,成了男人、女人之外的‘第三種性別’的人。”

說到女博士的被“妖魔化”,彩雲雨田自己也有親身的經歷:“一次我坐火車回學校的時候,坐在我對面的男人就不停地向我搭訕。當他知道我是女博士的時候,你 不知道他的眼睛瞪得有多大,立刻擺出一副施捨加獵奇的神色,對我說,‘你就是第三種人呀,我看書上說,如今各大高校的女研究生樓盛行的口頭禪是:白天愁論 文,晚上愁嫁人。是吧?’他那副樣子,當時真想抽他。”彩雲雨田憤憤不平地講述著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對於自己的人生經歷,彩 雲雨田似乎並不滿意:“有時候我覺得我是一個失敗的人,因為我發現成功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當我小時候,我想讀到大學就算成功了;可是當我讀到大學, 我發現本科生滿地都是,於是去考研究生;當我讀到研究生,發現上面還有博士;當我讀到博士,卻又發現在全國人民面前無端丟了性別。”

她有點無奈地說:“接到碩士通知書和博士通知書的命運是截然不同的。在他人眼裏,碩士若是和高薪工作、優厚待遇以及羨慕聯繫在一起的話,而女博士卻被認為是不男不女。”

女博士究竟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呢,彩雲雨田很大方地公開了自己的生活:“我們一起讀書的女博士,也喜歡逛街買衣服,也喜歡打扮自己,週末或者有時間的時 候,大家也會一起出去喝茶、KTV。我們絕不是那種只會死讀書的人。”為了證明自己的生活豐富,彩雲雨田還特意問記者有沒有看前一天晚上的《超級女聲》總 決賽,她開心地告訴記者自己是一個鐵桿“玉米”,最喜歡的李宇春奪魁了,心裏別提有多高興。

“當然,也有些女博士潛心於學術,沒什麼時間接觸社會,但各人有各人的活法不是嗎?”彩雲雨田反問記者。

“我有一個郭靖式的男朋友”

“其實女博士首要的還是當女人。我們女博士們在一起,討論最多的還是男朋友之類的話題。中國的教育體制並沒有教女人 怎麼當女人,可是,只要有人肯教、會教,女博士絕對比女人還女人,她們有學習所需要的智力和心態。”彩雲雨田這樣告訴記者。

彩雲雨田說,一般情況下,女博士都在念博士之前就把個人問題解決了,一些在讀博之前還沒有解決個人問題的,以後的確會有點困難。“其實女博士並不一定要嫁 一個博士、碩士什麼的,就像我文章中所寫到的,一個女博士嫁給了一個大專生,的確是我身邊發生的,那個女博士還是我的好朋友呢,現在他們生活得很幸福。所 以我們女博士找男朋友,基本上不會怎麼考慮對方的學歷的。我的男朋友不是博士,也不是碩士,但我們在一起感情很好,我周圍的一些事例就足以證明一切。”她 興致盎然地總結女博士群體的擇偶觀。

“當然也不是每個女博士都是這麼想的,這要看你活給誰看了。如果你只是活給別人看,那你應該 去找個男博士,這樣才有點面子;但如果你想活給自己看,那就要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哪怕對方是一個大專生或者更低的學歷。兩個人過一輩子,要有共同話語,談 得來是最重要的,你說是吧?”彩雲雨田反問記者。

“我已經把自己‘嫁’出去了,而且我男朋友是郭靖式的。什麼?不知道什麼是郭靖 式男友?就是看上去傻傻的,但是內心很好,特會疼人的那種!”彩雲雨田的話語絲毫不掩飾自己內心的興奮。說起自己的男朋友,電話那頭的她很興奮。她給記者 講述了她和男朋友之間的一個小故事:“我是個路盲,就連家樂福這樣四平八穩的大超市,我也能迷路。但我還是很喜歡在大超市裏和我男朋友玩‘捉迷藏’,是不 是很幼稚呀!但更可笑的是,每次我乘我男朋友不注意時,找個貨架躲起來,躲著躲著我就迷路了。每次我男朋友找到我的時候,我都做出一臉可憐巴巴的樣子,而 我男朋友則會對我說:‘只要是個男人,能充當一回自己愛的女人的救世主,多半是感覺很好的。我也就在得意中忘了找你時候的著急和氣憤,只剩下愛憐了。’”

彩雲雨田有點不好意思地向記者說:“有許多朋友問我為什麼不找一個學歷高一點的男朋友,如果現在還有誰問起的話,我只會對他們說一句話:‘我很享受我現在的愛情生活,郭靖式男朋友萬歲!’”

“‘不務正業’寫《我是女博我嫁誰》”

《我是女博我嫁誰》一書的責任編輯馬駿也為女博士鳴不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也詳細透露了約寫這本書的初衷:“當時我是看了一篇文章叫《我是女博士,我 不是滅絕師太》,開始注意這一群體。有一段時間我也在和女博士這個群體接觸,我覺得女博士的生活同樣是豐富多彩的,寬大的博士袍和方方正正的博士帽,根本 不會抹殺女博士身為女人的標誌,現在關於女博士的許多段子越來越妖魔化。其實女博士不會長三頭六臂,她們同樣可能擁有靚麗的容顏、窈窕的身姿和溫柔的天 分,不過是比一般女人知識多一點點、理性多一點點、嫁人難一點點……而且我也和彩雲雨田經常聯繫,我可以在她身上發現女人的一切優點。”記者在採訪中了解 到,彩雲雨田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女博士。馬駿告訴記者:“彩雲雨田的漫畫水準差不多可以達到專業水準。《我是女博我嫁誰》這本書裏配有幾十張插圖,都是彩雲 雨田自己親手繪製的,而且都配有文字說明。這樣可以增加閱讀此書的趣味和觀賞性。”

“其實那些插圖是我在寫累了的時候,順手素描的,後來編輯看見了,覺得不錯就用了。那些插圖只是信筆塗鴉而已,都還是業餘水準啦,其實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彩雲雨田謙虛地說。

據馬駿介紹,彩雲雨田從構思策劃到完稿,大約花了三個多月,利用的全部是論文寫作之餘的時間。

“說實話,寫《我是女博我嫁誰》這本書的時候,我可是‘不務正業’哦。直到現在,除了我最要好的朋友,其他人都不知道,最重要的是不能讓我‘老闆’(大學 裏,研究生一般都稱自己的導師為‘老闆’,因為這樣顯得‘親切’)知道。”彩雲雨田笑著對記者說,“那段時間論文寫作也很忙,弄得我只有利用平時休息的時 間,寫書的這一段時間真的像又回到了我考研考博的那一階段。”

“那一階段,學校裏忙著考研、考博的人,你都會看得出來,因為這些人的外貌指數都要下降一個檔次,考完試以後,又會 提高一個檔次,呈現曲線狀波動。這是我親身經歷得出的結論。”彩雲雨田不無幽默地描述著她考研、考博時的情景。

彩雲雨田還告訴記者:“其實寫書的時候我也會苦中作樂的,我經常會融入到角色中去。你還別說,真正進去了,你會發覺真的還挺有意思的。平時的一點開心的事 情或者別人給我講的一些好玩的事情、笑話什麼的,我覺得有意思的,都會儘量把它寫進文章中去,當你覺得是在記錄自己的點點滴滴時,就不會覺得太累了。”

“書中的人物都是我周圍同學的縮影”

談及小說中的角色,彩雲雨田不無自豪地告訴記者:“書中每一個角色,在我平時的生活中都是有原型的。韓默、程曦兩個女一號,她們的原型都曾經是我在研究生 時代最好的朋友,也是我最欣賞、欽佩的兩個女生,她們恰恰是兩种女人的極品。但是裏面的事例,並不全是這兩個人的,我其實是‘雜取種種人,繪成兩個人 ’。”

記者在新浪網上《我是女博我嫁誰》的評論中,看到與彩雲雨田同在一所大學的一位讀者的留言:推薦全體大學學子看此書,尤其 是曾就讀於這所學校的朋友們,看後讓你頓生故人重逢感,並特此證明,書中所提到的長髮飄師兄真有其人,他被打之事也確有此事!還有書中的“萬國俱樂部”也 的確存在,就在留學生樓對面,真名叫“一棵樹”,2005年暑假期間被拆除了!

“其實那個長髮師兄也是半真半假,至少我沒有看 到,但大家都這麼傳,我就寫上去了。”彩雲雨田被這位熱心的讀者弄得有點尷尬,“畢竟這本書是小說嘛,其實不需要那麼較真,我也只是把我身邊同學比較可 笑、比較好玩的事情記下來,讀者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輕鬆一下,哪怕是笑一下,我也就滿足了,寫這本書的目的就達到了。”

談及寫這 本書的初衷,彩雲雨田坦言:“許多人認為女博士都是在成天忙論文,一點都不好玩,其實這也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在學業比較忙的時候,我們的確過得比較枯 燥,但如果我的書裏都寫這些東西,說我們寫論文怎麼怎麼苦,日子多麼多麼單調,每天要上多少多少課,那就沒什麼意思了。我就是想寫大家都不知道的博士生 活,這也是大家最感興趣的,而且我們的生活其實也蠻多彩的,為什麼不用手中的筆把它記下來呢,是吧?也算是為以後自己的生活多一點回憶,我覺得這樣是蠻好 的。至於外界說這本書要為女博士正名,我覺得是有點抬舉我了!

來源:中國經濟網

生活圈子窄教師相親百次

 【本報訊】據《南京晨報》4日消息:星期一至星期五上課,星期六、星期日相親,28歲的大學教師潘小姐告訴記者,自去年以來,相親已成為她每周的必修課,遺憾的是,在經歷近百次相親後,她仍沒找到心儀的男士,這令潘老師頗為苦惱。

 據潘老師稱,自從前年她研究生畢業後,便留校任教,家人便開始 為她的婚姻大事著急,並動員親戚朋友一起幫她介紹對象。說著,潘老師從桌上拿起一個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記滿了近百個姓名和電話號碼。她告訴記者,這些 號碼均是她見過的一些男士的聯繫方式,但沒有一個成功的。由於是親戚朋友介紹的,她也不好意思拒絕不見,但頻繁地相親已經讓她有些迷惘,連她也不知道什麼 樣的男士才適合自己。

南京單身教師佔四成

 事實上,不少單身教師都有與潘老師類似的困惑,而且單身教師的隊伍也有不斷擴大的趨勢。記者從南京一高校工會獲悉,該高校目前共有80名青年教師,其中單身教師有32名,佔40%。不少單身教師表示,生活圈子窄是他們擇偶難的一個主要原因。

 27歲的謝老師是南京某中學的教師,平時,生活的圈子就是學校、宿舍兩點一線,很少到外面去玩。這也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她的擇偶範圍。據初步統計,包括高校、中小學以及相關培訓團體等,南京目前的教學機構上千所,每所學校都有相當一部分單身教師。

相親角在內地不少地方興起。 資料圖片

婚介機構拒35歲以上女士 大齡女徵婚遇尷尬

www.GX.XINHUANET.com   2005-08-20 09:36:14  來源:新桂網-南國早報

近日,記者走訪南寧市多家婚介所發現,登記徵婚的大齡男女中,“陰盛陽衰”現象嚴重,大齡男士在擇偶時處於優勢地位,而城裏的大齡女卻難尋知音。甚至有一些婚介所表示,不願意接待35歲以上的大齡徵婚女。

大齡徵婚是“男挑女”

8月17日,記者在南寧市某婚介所採訪時,一位工作人員拿出征婚者聯誼活動的照片,說:“你 看這位女士,是某大學的老師,身材勻稱,模樣也俊,溫文爾雅的,可就是沒找到合適的對象,主要就因為她今年35歲了。”已經在這家婚介所工作了3年的一位 紅娘感慨,現在的男士尋找配偶,絕大多數要求“年輕化”,即使自己已經四五十歲了,也還想找個20多歲的。

一家婚介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般來說,32歲以上的女性,徵婚就開始“艱難”了,多數男性徵婚者將年齡要求限制在32歲以 下,因為32歲以上生孩子就是高齡產婦了。超過35歲的大齡女性,即使在婚介所登記了,最後大多談不成對象。婚介所沒法收到成功介紹費,所以都不願意接待 這樣的大齡女性。該工作人員還說,大齡青年徵婚基本上是“男挑女”,男的比女的好找對象。

大齡女緣何“尷尬”

廣西究竟有多少大齡單身女性?據統計部門調查,廣西城鎮30歲及以上大齡未婚人口占同齡人口的3.14%,總體比例是男性高於女性,但在南寧市,由於大齡女婚姻較難解決,所以在一些單位裏“大齡女”現象很顯眼。

廣西社會科學院的副研究員傅慧明分析說,廣西的大齡未婚青年人口性別比例,雖然是男性高於女性,但是男性還是有相對的優越性。

作為同齡人,男性的選擇面比女性要廣。受傳統的思想影響,女性徵婚會選擇年齡比自己大、收入比自 己高、學歷也比自己高的男性,但這樣的大齡男性卻往往會選擇年齡更為年輕的女性,這就造成了惡性迴圈,大齡女性越來越難找到合適的對象。

據廣西社科院的調查表明,生活在城市的大齡女,中高以上收入者佔據了多數,約佔60%左右,這意味著每10個大齡女中就有6個是經濟條件比較好的。

在某銀行工作的張小姐外貌比較好,而且收入比較高。她說,自己今年已經32歲,到了這個年紀沒有結婚家裏非常著急。她這兩年起碼談了七八個男朋友,但一直沒有遇到中意的,那些男士不是收入沒自己高,就是外貌不怎麼樣。

據了解,“高學歷、高收入、高身材”是眾多大齡單身女性擇偶的三大嚮往。有一位女白領在徵婚要求上寫著:“理想的他,年齡必須比我 大,哪怕只大一天;身材必須比我高,哪怕只高一釐米;能力必須比我強,哪怕只比我多賺一塊錢!”這種傳統觀念目前大有市場,即便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女性也 不能避免。

廣西大學社會管理學院副院長烏尼日教授曾經做過大齡男女婚戀現狀的調查研究。8月18日,記者採訪了烏尼日教授,她認為,從意 識形態方面來講,大齡女徵婚難的問題是社會轉型期的正常現象。女性文化解放才有不到一百年的歷史,要改變長期積澱的傳統觀念,需要更多的時間。

大齡女擇偶趨向謹慎

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大齡女選擇伴侶越來越謹慎了。到婚介所徵婚的32歲以上女士,不外乎有過婚史或沒有婚史兩類。沒有結過婚的女 士,不少人有這樣的歷程:大學畢業或研究生畢業時已經二十六七歲,再為事業拼搏幾年,一不留神就過了30歲。這些女士在經濟等各個方面都比較優越,選擇配 偶時往往比較挑剔。

目前婚介所裏就有眾多這樣的大齡女性,她們其實可以不依賴婚姻就能“過上好日子”,因此她們在擇偶問題上更加審慎,不少人抱著寧缺毋濫的心態,輕易不會被男人“俘虜”。

有過婚史的離異大齡女,鑒於過去失敗的婚姻經驗,她們選擇伴侶更加謹慎,結果更降低了徵婚成功的可能性。(記者張鵑 見習記者袁堂紅)

德國許多高等學歷女性沒有孩子 源於伴侶難尋

編輯: 付華一 2005-09-08 16:00:13 稿源: 國際在線

國際在線消息:德國很多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沒有孩子。人們常常認為,是她們一心撲在事業上的結果。但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她們很難找到合適的伴侶。

  據《南德意志報》9月7日報道,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德國西部有43%的37歲至40歲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沒有孩子,而在德國東 部這一比例為24%。馬格德堡教授克裏斯蒂安娜·德奈爾對這一現象進行研究後指出,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很多女性找不到伴侶。

  他說:“上過大學的女人像她們的同齡人一樣喜歡要小孩。在已婚的高校畢業女性中,有小孩的比率和其他女性是一樣的。而上過大學的女人沒有伴侶的原因則是可供她們選擇的男性越來越少。”

  當然,這種相對的越來越小的選擇範圍是由她們的擇偶條件造成的。她們總是希望自己的伴侶有高中或大學學歷。通常情況下,男性大學畢業生 會與比自己文化低的女性結婚,比如男老闆和女秘書、男醫生和女護士等等。反之,如果女老闆選擇了男司機,就不容易被人接受了。德奈爾還提到了伴侶之間相互 吸引的問題。他說,女性選擇結婚對象時會比較注重男方的收入和地位,而男性則會考慮女方是否年輕貌美。另外,對社會地位層次的要求也成為了女性難覓知音的 另一個原因。(國際在線獨家資訊 劉悅)

美青少年的新時尚 MySpace

【大紀元9月7日訊】(大紀元記者陳常鵬編譯報導)MySpace.com近日在美國社交網站中崛起,其點擊率已超越Google,會員多為青少年且多達2千8百萬人。對於流行音樂的促銷作用,已有媲美MTV之態勢。

據 《紐約時報》之報導,某俱樂部創設人威爾森(Keith Wilson)還記得在MySpace問世之前,人們彼此以"Keith" 或"Joe"等普通名字相稱呼。現在人們叫他為 "Keith 2.0",其友為 " Joeymachine ",這些是他們的MySpace名字。

25歲的威爾森,最近主辦名為Club Moscow的系列搖滾演唱會湧進了大批歌迷,全拜MySpace網頁上的廣告張貼所賜。他說:「我全靠MySpace來經營我的生意。我已經好幾年沒用傳單了。」

MySpace.com 是個社交網站,創設於2003年秋。與Friendster性質相似,但以傳播流行歌曲為取向,融合了部落格(blog)、AOL的即時訊息、 Craigslist.com的分類廣告、Evite.com的邀請服務,以及match.com的擇偶啟事等眾家所長,迎合了時下青少年的喜好。在幾年 內便吸收了千萬名青少年,成為他們維護個人網頁的地方。

雖然會員不乏年逾二十者,但個人網頁通常帶著「青少年臥室」的樣貌——花俏的圖案點 綴、親密的照片、酷炫海報,襯以嘈雜的音樂;該網站也是數位相機與手機影像作品的展示地。MySpace還有一項很受歡迎的特點,即個人可編排好友圖庫。 透過好友的照片,可連結至其網頁。許多學生將個人好友數量之多寡視為身份地位的象徵。

據comScore MediaMetrix公司之統計,MySpace 在四月份的點擊量已超越Google。又據Nielsen/NetRatings 公司之調查,該網站的用戶平均每月造訪計1小時又43分鐘,相較於facebook.com的34分鐘與Friendster的25分鐘。

網 站的創辦人29歲的安德生(Tom Anderson)與39歲的狄沃夫(Chris DeWolfe),對現在的成績也感到訝異。安德生說:「我們怎可能超越Google?我母親知道Google,但她沒聽過MySpace。」安德生原係 加州大學洛山磯分校電影藝術碩士,他協助狄沃夫經營一家互聯網行銷公司時便構思設立MySpace。當時互聯網商務正值2000年泡沬化後之恢復期,而 Friendster與 Facebook等網站正風靡一時。

狄沃夫則擁有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商業碩士學位,目前主管網站財務。他說:「我 們起家的方式,有點像開家酒吧。」他們將網站消息告知朋友,以及在酒吧、夜總會及演唱會所邂逅的人們,不久網站名聲不脛而走。由於以推廣音樂為取向,許多 獨立製片人、創業演員,特別是無約樂團們紛紛運用該網站介紹他們自己及作品。許多籍籍無名的團體,因 MySpace而捧紅,其功勞不亞於MTV。

美 國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執行長默多克(Rupert Murdoch)在7月同意以5億8千萬美金之高價買下MySpace的母公司Intermix。新聞集團看中了該網站在年輕族群的接受度,而電視或報紙 通常較難於觸及青少年。MySpace對會員完全免費,它的收入來自每張網頁上的橫幅式廣告。令人稱奇的是,它並未提供什麼創新的服務便能闖出一片天地。

由於MySpace的急速成長,創辦人表示,其公司近期將與唱片大廠合夥建立自我品牌。他們也堅持在未來併入集團後,要一本初衷地保持MySpace的原貌。

未婚女性年過卅就拉警報 40一枝花則是身價暴跌

中廣新聞網 2005-09-10 08:30

據竹科單身俱樂部的統計數字指出,未婚女性在廿歲到廿五歲之間行情最好,但超過卅歲之後則是身價開始滑落,卅到卅五歲之間,男性選擇機會是女性的三倍,如 果女人到了四十一枝花的年紀,男生選擇機會是女性的八到九倍。(彭清仁報導) 竹科單身俱樂部針對兩年來廿到四十八歲、大專以上八千名男女進行調查,發現中秋節將近,有將近八成的單身族抱怨愛情擦身而過,進一步分析,發現適婚男女經 常在年齡拉警報時才開始交友求偶,也錯過了交友的黃金期。而調查數據中發現,未婚女性廿歲到廿五歲之間,是君子女逑期,身價最高,一位女性平均有三個選擇 男性的機會,但廿五歲到卅歲之間,則是男女平等選擇機會均等,但未婚女性一過了卅歲之後就拉警報,身價就開始盤跌,卅到卅五歲的女性,男性的機會反而是女 性的三倍,未婚女性如果錯過卅五歲,進入女人四十一枝花的年齡,身價暴跌,女性的交友擇偶的機會只有男性的八分之一到九分之一。竹科單身俱樂部總監盧瑞琪 表示,大部分的未婚男女,經常在年齡拉警報時才開始擔心求偶,想要在短短的一年或是半年的時間,找到理想的對象並不容易,因此建議單身未婚男女,儘早和異 性交往,而且態度要積極不能心急,只要走出去就一定有機會。

Wednesday, September 14, 2005

探索:基因決定交友與擇偶的標準

人們在選擇朋友或是伴侶時,會本能地傾向於那些在各方面都與自己相似的人

交友與擇偶是由基因決定?

有人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但也有人說朋友間、夫妻間互補的性格才會形成更大的吸引 力,到底哪種說法是正確的呢?西安大略大學的心理學家Philippe Rushton教授歷時二十年的一項大型研究終於給出了答案:人們在選擇朋友或是伴侶時,會本能地傾向於那些在各方面都與自己相似的人。

外向的人多是喜歡與開朗的人交朋友,傳統的人也不會傾向於那些時時想要破除陳規的人,如果你的朋友或是家人都被認為非常古怪,那你恐怕也難以逃脫這樣的指責。

Rushton教授在對1600名參與者及上百對雙胞胎進行了多年調查後認為,造 成這種現象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我們的基因,這就是為什麼雙胞胎們各自的配偶都非常相像的原因。在調查中Rushton教授還發現,人們會挑選中指長度與自己 相似的人作為配偶,而不會將對方上臂的粗細作為擇偶標準。這說明人們在挑選配偶時會選擇那些與他們本人擁有相同遺傳品質的人,即便他們不知道這些品質是遺 傳的還是外來的,因為通常來說,中指的長度是遺傳的,而上臂的粗細則是後天形成的。Rushton教授認為,人們在無意識中選擇了與自己基因相似的人作為 伴侶,這說明在交友和擇偶時,本能(也就是基因)起了很大的作用,這正是人們在潛意識裏要保護自己基因的一種方式。

當然科學家也表示,我們生活在一個複雜的社會體系中,在交友與擇偶方面,基因 也只能起到三分之一的作用,其他的因素如外貌、身份、家庭狀況、地理位置及互惠條件等都會對我們的交友和擇偶產生影響。但Rushton教授還是強調,基 因的相似是友情長久、婚姻幸福的基礎,雖然在現實生活中有這種現象存在:丈夫非常愛吃牛排而妻子卻連碰都不碰,但是這些差異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太多的不 同肯定會扼殺這段婚姻的。

(責任編輯:耿健)

調查顯示:半數女性擇偶最重家庭責任感

金羊網 2005-09-07 09:27:14

京滬穗等7城市調查顯示,“家庭美滿幸福”是現代女性最值得驕傲的事情

新 快報訊  據《東方早報》報道,9月5日,零點調查公司從今年5月起在上海、北京、廣州等7個城市對1888名18-60歲常住居民的入戶調查得出結果。 在現代女性心目中,最重要、最珍惜的仍是家人的健康,而最驕傲的事是家庭美滿幸福,而擇偶的首要期望仍舊是“家庭責任感”等傳統要求。

在1888名調查對象中,女性占到1102人,在回答“什么是最驕傲的事情”這個問題時,在14個選項中,11.2%的女性選擇“家 庭美滿幸福”作為自己最驕傲的事情,其次是“子女有出息”和“家人健康”,分別占到了10.9%和9.9%,而有個“好老公”緊隨其后,占到了9.3%。 值得注意的是,外表已經不再成為現代女性值得驕傲的事,選擇“外表迷人”的比例最低,僅為2.2%。

與此同時,被調查的女性,認為職業最重要、最應受珍惜者也占據了較高比例,占7.4%。零點調查認為,這樣的數據反映了現代女性既繼承了“賢妻良母”的傳統價值觀,同時又向著“職業女性”的現代價值觀轉變。

不 過,被調查的對象,對14個選項的選擇并沒有出現特別集中的現象,最高也不過是11.2%。對此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章友德認為,整個社會的多元化已經影 響到了城市女性,在受到更多的教育后,在經濟收入和職業穩定的背景下,她們的選擇相比傳統女性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了更多的追求和選擇,而不會單純地 只追求家庭幸福或者職業滿意。

另一個調查問題可以證明這點。在擇偶問題上,盡管有“干得好不如嫁得好”這樣的說法,但是,零點的這次調查顯示,將近一半 (49.6%)的女性認為,家庭責任感是對配偶的首要期望,然后依次為“性格、脾氣”(16.5%)和“正直善良,道德品質好”(15.6%),而以金錢 和權力為擇偶標準的女性僅占4.7%,值得一提的是,有7.9%的女性要求配偶知識淵博、有思想有學問。

(紫∕編制)

上海灘相親角 不挑冤家找親家

家有曠男怨女 心急父母出馬徵婚 人民公園是熱門去處
【中新社上海電】中國古老的相親習俗,如今重「熱」上海灘。只是相親的「主角」已轉換成父母或家人。在毗鄰上海繁華商業街的人民公園、淮海路光明村大酒家等處新出現的「相親角」,迅速成為滬上急於為子女婚嫁找「出路」的老爸老媽雲集之地。

近 期,名聲鵲起的人民公園內「相親角」,是由滬上幾位急於擴大尋找親家範圍的熱心父母發起,信息傳出,反響熱烈,數百名家有待嫁女、等娶郎的家長紛紛趕到。 參與的家長都不約而同地帶著兒女的近照,胸前掛上牌子,在人群中尋覓自己需求的對象。有趣的是,為女兒來擇偶的家長胸前掛著一塊紅牌子;為兒子來擇偶的家 長胸前掛著一塊藍牌子。子女的年齡、外貌、身高、工作、薪酬、愛好、擇偶要求等情況一目了然。

連續幾個周末,王女士都在「相親角」尋尋覓覓,卻無奈地發現:為女兒找「女婿」的多,為兒子找「媳婦」的少,男女比例為一比五。自己的女兒已卅出頭,有房子有車,就是沒有適合的男友相伴。本想自己先來這裡與男方家長對上眼,再推薦給女兒,現在看來還要多跑幾次了。

與王女士有同感的一位老先生表示,現在優秀的上海男士赴海外留學發展的多,普通的上海男士與外來妹結婚的不少,剩下條件較好的大齡未婚男士已不多見。如今,家有高學歷、高收入、高職位的女兒,要找個配得上的適齡男青年,真難!

滬上有專家指出,婚事牽動著父母心的適齡青年一般都是獨生子女,獨立性不強,依賴性很強。加上工作競爭的壓力,使得他們或交友面窄,或無暇談情說愛。如果,社會各界多組織一些不以盈利為目的的交友活動,讓男女青年自己對上眼,相信會大受歡迎。

2005-09-13

曼哈坦單身族 比率冠全美

最新資料顯示 占人口48% 其中女性56% 65歲以上約23%
【本報記者陳逸青紐約報導】美國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 2日所發布的最新資料顯示,紐約曼哈坦地區是全美國單身比率最高的地區。而在這些單身人口中,56%為女性,大約23%的年齡高於65歲。

人 口普查局最新公布的分析報告指出,受當時曼哈坦景色的吸引,以及大量的統倉式套房 (Studio)出租所影響,2000年曼哈坦的的單身人口大約有35萬4336人。而如今,居住在曼哈坦的人口約有48%是單身的,高過其他單身比率也 很高的都市,如華府、聖路易(St. Louis)、丹佛 (Denver) 與舊金山等。

報告中同時指出,曼哈坦的單身比率如此的高,是由於曼哈坦的居民注重自己的隱私。在人口如此密集的都市中忙碌了一天後,特別希望下班後可以一個人遠離人群,享受自由。

除此之外,報告中也說,單身家庭的人數已經高於傳統上人數最多的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即一對結婚的夫妻與他們的小孩)。

致力於推廣單身好處的機構「單身美國」(Unmarried America)的執行長寇曼(Thomas F. Coleman)表示,社會普遍認為單獨居住的人很悲哀,特別是單身的女性。

不過這種老舊的觀念隨著時代的進步已經不再,他說,養育小孩以及結婚,已經不再是現代女性肯定自我的價值觀了。

賓州大學人口調查研究所的教授迪鐘(Gordon F. DeJong)表示,經濟也是造成單身人口上升的一個重要因素。他解釋說因為上大學的人口越來越多,表示有越來越多的人可以負擔自己的生活。而老年人的財務狀況也比以前好,可以不必依賴子女,而獨立生活。

分析報告也發現,美國單身家庭在九○年代以高達21%的比率成長,是同時代所有成長率之冠。因此2000年時,美國有2720萬的單身人口,是美國總人口數的9.7%。

2005-09-03

27%的美國青少年寧可不上網也不願被限制使用手機

美國13~18歲的青少年有71%坦承自己喜歡在不受限制的狀態下使用手機。美國青少年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跟每日的運動時間相等。更有27%的青少年 寧可放棄上網或是聽iPod的MP3音樂,也不願意被限制使用手機。美國青少年濫用手機的問題,值得關注。

(2005/9/8)

根據ACE*COMM在2005年7/30~8/9針對美國1000位青少年進行發佈的線上調查顯示,美國13~18歲的青少年有71%坦承自己喜歡在不受限制的狀態下使用手機,而且調查也顯示家長並沒有負起監督青少年濫用手機的責任。

美國青少年濫用手機的情況頗為嚴重,有38%的受訪者在上學時間發送文字簡訊(SMS),30%的人更在上學時間玩手機遊戲,另外還有26%的人透過手機打電話給父母不建議交往的壞朋友。美國青少年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跟每日的運動時間相等。

這份報告還指出,美國的青少年家長十分關注12歲以下兒童使用手機的情況。但是手機的應用已經成為青少年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調查顯示美國青少年寧 可不看電視,也不願意被父母處罰不用手機。更有27%的青少年寧可放棄上網或是聽iPod的MP3音樂,也不願意被限制使用手機。

資料來源: Yahoo! News

(FIND研究員:吳建興)

黃昏之戀上網談 美國單身銀髮族交網友的比例激增

根據USA Today的報導,50歲群族上網談戀愛的比例日增。以Date.com網站為例,65歲以上的群眾比2004年一月增加了78.5%。而另一個 Match.com網站,55歲以上的族群則為70.4萬人,比2004年同期增加了9.8萬人。

(2005/9/9)

根 據USA Today的報導,美國50歲群族(50~59歲)上網談戀愛(online-dating)的比例日增,這種情況逐步延伸到60歲的族群。2005年1 月份,登錄美國各大約會網站的2,600萬位民眾之中,55歲以上的人就佔了18.5%,大約是480萬名。

以Date.com網站為例,65歲以上的網友在2005年1月就比前一年同期增加了78.5%。而另一個Match.com網站,55歲以上的族群則為70.4萬人,比2004年同期增加了9.8萬人。

上網約會、談戀愛在老年族群中逐漸風行,單身銀髮族人數不斷增加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更有專家指出,老年人見多識廣,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更適合網路交友。

資料來源: USA Today

(FIND研究員:吳建興)

不婚不育只顧玩樂 中國都市出現“單身寄生族”

中新網9月7日電 來自《解放日報》的文章說﹐眼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雖然已近而立之年﹐卻不婚﹑不育﹑不立業。他們住家裡﹑吃家裡﹐薪水用來滿足自己吃喝玩樂﹐到了適婚年齡還不願獨立門戶﹐成為中國都市裡的“單身寄生族”。

“單身寄生族”生活百態

在企業從事銷售的錢先生年過二八﹐仍與父母同住﹐過著兒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工作之余﹐坐在電視機前﹐看一整天卡通連續劇﹐是他最享受的時光。他說﹐“現實生活太復雜﹐還是當小孩好﹗”

外企工作的于小姐年薪超過20萬﹐但每個月的工資都用來交朋結友﹑體驗時尚。父母急著幫她找對象﹐年近三十的她卻不溫不火。“為什麼要結婚﹖單身多自在﹐我還沒玩夠呢﹗”

對此﹐一些社會學家認為﹐“單身寄生族”雖然在收入上至少可以自立﹐但開支主要用于吃﹑住以外的自身生活質量的提升﹐以高 消費的形式享受現在的生活﹐卻不注重將來的積累。他們只對自己負責﹐不讓自己受束縛﹐也不束縛別人。在卡通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單身寄生族”的表情﹑ 語調﹑動作乃至思維方式都出現了卡通化傾向﹐在生活中也要玩一把“孩子樣”。

專家﹕容易逐漸喪失人生目標甚至消極避世

“單身寄生族”的出現﹐對社會產生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專家認為﹐這些年輕人過分追求消費﹐有可能造成進取心消退﹐對國家 和社會的責任感相對削弱。“單身寄生族”不願承擔家庭﹑社會責任﹐滿足于物質消費﹐不願坦然面對現實﹐容易逐漸喪失人生目標﹐甚至消極避世。更嚴重的是﹐ 他們的言行很容易對即將成人的青少年產生負面影響。

分析“單身寄生族”產生的原因﹐上海青少年教育協會研究人員王剛認為﹐現在的大多數“單身寄生族”是獨生子女﹐自他們呱呱 墜地起﹐父母便對他們大包大攬。從高考志願的填報﹑就業方向的選擇乃至婚姻大事的操辦等﹐都由父母做主包辦。父母的溺愛造成孩子身體成熟﹐心理卻停留在兒 童期。此外﹐學校在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方面的缺位﹐也為“寄生族”的產生提供了便利。

如何防止“單身寄生族”蔓延﹖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秘書長吳燁宇建議﹐必須在家庭﹑學校教育中轉變觀念。家長對孩子不能一味 溺愛﹐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立精神和行為方式﹔學校應該實現教育方式的多樣化﹑現代化﹐在潛移默化中對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進行引導﹐從而增強他們的社會 責任感和參與感。(方敏)

男要漂亮女要高學歷 單身博士擇偶標准差異大

中新網9月9日電 據南京晨報今天報道﹕不少男博士擇偶時只要求女方漂亮﹑善良就行﹐而女博士﹐不僅要求男方有一定相貌﹐而且要高學歷﹑高地位。

28歲的沈先生是南京一知名高校的老師﹐博士學歷。據了解﹐沈先生目前在學校兼職做任課老師﹐專門負責大學生課題設計。他表示﹐他現在所教的這些學生均是大一大二的“學弟學妹”﹐課堂上﹐大家是師生﹐課堂外﹐大家卻像兄弟姐妹﹐經常一起打球。

沈先生坦言﹐他在讀研時曾談過一次戀愛﹐女孩是做攝影工作的﹐去年﹐女孩因為工作的原因離開南京尋找更好的發展機會﹐兩人 的戀情也就此畫上了句號。對于未來的另一半﹐沈先生說﹐他希望對方漂亮﹑善良﹐至于學歷﹑收入﹐都無所謂﹐只要專科以上就行了。話剛說完﹐現場工作人員便 開玩笑道﹕“要求這麼低啊﹐那很好找啊。”

事實上﹐不光是沈先生﹐不少前來報名的男博士的擇偶要求都是如此﹐他們只對女孩的相貌有要求﹐其他條件“說得過去就行 了”。相反﹐女博士的擇偶要求就高了許多﹐28歲的李小姐今年剛從美國讀完博士歸來﹐目前在一家知名外企做管理。對于未來的伴侶﹐李小姐要求對方一定要是 高層次人才﹐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學歷在碩士以上﹑長相不錯。李小姐表示﹐她有足夠的耐心去尋找。

同樣﹐36歲的離異女博士汪女士談起再婚的擇偶標准時亦表示﹕首先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層次要高﹐人品也要好。據了解﹐汪女士的前夫也是一名博士﹐是一家研究所的負責人﹐因此﹐她希望再婚對象的條件能和前夫相當。 (朱海永)

鬼月已過 想婚族占看屋人數的5成

(2005-09-11 11:41)

鬼月已過,接著下來就快到結婚旺季的 9月及10月,房仲業又開始出現熱潮。根據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的資料顯示, 9月初始,想婚族占看屋人數的5成。

而這5成的想婚族當中,有5成的人選擇20坪左右的大樓住宅當成是未來甜蜜小窩的理想標的;另外,有近2 成的新婚族選擇直接購買新台幣千萬元左右的山景別墅,一圓晉級豪宅主人的美夢。

根據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的統計資料顯示,在大台北地區的想婚族,在經濟能力所及的考量之下,最理想的新婚居地前 3名分別是板橋市、中和市、永和市,而汐止因為通過了風雨的考驗,讓新婚族風雨生信心,也躍升成為新婚族甜蜜新居的理想地的第4名。

由資料的統計當中可以明顯的看出,新婚族居所的選擇主要還是繞著捷運跑,原因是小倆口都必須要工作,交通便利是新婚族的第一選擇。

其次,逐捷運而居的好處是仍有增值性、或至少保值抗跌性強,另外一項讓新婚族最肯定的優點是「容易轉手」,據了解,有 8成以上的新婚族對於未來因為小孩的出生,抑或是其他總總不同的原因而對將來是否換屋的態度採取了肯定的態度。

除了交通便利的考量之外,價格也是新婚族購置房屋的考量要件,根據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的統計,新婚族可以接受的房屋總價為 300萬~500萬元之間,主要的原因是400~500萬元的頭期款約為100萬~150萬元之間,是新婚族可以負擔的範圍,其次餘款的 300萬~350萬元以優惠政策性貸款2.82%分 15年攤還,每月繳款約為2萬~2萬4000元之間,而雙薪家庭的收入每月約為6萬-8萬元,十分符合所謂的333原則。

又到了結婚的旺季,對於大部份想要購屋的新人而言,這可能是第一次的購屋經驗,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提醒新婚族,還是要多看多比較,才能買到最適合自己的甜蜜小窩。

(中央社)

單身族想婚 4成8沒對象

2005.09.14  中時晚報
楊欣怡/台北報導

台灣的「單身潮」趨勢越來越明顯,據調查,台灣的單身上班族裡,有4成8目前都沒有結婚對象,1成8甚至根本不打算結婚;而這些單身族們有4成2坦承自己很怕孤單,有4成9的上班族都是利用看電視來排遣寂寞時光。

台灣女性去年平均4人就有1人不想結婚,而且平均3對夫妻就有1對離婚,根據1111人力銀行今天公布的「2005單身上班族調查」顯示, 目前單身的上班族保持一個人而沒有步入家庭的原因,有48%說是因為沒有好對象,26%說自己沒錢結婚,7%根本沒有打算要結婚。


不過,多數上班族其實還是想要走上 紅地毯。82%的單身上班族表示如果可以找到對象,會與對方組織家庭,只有18%的是堅決不結婚。其中51至55歲的單身上班族最想保持單身,25至30 歲則最低,顯示年紀越大,似乎越能習慣一個人生活。

而在性別方面,22%的女性抱持單身主義,男性則有12%不想結婚。1111人力銀行副總兼發言人吳睿穎表示,台灣女性上班族不婚率比男性 高出1倍,顯示台灣女性三高族群「學歷高、收入高、職位高」,不容易找到理想伴侶。單身生活總會有些問題要克服,42%的單身上班族最擔心如果一直一個 人,會很孤單、很寂寞,19%最擔心錢不夠用,11%則擔心老年沒有依靠。

單身族「防無聊」的方式幾乎都在家裡,在可複選的情況下,49%選擇看電視,47%上網,34% 閱讀。至於單身上班族最大的壓力來源,49%說是被別人問「幾時結婚」,44%感覺身心靈空虛寂寞,31%覺得自己無人可照料。

該調查於94年8月20日至9月4日以網路問卷針對未婚上班族進行,總計回收有效樣本1178份,在95%的信心水準之下,正負誤差值2.9%。

中國男性最重婚姻家庭 擇偶標準首選家庭責任感

2005年09月12日 11:49

“都說有家的男人多幸福,誰知養家的男人多辛苦?”早前廣為傳播的這句廣告語,顯示了“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婚姻家庭觀在現代社會巋然不動的權威地位。 然而,隨著社會經濟地位的不斷提升,女性的獨立意識逐漸增強,開始從“在婚姻中謀出路”轉向“從事業中求發展”。傳統婚姻家庭觀念隨之發生變遷。

零點公司日前針對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瀋陽和西安7城市1888名18~60歲常住居民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婚姻家庭逐漸成為現代男性人生價值 的重心,而在女性心目中,家人健康最為重要,家庭幸福美滿最值得驕傲。現代人的婚姻家庭觀雖然延續了傳統模式,卻在急速發展的社會中悄然發生著變化。

婚姻家庭最值得珍惜

大多數人先入為主地以為“事業”是男性的核心價值。但調查卻顯示,婚姻家庭已成為現代男性的人生“最重”。

調查中,當被問及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家人健康沒病”(13.3%)成為男性的首選,“有一個好妻子” (10.7%)緊隨其後,而職業的重要性則被排在了第三位(10.6%),之後是“家庭美滿幸福”(10.4%)。

可見,事業雖然在男性心目中仍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婚姻家庭逐漸成為現代男性人生價值的重心。

40 歲的公司經理張耘現在與父母、妻女住在一起。他認為婚姻家庭受現代人重視,是理所當然的。“現在社會競爭那麼激烈,越是搏事業就越需要一個穩定的後方支 援。”張耘以過來人的身份表示,“事業失敗了,你頂多失去了一些財富,重頭再來,60歲創業都不晚。但是婚姻失敗了,卻是傷筋動骨,讓你的工作生活全變成 一盤散沙。”

而針對女性的此項調查發現,雖然現代女性能頂半邊天,但她們仍然以家庭為重。在她們心目中,最重要、最珍惜的事情仍是家人的健康,最驕傲的事情也是家庭美滿幸福。

值得一提的是,認為職業最重要、最應受珍惜者也佔據了較高比例(均為7.4%)。這反映了現代女性既繼承了“賢妻良母”的傳統價值觀,同時又向著“職業女性”的現代價值觀轉變。

29歲的設計師吳小曼表示,婚姻家庭與事業本來就是唇齒相依的關係,“在壓力巨大的職場拼搏,親情和愛情的溫暖讓人覺得可貴。”吳小曼坦陳,家人的健康,家庭的穩定,是對她事業的最大支援,也是她努力工作的最佳動力。

調查人員分析,現代男女均以家庭婚姻為重,可見以“家”為貴、以“和”為貴的文化傳統依然深入人心。

擇偶首選家庭責任感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人們普遍認為中國男人重視自己另一半的相貌,除了“愛美之心”外,還與中國人愛面子有著直接關係。但是,本次調查結果卻顯示,要求妻子(或未來妻子)長相第一的男性僅佔3.5%。

31.9%的男性擇偶的首要標準是有家庭責任感,27.3%的男性認為妻子的性格和脾氣最為重要,還有約1/4的男性把妻子的道德品性擺在第一位。

28 歲的銷售部助理周閩認為,把外貌作為擇偶第一標準是“太過膚淺和不成熟的”。“再漂亮的女人也會老去,但責任感、性格和脾氣卻是不變的。”“家庭責任感” 同樣是現代女性的最愛。雖然有媒體不斷“忽悠”:“嫁給有錢人”、“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等口號成為目前一些女性、甚至女大學生的奮鬥目標。但是,本次調查 所揭示的結果並非如此:將近一半(49.6%)女性將家庭責任感擺在第一位,然後依次為“性格、脾氣”(16.5%)和“正直善良,道德品質好” (15.6%),而以金錢和權力為擇偶標準的女性僅佔4.7%。值得一提的是,有7.9%的女性要求配偶知識淵博、有思想有學問,這反映了知識社會的時代 要求。

34歲的報社編輯郭藝認為,現代婚姻太過脆弱,“我們受到的誘惑越來越多,成功男性受到的誘惑更多,所以要維持一個天長地久的婚姻,還是家庭責任感最重要。”

同樣,把“性格脾氣”作為首選的受訪者,也多是出於維持穩定婚姻的考慮。

異性友誼受重視

越來越多的強勢女性進入職場,由附屬變成了同事,進而成為了眾多男士事業上可互助、感情上可互慰的知心朋友。擁有一段異性友誼,得到了現代人的認可。

家中有賢妻,家外有知己是現代男性最嚮往的生活狀態之一。73.7%的男性認為,異性友誼和同性友誼一樣重要,甚至有4.4%的男性認為異性友誼更為重要。

同樣,女性受訪者中77.1%的人認為異性友誼和同性友誼同等重要,甚至有4.4%的女性認為異性友誼更為重要。“人人都渴望有紅顏知己。”25歲的孫宇 雖然遺憾自己還沒有找到紅顏知己,但嚮往著這段異性友誼。“現代社會人的感情是豐富多元的,有個紅顏知己,是美好和值得驕傲的。”

25歲的小學教師許真真也認可異性友誼的存在。“雖然對異性友誼有很多爭議,但在現代社會,人際交往廣闊,擁有異性朋友,並不是什麼稀罕事兒。”

調查人員分析異性友誼獲得認可的一個原因是,現代社會由異性友誼昇華為愛情的事例比比皆是,有研究證明,由異性友誼發展而來的感情是最可靠、最穩固的感情。

來源:華夏經緯網

Tuesday, September 13, 2005

中國都市迎來“雙獨婚姻”高峰期

有專家發現,第一代獨生子女已經到了婚育年齡,兩個都是獨生子女組成的家庭越來越普遍,這樣的婚姻被簡稱為“雙獨婚姻”。由於獨生子女成長的背景不同,“雙獨婚姻”家庭面臨許多以前沒有的問題。

上世紀70年代末推行的計劃生育政策使“雙獨婚姻”高峰期來臨,一些社會問題也隨之產生,專家建議,應給予“雙獨婚姻”充分的關注。

「雙獨婚姻」的生活寫實:當「小皇帝」遇上「小公主」

第一代獨生子女正步入婚姻圍城。我們已經可以在新華網上看到這樣的評論:“吃麥當勞長大、現代意識強烈、曾被稱為‘小皇帝’的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開始談婚論嫁了。”當“小皇帝”遇上“小公主”,生活會是怎樣的一種情景呢?

 婚姻:“小皇帝”“小公主”不懂照顧他人
小 楊技校畢業就開起了計程車,是家中的獨生子,結婚前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父母為了他將來能夠獲得更多的寵愛,一直希望他找個獨生女做妻子。去年 10月結婚後,他一直不適應,妻子從小也是嬌生慣養,兩個人都希望對方能照顧自己多一些。為此,他們經常發生爭吵。除了要面對瑣碎的家務事,就是為了節假 日去誰家也要賭氣。 詳細報道
 理財:婚姻結束了“月光”生活
在一家公司上班的馬女士,月收入2000多元,因為是獨生女,從小家裏的錢都是由著她花,對於理財她自稱“沒有概念”。兩年前,她認識了男朋友小何,小何 是獨生子,兩個人為了追求浪漫的戀愛生活,工資是“月月光”。單位裏結了婚的同事對他們的“月光”生活很是羨慕。去年上半年,她和男友結了婚並貸款買了房 子,從此,她就告別了“月光”生活,她委屈地說,“從小到大都沒感覺到現在這麼大的經濟壓力。” 詳細報道

 教育:不得不面對的“隔代教育”

“從 小到大什麼都是家裏給做的,她哪會照顧孩子?”獨生女劉小姐的母親抱著剛出生五個月的小外孫這樣對記者說。和劉小姐的母親一樣,不少獨生子女的父母也 對此表示了不同程度的憂慮。很多家長認為,子女從小到大嬌生慣養,根本沒有能力撫養幼兒,另外,由於家裏只有一個子女,也使他們有相當充裕的時間來幫忙養 孫子。 詳細報道

「雙獨婚姻」的人生變曲:4 2 1 的新主流

 結構:“雙獨婚姻”催生中國特色的“421家庭”

“421家庭”,即一對獨生子女結婚生子後,他們的家庭結構,4個父母長輩、1個小孩和他們2人。有人說,“421家庭”是7張牌,其中4張是大牌,每張 都萬萬不能丟,1張是底牌,更是絕對要壓在最後,還有2張是關鍵牌,沒這2張,整組都成一盤散牌。張張重要,張張不能丟棄,但現在卻要重新洗牌了。  詳細報道

 關係:老習慣狀態下引發的新矛盾

多數“小皇帝”結婚後是會考慮生小孩的。但小孩跟誰姓呢?依傳 統,“子隨父姓”。但雙方若都是獨生子女,必然要考慮對方的感受,更何況如今男女平等。若這一問題圓滿解決,孩子出生後又由誰來帶呢?自己、男方父母還是 女方父母?又是一根“導火索”。 詳細報道

 秩序:小夫妻的新定位

隨著“雙獨”婚姻的普遍出現,恐怕以“男外女內”、“家和萬事興”等為代表的家庭秩序,將被“求同存異”的新模式取代。 詳細報道

「雙獨婚姻」的難解之困:沒有兄弟姊妹的背後

 沒有兄弟姐妹的背後:贍養父母的時代壓力

《婚姻家庭》雜誌社曾經作過一次調查,結果發現:“90%的獨生子女父母認為‘只生一個孩子對父母未來的生活和養老不利。他們主要擔心惟一的孩子因工作或其他原因離家遠去後,自己的生活沒有了依靠。”父母的擔心,也正是獨生子女們的憂慮。 詳細報道

 沒有兄弟姐妹的背後:結婚後跟誰的父母生活在一起

在深圳某藥業公司工作的黃先生說,他和老婆去年就結婚了,算是獨生子女中結婚較早的一對。步入婚姻生活,才發現遠沒 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雙方父母遠在內地,都只有一個孩子,誰都想到深圳與孩子們生活在一起。這就產生了一個矛盾,究竟接誰的父母過來住呢? 詳細報道

 沒有兄弟姐妹的背後:上演一場爭奪孩子的“家庭戰爭”

當四個老人都非常想跟孩子“親密接觸”時,一場孩子爭奪戰就不可避免了。 林小姐就是這樣一場戰爭中的“受害者”,她哭笑不得地告訴記者:“我生完寶寶之後,寶寶仿佛就不是我的了,媽媽和婆婆兩頭搶,我幾乎連碰他的機會都很 少。” 詳細報道

「雙獨婚姻」的時代特性:離婚如閃電般迅速

 雙方自我個性太強 離婚成了一種習慣不 少獨生子女長大成家後,仍以自我為中心,在夫妻間發生爭執或意見不一致時,他們往往表現得更為任性,很難懂得去包容別人、去寬慰別人,更談不上站在別人的 角度去看問題了。正因為他們單身時“獨”慣了,婚後處理問題和化解矛盾的能力都不強,因此,一些獨生子女夫妻只要一有衝突,哪怕僅僅是鍋沿碰碗勺的小事, 也會上升到離婚的高度,這樣很容易斷送婚姻的前途。
 詳細報道

專解之言:曇花婚姻與堅守圍城

  相對獨立易互補。首先,獨生子女婚姻具有比較強的互補性,這種互補性包括了小夫妻的互補和獨生子女雙方父母的互補。獨生子女夫妻各自從小到大無兄弟姐妹, 往往會有一種孤獨感,正是由於婚姻的締結,使他們的心理得到了補償。其次,相較於非獨生子女,獨生子女婚姻的財力比較雄厚,經濟水準較高,也相對穩定,這 實際上也保證了獨生子女家庭生活方式和生活需要上的穩定。


 獨生子女父母對後代智力培養和教育的重視,比非獨生子女父母會有明顯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在改革開放大潮中成長起來的中國首批獨生子女價值觀多元化、人格獨立,有強烈的自覺選擇能力,也更容易納入國際化軌道。

 詳細報道

專家看"雙獨婚姻":曇花婚姻與堅守圍城

發佈時間: 2005-04-27 13:37:01 稿件來源: 廣州日報

專家意見A 相對獨立易互補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中國第一批獨生子女,現在已經長大成人並步入社會。由於特殊的歷史背景,他們從降生起就受到了 社會各方面的關注,也曾有過“小皇帝”、“小霸王”等質疑的聲音。隨著這些二十來歲的年輕人進入適婚年齡,關於他們家庭、婚姻、情感的探討又被再度提起。

過分強調個人價值

深圳青少年心理研究專家戴影頻女士告訴記者,第一代獨生子女的一個很大特點就是親情渴望與追求自我之間的矛盾。與多子女家庭不同, 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的陪伴,在成長過程中是孤獨的。他們本身就很渴望與人建立親密關係,但由於種種原因,在這一過程中又會出現很多問題。同時由於長時間 在無兄弟姐妹的環境中成長也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和相對獨立的不考慮他人的處世態度。

由於成長環境的影響,年輕一代獨生子女過分強調個人價值,而這種自我為本的婚戀態度,也正在悄悄危及著獨生子女組成的家庭關 係。中國政法大學婚姻家庭專家巫昌禎教授就曾指出,獨生子女缺少關心、體諒、尊重他人的習慣,往往事事以我為中心;這種性格和習慣帶到婚姻關係中去,造成 相當一部分獨生子女婚姻中的夫妻相融性差、容易發生摩擦。正因為如此,獨生子女的婚姻正遭受著很大的困擾。一項婚姻調查發現,年輕人尤其是獨生子女的婚姻 有“草結草離”的趨勢,一些年輕人婚齡只有一年,最短的婚姻只維持了一個小時。有32%的獨生子女婚後經常爭吵,處理家庭關係的能力較差。

戴影頻女士表示,目前獨生子女的婚姻誤區主要存在著兩個方面,第一是把激情當成愛情,稍有衝突便要離婚;第二種是認為幹得好不 如嫁得好。一些年輕夫妻只要一有衝突,哪怕僅僅是“鍋沿碰碗勺”的小事,也會上升到“離婚”的程度。同時,年輕女孩追逐成功男士也正在成為一種現象。一些 大學女生畢業後找一個好的工作,目的之一就是為了“結識更多更優秀的男性”。這說明他們把對父母和金錢的依賴帶入婚姻中有關。

當然,獨生子女婚姻也並非一無是處;即使在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情況下,這種新型的婚姻關係也有其自身的優點。首先,獨生子女婚 姻具有比較強的互補性,這種互補性包括了小夫妻的互補和獨生子女雙方父母的互補。獨生子女夫妻各自從小到大無兄弟姐妹,往往會有一種孤獨感,正是由於婚姻 的締結,使他們的心理得到了補償。其次,相較於非獨生子女,獨生子女婚姻的財力比較雄厚,經濟水準較高,也相對穩定,這實際上也保證了獨生子女家庭生活方 式和生活需要上的穩定。在這個基礎上,獨生子女父母對後代智力培養和教育的重視,比非獨生子女父母會有明顯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在改革開放大潮中成長起來 的中國首批獨生子女價值觀多元化、人格獨立,有強烈的自覺選擇能力,也更容易納入國際化軌道。

專家意見B 未必註定草率

樹一茬一茬地開花、結果。人也在一茬一茬地戀愛、結婚。如今,在結婚登記的人群中,獨生子女已經 佔有越來越多的比例。根據國家計生委發佈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03年底,中國已有8000多萬名獨生子女。也就是說獨生子女婚姻將成為今後中國婚姻的主 體之一。

曇花婚姻是個別現象

近日,年輕人草率離婚的消息時常見諸報端,一些媒體將這種現象稱作“曇花婚姻”。一些媒體推測:這些30歲以下的“曇花婚姻”的主 角,恰恰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獨生子女。“因為獨生子女的骨子裏根植著任性、自我的思想,只有他們才會創造出一個小時婚齡的最短的婚姻紀錄”。 記者採訪到致力於研究獨生子女10餘年的風笑天博士,在談起“獨生子女婚姻呈現‘草結草離’趨勢”的現象時,他斷然否定了這種不切實際的推論:“從整體 看,草率的婚姻並非獨生子女婚姻主流。”

風笑天博士從第一代獨生子女大約10歲的時候,就開始了對獨生子女的跟蹤調查。此後,隨著這一代獨生子女年齡的增長,他又分別 在1990、1996、1998、2000和2002年,五次對獨生子女們進行跟蹤調查。風笑天的研究表明:與20年前人們的擔心和偏見相反,獨生子女的 婚姻在戀愛、家庭關係、家務表現、人際交往、自我評價等方面,與非獨生子女的差別很小。

都有做飯恐懼症

在我們身邊,的確存在著這種在婚後面對柴米油鹽無所適從的獨生子女夫妻,他們把有限的收入花在了聘請小時工做家務或經常買快餐、進飯店上。有的甚至患上了“做飯恐懼症”。但從長時間的表現看,並不存在明顯的統計差異性。

因為非獨生子女也有被父母嬌慣壞了的“小皇帝”,獨立生活後也出現了“做飯恐懼症”。

據風笑天介紹,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相比,差別只在於有沒有兄弟姐妹。但父母溺愛孩子與有幾個孩子並沒有絕對的聯繫,有的父母即使有好幾個 孩子也會很寵愛,或是對其中的某一個特別照顧。日前,上海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研究所透過對1800個家庭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5%以上的“獨生子女”經濟上 自立,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風笑天的調查研究表明:同非獨生子女相比,獨生子女們的獨立性更強些。

鬆散的聯盟並不普遍

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及對於經濟保障強調的逐漸減弱,無論是否獨生子女看待婚姻的觀念都在改變。近日,一項對婚前性行為的調查表 明,新的婚戀觀不僅影響著獨生子女而且也影響著非獨生子女。調查顯示,二者對於婚外戀的態度並沒有顯著的差異,對婚前性行為的看法,兩者也基本持平。

獨生子女是這一代人的一部分,他們的婚姻態度,是這一代年輕人所共有的。中國的獨生子女一代真正的特點,是他們生長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的獨特性帶給他們的獨特的人格特點與思想內涵,而非‘獨生子女’這種生存形式”。

獨生子女把以我為中心的這種性格和習慣帶到婚姻關係中去,造成相當一部分獨生子女婚姻中的夫妻相融性差、容易發生摩擦。 (潘彥 吳京)

Thursday, September 08, 2005

上班女郎 逾7成對身材沒信心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女性運動塑身,無非想要更美,卻常常力不從心。根據調查顯示,七成四女性上班族對自己身材沒自信,但固定運動的女生只有一成二,原因正是「懶惰」,平均每周只運動1.7小時,平均靠運動瘦身2.78公斤。而女性上班族最常做的運動竟然是「逛街」。

1111人力銀行今天公布「女性上班族運動習慣大調查」,調查顯示,高達 74.64%的女性上班族對自己身材沒信心,充滿自信的女性只有25.36%。最不滿意的部位則是「大腿」占55.31%,其次是「小腹」48.02%, 「臀部」第三34.7%,最想靠運動瘦身的部位也與上述順序完全相同。

女性普遍不滿意自己的身材,但是女性上班族有固定運動習慣者只有 12.35%,回答沒有者占56.79%,「不一定」占30.86% 。女性上班族因為缺乏運動,出現的不健康徵兆以「肥胖」居第一,佔54.93%,其次是「容易疲勞」50.58%,「腰酸背痛」41.49%。

女性不常運動的理由,就是「懶」字 (64.92%),其次是「沒有伴」 (43.02%)、「工作忙」35.98%。問到女性最常見的運動,「逛街」居首42.34%,其次是「搖呼拉圈」21.04%,「健走」占第三20.78%。

運動的原因,近半都想要「減肥」45.97%,其次才是「身體健康」35.84%。

這項調查是在8月25日至9月7日以網路問卷方式進行,有效樣本1782份。

【2005/09/08 聯合晚報】

Friday, September 02, 2005

主計處:女性勞動參與率攀升至47.6%

(2005-08-30 19:28)

行政院主計處公佈最新女性勞動參與率,至93年5月勞參率為47.6%,創近5年新高,但較男性67.7%低20.1個百分點。

主計處據最新完成的「人力運用調查報告」,至93年 5月止,女性勞動力參與率為47.6%,創88年以來新高,但較男性67.7%低20.1個百分點。

另就婚姻狀況觀察,未婚女性勞參率54.6%,與男性未婚者56.3%相仿,有偶或同居者47.8%,則與男性76.4%相差達28.6個百分點;而離婚分居或喪偶者,則因高齡者所占比重較高,勞參率降為28.6%,若以15至44歲各年齡層觀察,其勞參率為 7成左右。

就教育程度分析,女性勞參率以大專及以上程度63%最高。

至於有偶或同居婦女勞動力參與率高低與撫養子女因素關係密切,93年 5月尚無子女女性勞動力參與率達69.4%,較未婚女性高14.8個百分點,但家中有未滿 6歲子女的婦女,勞參率降至54.2%,家中有 6至17歲子女者女性勞參率則回升至63.2%。

主計處表示,近 5年女性勞動力參與率由88年46.3%微幅增至47.6%,就婚姻狀況觀察,以未婚女性增加3.1 個百分點較高,有偶或同居者僅提高 1個百分點。

(中央社)